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雪稀稀疏疏下了三天,轉眼天晴了,溫度很高,在樹上的積雪也已融化,地面上的雨水加上黃土已泥濘不堪,在低窪地帶匯聚成河,它們在左右流淌。蕫濱看到有黃土路面,稍有不便,考慮再三,決定搬家,從北關菜市場搬到在市中心找好房子裡。

市中心房子在御駕村,它北鄰蟒河,有環河公園,現在是春天,環河公園裡綠植鬱鬱蔥蔥,自然是寫生好去處,只是蕫濱覺得他與他的客戶拉開了距離。好酒也怕藏深港,但蕫濱萬萬沒有想到,搬家第一天,就迎來第一批客人,客人一共五人,是他在縣古詩學會書畫社認識的人。

“你讓我們好找?我還讓你給我們畫菊梅蘭竹四友。”其中在副縣級的那位客人說。

“我們在菜市場二樓等你,誰知你被別人告知在御駕村,我們找了好長時間才找到你。”這是一位退休教師對蕫濱說。退休教師是蕫濱的同事,在學校裡蕫濱就喜歡寫寫畫畫。

蕫濱想一下,他展開百豔圖,說道:“我沒畫竹,我這兒有宣紙,我畫去。”

那位客人早已等不及了,怕別人搶去,說道:“沒有就沒有吧。”

哪知蕫濱展開宣紙,在宣紙上畫出竹,又有題詠《竹》:

勁幹如剛欲上宵,臨風個個響瀟瀟。

從來不把炎威懼,綠翠生涼鳥夢揺。

客人看完竹,對題詠搖搖頭,說道:“不是你題詠,我猜,對吧!”

“你說的沒錯,是我詩友的,我不能改一個字,你怎麼看出來?”蕫濱對那一位客人說道。

“風格不像你的,最後三個字”。退休教師對蕫濱說道。

“我已寫過竹,再寫,寫油了,看詩友的竹,記下來,的確,鳥夢揺,不如一夢遙通順。鳥這隻生物,竹林住著很多,詩友用鳥夢揺也對,所以我沒改。”蕫濱說罷,他遞過梅蘭竹菊四幅畫。

兩位退休教師和副縣職客人有牡丹畫,他們要了別的畫。

蕫濱給五個人分好了畫,手機傳來轉錢的聲音,蕫濱沒在意,他打發眾人回去。

第二批客人就來到了。

還是叔侄三個,這下他們不再爭論。侄兒問:“牡丹圖與臘梅圖在哪裡?我們不爭了,全要。”

“剛才,五個客人拿走了,牡丹圖,我再畫一幅。”蕫濱對年輕人說道。

“行!”三人一起爽快地回答道。

蕫濱鋪開宣紙,拿著畫筆在宣紙上作畫,在留白處蕫濱問年輕人:“我是寫一幅,還是用原稿。”

那年輕人答道:“我看不用寫詩,花開富貴就行。我們不懂詩意,好看就行。”

蕫濱很快就寫好,然後就送給年輕人。年輕人開啟手機,就聽見微信轉賬聲音。蕫濱看了一眼,微信賬上十萬零三千,蕫濱打發三個人回去,看來來人沒騙他。

今天是星期六,又不上班,海珍與楊濤懶懶散散起來。這時,董師傅已做好兩筆生意,看見兩人,他問道:“易彬與王茜怎麼沒來?”

“易彬明天才回來,易彬不來,王茜覺得沒意思,王茜是小摩托,《無名》快下映,她支援《無名》,邀了幾個人去看電影。”海珍回答。

他們三人圍在火爐旁閒聊喝茶。

董師傅畫宅是一處四合院,很久沒人居住,雜物堆放到處都是,四周都零亂不堪。只有在上房屋裡還算整齊,顯然是董師傅臨時歸併的。海珍喝完茶水,站起來整理凌亂東西。

蕫師傅忙說:“你是客,整理東西是主家的事。”

楊濤知內情,他向蕫濱擺擺手,蕫濱會意,他又坐下來喝茶。

海珍不理董師傅,仍在整理東西,她在牆角看見《辭海》,《詞源》工具書,又看見《詩詞門徑》,中州古籍出版社馬景援編幾個字。她拿起來翻一下,她這才明白蕫濱說的話,她又翻看書籍來。

《詩詞門徑》第五節 古體詩

古風式律詩亦稱拗律,是古風向律詩過渡階段的半格律詩。它兼有古風和律詩特點。一方面,它有古風的格調,平仄不完全合律,不講究粘對和拗舊,對杖也不嚴謹。另一方面,它又受到正在形成律詩格律影響,具有律詩的一些特點,每首八句,每首七字,每句押平聲韻,中間兩聯也用對杖,雖然不太工整。崔顥的《黃鶴樓》是古風式律詩的典型代表。

昔人已乘黃鶴去,仄平仄平平仄平

此地空餘黃鶴樓。仄仄平平平仄平

黃鶴一去不復返,平仄仄仄仄仄仄

白雲千載空悠悠。仄平平仄平平平

晴川歷歷漢陽樹,平平仄仄仄平仄

芳草萋萋鸚鵡洲。平仄平平平仄平

日暮鄉關何處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煙波江上使人愁。平平平仄仄平平

前半首不合律,第一句第四字應該是仄聲而用平聲“乘”,第六字應該用平聲而用了仄聲“鶴”;第三句第四和第五字應該是平聲而用了仄聲“去不”;第四句第五字應該是仄聲而用了平聲“空”。首聯兩處重字,失對,與頷聯又失粘;頷聯平仄失對,出句用六個仄聲,形成三仄腳;對局末尾屬於律詩避忌三平調。只有後半首才算律詩。

