都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其實啊,打江山也是不易。

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往往十分珍惜這千辛萬苦掙來的家業,費盡心機地訂立制度,留下厚厚的祖訓,不厭其煩地將一切可能影響江山社稷的大事考慮得面面俱到,並傳授給子子孫孫,恨不得自己能真的多活五百年,替子子孫孫守好這美好的江山。

多活五百年顯然是不可能,人最多隻能活一百年,一百年之後,人走了,祖訓祖制還在,祖宗如律,子孫遵循即可。

一代又一代的開國皇帝都做著江山千年萬年的美夢,祖訓也一代比一代詳細和厚實。

可是,縱觀整個歷史,沒有一個朝代能超過千年,過了五百年的也是寥寥無幾。

坐穩江山實在是太難了,第一大難便是儲君的選立。

至高無上的皇權對任何人都有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而親情在皇權之下顯得格外的蒼白和無力。

為了那個位子,歷史上叔侄相鬥,兄弟相殘,弒父殺母,屠戮子女之事常有發生。

儲君乃天下之根本,王朝之命脈,歷朝歷代都把立儲當成第一大事去做。

大明朝立儲的規矩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這句話的意思是皇帝和皇后生下的兒子,挑一個年齡最大的立為皇太子。

如果皇帝和皇后之間沒有皇子,那麼就立皇帝和其他嬪妃的年齡最大的兒子為皇太子。

如果皇帝一個兒子都沒有怎麼辦?

祖訓上還有後半句,若無子嗣,兄終弟及。

如果皇帝和皇后,嬪妃之間都沒有兒子,死後皇帝的位置就由自己的弟弟來繼承。

太子朱標作為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兒子,他既是嫡子也是長子,所以在大明開國之時就被確立為太子儲君。

但這位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被立為帝國接班人的大兒子已經當不了儲君了。

所以現在對於整個大明朝來說,重新立儲成了最重要的事。

現在的太子朱標雖然失去了記憶,但依然是大明朝的儲君,雖然不適合再當儲君,但老爺子是絕對不會廢了這個大兒子改立其他皇子的。

但一個王朝只能有一個君王和一個儲君,既然朱標不能廢,又擔不了儲君的擔子,唯一的辦法只有立皇太孫。

既然要立皇太孫儲君,那朱雄英可謂是眾望所歸。

無論是立嫡,還是立長,哪怕立賢,這位皇長孫全佔了,不立朱雄英為皇太孫儲君簡直天理難容。

三日後,封皇太孫大典!

還沒開始,滿朝文武一大早就來到了午門外前早早等候,文官侍立於文樓之北,面西而立,武官侍立位於武樓之北,面東而立。

清晨,太陽剛剛升起,奉天殿燔爐檀香燃燒,煙霧繚繞,整個奉先殿廣場宛如九天台閣,隨著肅穆而緩慢第一通大鼓敲響,金吾衛甲士開始列陣於午門外東西兩側,旗仗佇列於奉天門外東西兩側。

皷樂,儀衛,儀仗於奉天門外,準備等候一會迎送冊寶前往皇太孫的東宮。

文武百官和各司執事官員各就各位,隨著一通鼓聲後,整齊的走進內宮。

震懾寰宇的第三通大鼓敲響後,侍儀官員上報御用監,奏請身著天子袞冕的洪武大帝朱元璋駕臨謹身殿,而身穿冕服的朱雄英早已在奉天門等候。

大樂起,儀仗旌旗招展,莊嚴肅穆,朱元璋在紫煙繚繞的奉天殿臨朝升座。

禮官劉三吾引皇太孫朱雄英從奉天門的東門進入奉天殿廣場。

接下來就是有制,承,跪,起,再跪,再起,三跪,平身!

