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平十二年四月廿七,大殷朝天下縞素,臥病五年的皇帝黎徽樽駕崩了,諡號哀宗。

哀宗留下諭旨,由年僅十歲的大皇子黎堯繼位,其母太后辛夷明垂簾聽政。

然而,辛夷明自呈平二年被哀宗立為皇后之後一直插手朝政,十年部署,在朝中已經是一手遮天,黎堯繼位不到半年,華夏之境已出多個祥瑞暗示女主天下,辛夷明順勢登基,開創了辛周王朝,女皇的皇位一坐,就從三十歲做到了八十二歲。

辛夷明最初年號為崇安,她以《周禮》為藍本,整頓官制,設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同時開科舉、設女學,凡有才學者無論男女皆可入朝為官。起初反對聲甚篤,尤其以前朝黎氏宗族為首的舊貴族們,甚至站在大興宮門外示威,但女皇的鐵血手腕讓舊貴族的勢力幾乎被架空,從大殷時期便備受辛夷明提攜的內宮女官湧入官場,展現了驚人的能力,男女同官同學之風以強力的手段自大興城向全國推行。至崇安十五年廢帝黎堯兵變時,辛周朝中已有四分之一的官位為女性居之。

崇安十五年,廢帝黎堯欲光復黎氏天下,一朝兵敗,黎氏宗族被牽連者過半。辛夷明因此動搖了將皇位傳給黎氏子女的想法。次年,辛夷明改國號為敏皇,其女安泰公主為保全黎氏殘黨,獻男寵數十人充實母皇后宮,辛夷明欣然接受。此後辛夷明又開後宮納男寵數人,至敏皇三年,辛夷明老年得子,不知生父,取名辛兆。

次年,辛夷明改年號為封泰。

辛兆的出世在朝中引起了軒然大波,也讓黎氏宗族的復辟希望更加渺茫。而因為是老來子,辛夷明對辛兆更是寵溺有加,即便是上朝也要帶在身邊。黎氏宗族對辛兆可謂恨之入骨,卻還是無奈地看著辛兆長大成人。而辛兆其人也是遺傳了母親的能力,很早就在政治上嶄露頭角。

黎氏宗族對辛兆憤恨不已欲除之而後快,辛氏宗族對這個看起來繼位有望的少年也態度不明:一方面,辛兆的存在可以大大降低辛夷明在繼位時對黎氏的選擇率;另一方面,他們認為辛兆生父不明,並非是“血統純正”的辛氏族人。在多方的爭鬥之下,封泰二十二年,時年二十三歲的辛兆被辛夷明封為廣陵王,而辛兆的三位子女和一位妾室則被留在京都大興,只有髮妻隨辛兆前往廣陵郡。

次年,七十歲的辛夷明改年號為長生。

也就在長生元年的臘月初六,廣陵王妃產下一名女嬰,而在小郡主出生的第二天,一場刺殺,改變了這個女孩的命運。王妃當場身亡,廣陵王辛兆下落不明,王府重掌事嬤嬤帶著小郡主連夜出逃,三天後,小郡主和嬤嬤的屍體被發現在城郊,郡裡的仵作判斷二人皆為凍死,於是便收殮了。

辛周朝的儲位之爭,就此從暗處走上了檯面:二皇子黎舟被指為刺殺主使,被女皇責罰在明堂前跪了一夜,第二天一早竟突發腦卒而死;安泰公主黎惠妄圖成為皇太女,甚至願意改姓為辛;黎舟嫡長子、皇孫黎相年加入奪嫡之爭;辛氏則推出了辛夷明的親侄子辛莫衍……此後在大興都內,是整整十二年的血雨腥風。

-

長生元年臘月初八。

凌晨,天色還是一味的混沌,維揚縣工曹楊冰懷抱一個小小的包裹,提著燈籠沉著臉從縣郊別院中走出,三歲的大女兒楊菀之小跑著跟在他後面一個勁地追問:“爹、爹,你要把妹妹抱去哪裡啊?”