入律古風基本上用的是律句,而且在許多地方符合律詩的粘對規則,這是在律詩形成之後,詩人在寫古體詩時,難免不受律詩影響,有時還是詩人故意為之。但終因它不完全符合律詩要求,所以只能算是古風。例如:王勃的《滕王閣》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留。

這首平仄合律粘對除第七句不粘外基本合律。可以說是兩首律絕合在一起,不過其中一首是仄韻絕句罷了。這種仄韻和平韻交替,四句一換韻,到後來成為入律古風的典型。高適的《燕歌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等都是典型的入律古風。

海珍看完,合上書本,她暗想:原來董師傅說的在書本里都能找到。於是,她又坐在火爐旁喝茶。我在手機上查閱,不更方便。

董師傅看見海珍喝茶,他不好意思起來,“我這裡太亂了,今天我剛把家搬,不想你們就來了。”

“你說的古詩在書本上全有,我不明白,為什麼崔顥的《黃鶴樓》敢與杜甫的《登高》爭第一。崔顥與李白不擅長七律,沒有杜甫,李白稱為詩聖。”海珍忙問。

“為了經濟唄,崔顥與杜甫爭論七律第一,《黃鶴樓》名氣就大,沒有爭論,上黃鶴樓的人就少。武漢教授為什麼把《黃鶴樓》排第一,明擺著為經濟。

李白不擅長七律,這是明擺事實,卻說七律不好,帶著腳鏈跳舞,李白不喜歡這種詩題,這種詩體講究格律和音韻,要求和束縛太多顯然不符合李白的性格,因此,李白寫七律很少。不懂詩的人罔顧一個事實,李白其實擅長七絕,也寫過五律,這種詩體講究格律和音韻,帶著腳鏈跳舞,難道不符合李白的性格嗎?為了給李白面子,一個臺階,其實,李白不擅長七律,這是明白的事實,我們不用諱言。寫了一千多年,擅長的人只有兩位,杜甫與李商隱。

現在人要學習七律,七律好比是珠穆朗瑪峰,只有學會寫七律,才一覽眾山小。學會七律,五律就容易多了。

我回答最後一個問題,沒有杜甫,李白不會成為詩聖的,我們只能選李商隱,因為李商隱的七律同樣出色。”董師傅邊喝著茶,邊回答海珍問題。

楊濤早已等不及了,他說:“我用李白贈杜甫詩,杜詩韻的問題。李白詩云: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終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山東送別杜甫時創作的一首五律。這首詩以“醉別”開始,乾杯結束,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充滿豪放不羈和樂觀開朗的感情,給人以鼓舞和希望而毫無纏綿哀傷的情調。全詩語言古樸真淳,直抒胸臆,把敘事、繪景、抒情三者融為一體,以情動人,以美感人,充滿了深情厚誼與詩情畫意,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李白詩韻:臺,開,徠,杯最後用杯,放在現在前三押韻最後一個不押韻。可知唐李白用平水韻,杯在古代是押韻的。詩仙詩聖在韻上是沒問題的。現在有的人卻在詩韻上詬病詩聖,詩韻對詩聖來說簡直是小兒科。”

海珍又問道:“既然李白不擅長七律,為什麼崔顥《黃鶴樓》用李白的典故。”

董師傅喝著茶,回答道:“你問的好,芸芸眾生大都不知道李白不擅長七律,誰為崔顥《黃鶴樓》用李白典故買單。崔顥只寫後半首好詩,就讓李白擱筆,這是真實還是虛構,沒有人講得清。芸芸眾生大都知道李白是大詩人,李白寫不出,自然崔顥詩為上品。這好比古詩詞學會上門譏笑現在人不懂古詩,卻在評論古詩詞一樣。因為話語權在新詩手裡,風馬牛不及,是兩樣東西。

他們說對一點,七律在當時稱為近體詩,唐朝流行,七律是流行文化,所以地位崇高。杜甫能稱為詩聖,和他在七律的貢獻分不開的。文化大革命當中,過多貶七律論調,說它是帶著鐐銬跳舞。我想問一下,七絕五律不是帶著鐐銬跳舞。問題是李白擅長七絕,就沒問題,杜甫擅長七律就有問題,這不是赤裸裸雙標又是什麼。”

在他們閒聊當中,三個人又回來,董師傅一看,是熟人,只聽見其中一人嚷嚷《竹》,梅蘭竹菊,讓董師傅為他們畫上一幅。

楊濤海珍一看,來了顧客,怕影響蕫師傅生意。又到吃午飯時間,只好與董師傅告辭。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昭昭無暮

吳清

葉總他又哭了

蘇妤菲

我沒拴狗繩,被雷劈了

金無足赤

反派退婚,你提的,還為啥回頭

自然而然就小狗

青鸞之鳳

漁巷島主

錯位時空中的約定

你是我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