隨後在禮部官員的引領下跪於朱元璋御座前的拜位上,雲成將聖旨恭敬捧到劉三吾面前。

劉三吾朗聲讀道:“奉天承運皇帝,召曰:朕起兵與淮西,歷時一十六年驅除韃虜,掃清寰宇,再創華夏……自古帝王祭天立級,撫鎮寰宇,必建立元儲,鞏固國本,以綿宗社無疆之休,朕夙夜兢兢,仰唯祖宗謨烈詔錘……”

“皇長孫朱雄英日表奇英,天資聰慧,至誠至孝,克尊皇帝慈命,敬告宗廟天地社稷於洪武二十五年,授朱雄英以金印冊寶,立為皇太孫,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心!”

聖旨讀完,朱雄英接過聖旨和金冊,跪在老爺子面前,恭敬道:“臣朱雄英叩謝聖恩,萬歲萬歲萬萬歲!”

隨後,劉三吾又拿出一道聖旨,繼續念道:“封李氏為太孫妃,張氏為太孫嬪,共承宗廟以安社稷,以告天下,背承家禮,群賢畢己,於系……受冊!”

跪在朱雄英兩側,頭戴鳳冠,身穿大帔的李婉兒和張月接過寶冊,紛紛叩謝聖恩。

老爺子十分滿意,朱雄英走到老爺子身邊站著,低聲問道:“皇爺爺,孫兒今天帥不帥?”

這種場合老爺子無法太隨意,只得用寬大的袖子擋住臉部笑道:“帥,真他孃的帥!”

“皇爺爺,您也帥!”朱雄英還不忘拍馬屁。

老爺子嘿嘿一笑,袖子放下後,又恢復成了霸氣外露,瞪一眼能嚇死人的洪武爺。

排在群臣之首的是藩王,秦王朱樉第一個跪下叩拜,朗聲道:“臣朱樉叩見太孫殿下,千歲千千歲!”

“臣朱棡叩見太孫殿下,千歲千千歲!”

“臣朱棣叩見太孫殿下,千歲千千歲!”朱棣跪在地上,雙手死死的按在地面之上,眼神之中閃過一絲任何人都沒有察覺到的不甘。

“臣等叩見太孫殿下千歲千千歲!”

群臣叩首,齊聲高呼道:“國本已定,恭賀陛下,天佑大明,千秋萬代!”

朱雄英冊封皇太孫這是人盡皆知毫無懸念的事,接下來才是重頭戲。

自古東宮冊立,就要有一堆東宮銜要封賞出去,這些虛銜雖然沒什麼權力,但卻是每位臣子都向往的最高榮譽。

當年的最早封賞的一批東宮輔臣,如李善長,徐達,常遇春,劉伯溫,宋濂等人要麼病死,要麼因罪處死,要麼被廢,所剩之人寥寥無幾。

此次封皇太孫大殿必然會重新選拔一批東宮輔臣,封太子六傅,入東宮輔佐皇太孫。

此時,所有臣子的心都在“砰砰”直跳,都希望自己能混上一個東宮官職光宗耀祖。

三公和三孤一般都是追封給死去的德高望重,於國有大功的臣子,活著的人就別想了。

真正讓這些人眼饞的是後面的太子三師和太子三少,一共就六個位子。

“皇爺爺,明明是孫兒冊封皇太孫,這怎麼有些臣子比孫兒還激動,您看那個誰,是不是李景隆,兩個小眼四處亂瞟,像個老鼠一樣……”

老爺子哪能不知道這些人的小心思,示意劉三吾可以宣旨了。

“封吏部尚書凌漢為太子太師!”

“封宋國公馮勝為太子太傅!”

“封穎國公傅友德為太子太保!”

太子三師給了兩位戰功赫赫的開國功臣和吏部之首,太子太師銜是給文官的,凌漢是朱雄英的老師,當年沒有進宮的時候就定下了名分,給他誰也說不出來什麼。

這些幾乎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三人站出來領旨謝恩。

真正讓人激動的是後面的太子三少,前面的太子三師給了老臣,後面的太子三少就要給新一代的青中年有功之臣了!

也不知道哪三個祖墳冒青煙的臣子能被封為太子三少!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臨風拂柳

路荀

倚闌斜望春庭月

扭軲轆甄團

人在小歡喜開局就考試

是半夏呀

烈酒溫茉莉

這也能撞名

敗給姜綰濘

賀姜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