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老朱,我弄出好東西來了

元朝的統治者一直熱衷於遊牧經濟,

因此他們許多貴族總是在想著將麾下的百姓弄死然後把土地用來放牛羊。

在他們看來,大片土地用來種植莊稼簡直就是浪費。

所以元朝統治的這幾十年之中,

兩宋時期蓬勃發展的經濟不僅沒有進一步發展,反而出現了大幅度倒退的情形。

不過原本對商人格外鄙視的朱元璋卻在天宇的影響之下也明白了商業對於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性。

湯和聞言訕笑一聲,閉上了嘴,雖然他也會打仗,但是也僅限於區域性戰爭。

所以朱元璋正在跟徐達等人商量該如何應對陳友諒的進攻。

之前的農民連種出夠自己吃的糧食就已經很艱難了,更別說種植這些‘貴人’們需要的奢侈品了。

街道上每隔兩三百步還設定了一處城管辦公室,辦公室內常駐兩三名城管負責維護交通秩序,使人流車輛正常通行。

所以許多從桃源鄉進修過,擁有著先進思想的縣太爺因地制宜強制命令麾下的百姓種植一些經濟作物,再由官府統一收購轉賣。

此時城市大道兩邊已經出現了百業匯聚的景象,

這條訊息是兩天前傳來的,如今的太平恐怕已經凶多吉少。

此時街道上的百姓因為模仿天宇的原因衣著風格已經偏向於現代化,

但是水戰卻會受到戰船以及水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而朱元璋部隊最薄弱的無疑是水軍。

他們在陸戰上確實屬於精銳部隊,

放在四年前這完全是不敢想象的,

天宇只需要稍微戴個帽子、口罩就足以讓人忽略自己的天神身份。

伴隨著身後一聲聲嬌滴滴的送別之聲,天宇一臉興奮的朝著紫禁城走去。

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人不信邪,想要鋌而走險,畢竟某個馬大佬說過,利潤超過百分之三百,他們會踐踏世間的一切。

雖然朱元璋部隊能夠橫渡長江,

但是作為緊鄰長劍建立的都城註定避免不了水戰。

反倒是人口的增長沒有及時跟上糧食的增多,導致了百姓們囤積了大量的糧食無處安放。

他說的是在長江上搭建一座浮空大陸,這種事情雖然工程量大,但是有神仙法寶在,還是能夠實現的,甚至如果能說服土地爺插手,也就是一個周的事情。

在這個天災連年、餓殍千里的元末,朱元璋統治的地盤中竟然出現了糧食堆積如山,百姓安居樂業的大同之景。

原本朱元璋是定的抄家滅族來著,

後來天宇隨口說了一句:“出來混的,禍不及妻兒。”

高產的農作物、科學的化肥配方、以及傻瓜式的耕種操作手冊,讓百姓在這四年間積攢了大量的糧食。

這群商人想要偷稅漏稅完全沒有任何可能,

而天宇此時從一處滿是鶯鶯燕燕的百花樓中走出,

讓應天在四年內就成為了全國最大的小商品及原材料的貿易集散地。

百姓們不得不考慮將這些糧食置換成一些比較實用的鍋碗瓢盆,衣食被褥之類的東西。

城中的店鋪數量已經超過了商業巔峰的北宋多達近萬家。

要知道這還是在朝廷收稅之後的情形,

各時代物質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的水平決定了當代人口的最高界限,農業生產力的發展為容納越來越多的人口提供了可能。

由於天宇的插手,農業生產的發展速度足足提高了數十倍,

這就導致了一時間根本沒有如此多的人口消耗過剩的糧食。

但是隨著穀倉和地窖內的糧食逐漸增多,甚至有一些已經出現陳米發黴的現象,

再配合上強力的徵稅部隊,一旦被發現有人敢走私或者偷稅漏稅,這群商人面臨的就只有抄家凌遲這一條路。

徐達呸了一聲:

“愚蠢,你以為長江是他陳友諒的過道嗎?長江是咱應天的天險,正是藉著長江之險,大明才阻隔了最大的敵人元朝廷的攻伐,陳友諒說到底只不過是敵後戰場的混子而已,如今大明的最大敵人依舊是元朝,瘦死駱駝比馬大,要是長江平了,第一個出手的絕對是朝廷。”

雖然這四年來朱元璋一直在努力發展造船業,

但是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四年時間並不足以製造出能夠抹平陳友諒那完備的甚至是跨時代的戰船水平的差距。

因為這兩天負責在mc地圖上用量子力學通訊的通訊兵並沒有擺出安全的的建築標識。

酒樓茶肆以及勾欄瓦舍通宵不歇,隨處可見的藝人商販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

這在四年前是絕對不可能有的想法。

配合上朱元璋定下的比較寬鬆的經濟政策以及大明除了基層士兵擁有許多優先權外,其餘計程車農工商階層人人平等的國策。

然後朱元璋表示土地爺大義,就把抄家滅族改成了抄家凌遲。

亂世用重典,

雖然朱元璋沒有像歷史上那麼牴觸商人,

但是自己小時候也是那些發國難財的商人的受害者,

因此在他這裡沒有量刑一說,自己都已經對待這群奸商這麼寬容了,要是他們還敢作奸犯科,那麼就乾脆別活了。

再加上應天地處長江下游,本就不具備地利的優勢,貿然出城回擊絕對不是一個好的策略。

結果在大明帝國強大的稅務機關面前,颳了十幾人之後,這群我命油我不油天的行商們就都老實了。

這是朱元璋為了給天宇地下實驗室掩人耳目而修建的,絕對不是因為朱元璋為了討好天宇而修建的私人恒大歌舞團,嗯,絕對不是!

等天宇找到朱元璋的時候他正跟大臣們召開緊急會議,

他們已經得到緊急軍情,徐壽輝的十萬天完大軍已經揮師東進抵達了太平渡口。

而如今家家戶戶有餘糧,賣給那些可惡的商人又感覺價太低,

再加上由於大明帝國的土地公有無法進行買賣,只能租賃,

所以過剩的糧食讓百姓產生了一些用糧食換取衣食住行上的便利的想法。

因此刺激了許多原始手工業開始大力發展,

而手工業的發展自然就促進了商品經濟興盛,

甚至像山東和部分南方州縣已經開始為了滿足市場需要普遍種植棉花、桑樹、甘蔗這些經濟作物。

湯和猶豫了片刻撓了撓頭說道:

“要不咱把長江給填平了?”

當然,前提是人人平等的前提是商人進行了申報並納稅。

大明帝國雖然非常缺少中高層官員,

但是在基層以及財政部有著遠超時代的先進知識。

雖然商稅是階梯狀收稅,賺的越多交的越多,

但是商人們在應天進貨再轉賣到其他勢力地盤上的利潤足以讓他們賺個盆滿缽滿。

只不過由於在大明帝國連年豐收,過剩的糧食交易價格持續走低,

朱重六借用天宇給予的優良稻種以及土豆、玉米這些高產作物,成功的雜交出優質的量產良種,在農業壓力得到大幅度緩解之後,朱元璋便開始著手大力發展經濟。

而朱元璋沉吟片刻正準備開口,此時的大殿門卻被人推開。

“老朱,我弄出好東西來了!”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反派的白月光?

昭潼

般若浮生不知雪

如盈

末世求生,搞笑

小黑子來咯

嘿,小孩,快到碗裡

楊淮芷

開局神豪系統,我還怎麼輸啊

茶沐漩

制世間妖,管世間魔

寒蟬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