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病,都有錯綜複雜的症狀,要找到它的關鍵,掌握它的主要方面,必須懂得運用八綱。八綱就是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為辨證的綱領,其中陰陽尤為綱領的綱領。表裡、寒熱、虛實,實際上是陰陽的演繹,亦稱六變,它指示了病變所在的部位,病情的徵象和邪正消長的變化。所以根據八綱來觀察證候的全部情況,加以分析歸納,不難得出診斷結論。關於陰陽方面已在第17章和第六章有敘述,茲再就六變的意義,說明如下:

表是外,裡是內。從人體的內外來說,表是體表,包括面板、肌肉等組織;裡是指內臟,包括髒、腑和腦等器官。因此病邪侵犯入體所出現的症狀,如惡寒、發熱、頭痛、項強、身疼,四肢痠軟,以及有汗、無汗等,症屬於體表者均為表證;神昏煩躁,口渴胸悶,嘔吐洩瀉,腹痛腹脹等,症屬於體內者均為裡證。

風、寒等六淫之邪侵犯入體,首先傷於皮毛、經絡,概稱表證。因喜怒七情或飲食勞倦所引起的病,多自內生,故概稱裡證。這是辨別表裡的概況。但表邪可以內傳進入臟腑,則其所現的症狀又為裡證了。也有表邪雖已內傳面尚未到裡,稱為半表半里證。表邪內傳而表證仍在,稱為表裡同病。病邪由表入裡,便是從外到內,在病為重為逆,例如傷寒病初起,寒熱,頭項強痛,都是邪在於表的症狀;如果發熱不退,症見口苦嘔惡,或心胸滿悶,或小溲短赤等,便知邪有入裡的趨勢;如見壯熱口渴、煩躁譫語,或腹痛便閉,或大便洩瀉,則明顯地表示邪已入裡。相對的,裡證也有從裡出表,在病為輕為順,例如麻疹、斑疹,初起身熱煩躁,咳嗽胸悶,等到面板出現紅疹,症情便逐漸鬆弛了。因此,臨症上分辨表裡證,更重要的是注意其傳變傾向。

中醫指病在淺表和病邪入裡或病在內臟的症候。

表裡,是辨別病位外內淺深的一對綱領。表與裡是相對的概念,如軀殼與臟腑相對而言,軀殼為表,臟腑為裡;髒與腑相對而言,腑屬表,髒屬裡:經絡與臟腑相對而言,經絡屬表,臟腑屬裡:經絡中三陽經與三陰經相對而言,三陽經屬表,三陰經屬裡;面板與骨相對而言面板為表,筋骨為裡等。因此,對於病位的外內淺深,都不可作絕對地理解。

這裡需要提出的是,表裡概念雖然是相對而言的,但在具體操作時一定是確切的。比如,所謂藏府相對的表裡陰陽,並不能成為治法的操作依據,如藏陰府陽不代表患病即是陰病與陽病的對應;藏內府外並不代表裡病和表病的對應,經脈三陽三陰的表裡陰陽,僅僅是部位的不同、俯仰作用的不同、方向的不同,治法上並不存在差異。而真正能用的表裡概念只剩下:軀殼與藏府的表裡、亦即外為經脈內為藏府的表裡關係,表裡定位必須是整體對舉,存在唯一性和確定性,不可以用某些區域性對舉來偷換概念,這樣對於辯證不僅無用,反而陷入混亂。

表裡,是辨別病變部位深淺和病情輕重的兩綱。表裡原是體組織結構方面的概念,在《內經》中,稱外部為表,包括皮毛肌腠;稱內部為裡,指體內臟器。《素問·咳論》說:“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這種皮毛受邪之病證,屬於表證範圍。《素問·至真要大論》中又提出了“其在皮者,汗而發之”的治則。這是表證辨證治療的發源。除了表證以外,其他病證概屬裡證範圍。一般來說,病在皮毛、肌腠、經絡的屬表證,病情較輕;病在五臟六腑、血脈、骨髓的屬裡證,病情較重。

表證,指六淫之邪從皮毛、口鼻侵入人體所致的、病在肌膚、經絡部位的一種證候,具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淺的特點。

臨床症狀:以發熱、惡風寒、身痛、頭痛、苔薄白、肺浮為主,兼可出現咳嗽、鼻寒等症狀。

病因病機:六淫之邪客於皮毛肌表,阻遏衛氣之宣發,鬱而發熱;且陽不能溫肌膚,故惡寒;肺主皮毛,開竅於鼻,皮毛、口鼻受邪,肺氣宣降不利則鼻塞、咳嗽;邪氣鬱於經絡,氣血流行不暢,故頭痛、身痛;正邪交爭於表則脈浮、舌苔薄白。

那我們簡單來描述何為表,表我們可以理解為在面板表層,或者是在外面,我們能立馬感知得到。就好比一個病症在表的時候。那我們我們對外界的感知能力就會更高,就比如惡寒,風一吹過來的時候,我就能立馬感覺到寒冷,就算在家,四處門窗都關起來,還是會感覺到寒冷,包裹在被子裡嚴嚴實實也是一樣。

表寒,風寒外襲,正邪相爭於肌表。症見惡寒重、頭痛身痛明顯,舌苔薄白而潤、脈浮緊表熱:風熱之邪侵犯肺衛。症見惡寒輕、發熱、咽紅而痛、舌苔薄白黃、口渴、舌質偏紅、脈浮數。

表虛,風邪侵犯肌表,衛外功能不固,症見惡風甚、汗出、脈浮緩。

表實,風寒外襲,正邪交爭,衛陽緊固腠理。症見惡寒重、無汗、頭身痛、脈浮緊。

裡證,指外邪由表入裡,或直中於裡,以及內傷七情、飲食、勞倦等所致的、病在臟腑氣血、骨髓等的一類證候。臨床表現多樣,有病程較長和病位較深的特點。

表現症狀,以不惡風寒、脈不浮,多有舌質、舌苔的變化為主。病因病機:一般受三方面因素影響,一是表證發展而來,即表邪入裡而成裡證;二是表邪直中臟腑而成的;三是情志內傷、飲食、勞倦等所致臟腑功能失調而成的。

那我們來簡單描述一下里,就是裡面能感覺到明顯的,寒熱,不管是你身體表面是如何的溫度,這種寒熱你是感覺在身體裡面的,就好比四肢發熱,但是肚子,周圍卻是冰涼的。我可以明顯感覺到裡外溫度不一樣,但是不是一定裡外溫度不一致就是裡熱。是我能感覺到就是從內部延長出來的溫度,就是裡症。

裡寒,外寒傳裡,或陽氣不足。症見畏寒喜暖,四肢不溫、口不渴、噁心嘔吐、腹痛洩瀉小便清長、苔白滑、脈沉遲。

裡熱,外邪入裡化熱,或熱邪直中臟腑,或五志化火。症見不惡寒、反惡熱、高熱、口渴煩躁、汗出、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苔黃燥、脈洪數或沉數。裡虛:臟腑陰陽氣血不足,其功能減退。症見:神疲言、聲低氣怯、食少納呆、腹痛喜按、頭昏、心悸、大便溏、舌質淡、苔白、脈沉弱。

裡實,外邪入裡,結於胃腸,或由臟腑功能失調引起。症見:腹脹痛、拒按、大便秘結、小便黃赤、手足心汗出、舌苔厚燥焦黑、脈沉實。

參考自秦伯未所著---《中醫入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Q的工作日記

彌九

袁枚探案記

可可痘

救活不良帥,不良帥居然想殺我?

塗擺爛

天降竹馬:後桌竟然是學霸

池南雪

愛上了青澀的他

疏雨煙

小揭的重生之旅

賀夢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