“菀菀。”楊冰的臉上看不出喜怒,只是沉聲道,“你回家去陪你娘,爹帶妹妹去看大夫。”

“爹爹,那看了大夫以後妹妹就會活過來嗎?”楊菀之不解地問道。

三歲的小女孩粉雕玉砌般,烏黑的眼睛裡乾淨得沒有一絲雜質。

那包裹像是一團柔軟的棉花,輕柔到極致,卻已永遠沉寂。楊冰含混地“嗯”了一聲,楊菀之這才一步三回頭地回了院子。

懷中的胎兒還未來得及哭一聲就死了,楊冰的夫人卻死活不願相信,抱著孩子整整一夜不肯撒手,最後是楊冰哄勸她會將小女兒送去醫館,夫人才鬆口。她不準產婆和任何人碰她的孩子,須得楊冰親自抱走。楊冰此時也不知道該為夫人如此信任自己而喜,還是該為這個沒有緣分的孩子而悲。

丑時剛過,約莫再過一刻,宵禁才解。

辛周朝重工程,楊冰作為七品工曹,與縣丞同級。因為今年的冬天特別冷,上個月淮南郡又遭了一場雪災,有一大批流民往廣陵郡和下屬鄉縣避難,楊冰帶人在縣郊為這些流民搭建臨時窩棚以供安頓,便在縣郊的小院裡小住以便公務。前天夫人帶著女兒從縣裡來小院說要陪楊冰過個臘八,結果沒想到昨夜突然腹痛,產下一個死胎,比大夫預想的要早了十來天。

楊冰心裡盤算著,辛周朝對人口的管理是很嚴格的,夫人懷胎時地官那邊就做了備案,因此這個孩子也不能草草埋了,所以他得進城去戶曹那邊做個登記,趁著一大早把這死胎葬了,回去再想夫人的事情如何解決。

再過個一週,縣郊的避寒窩棚就全部落成了。早半個月,這個時刻,等著宵禁解除進城的流民在這條官道上能排上一里的隊,現在官道上倒是沒人了。窩棚雖然還有一部分沒有完工,但現成的那些,擠一擠也可以避寒,此刻流民們都在窩棚裡安睡呢。如此,楊冰心裡稍稍寬慰了幾分。

就在這時,楊冰忽然聽見路邊的樹林裡傳來一陣嬰兒的啼哭。

楊冰心念一動。

楊冰這人素來不信鬼神,因此在這樣的時刻這樣的地方,聽見嬰兒啼哭也並不覺得恐懼。他想,這樣的災年,大概是某個流民生了孩子卻沒法養活,所以只能遺棄在這冰天雪地裡。他的夫人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再清楚不過了,因著這個孩子死了,怕是要落下心病。可眼下,自己的孩子死了,有一個孩子卻因為父母無力撫養被丟棄,這不是上天給他的機會嗎?他想,自己若是把這個孩子撿回去,不僅能讓夫人的心病緩解,還救了一個孩子,這可是天大的功德。

於是他走進樹林,找到了聲音的來處。

楊冰舉起燈籠,忍不住後退了一步。

窩在草叢裡的是一個渾身是血的婦人。那婦人懷抱著一個小小的襁褓,身上的衣飾釵環顯示出:她是個富貴人家的下人。那婦人見到有人來,本能地想要逃走,剛起身卻又一頭栽了下去,手上依舊死死護著那個嬰兒。她這時才看向楊冰,看清楊冰的樣貌和衣飾後似乎鬆了口氣。

“大娘,您為何在此處?我帶您去醫館……”楊冰放下燈籠,走近那個婦人,見那婦人眼中頗有戒備,自報家門道,“我是維揚縣工曹楊冰,您可是遇見了歹人?”

維揚縣工曹楊冰……婦人倒是熟悉這個名字。隨主子來這裡一年多,周邊的一些事情她也聽過,這位工曹可是美譽在外,聽聞最近在為流民修窩棚御冬,倒是個一心為民的好官。

婦人搖了搖頭,望向了楊冰懷中的那個襁褓,裡面的嬰兒一看就沒有呼吸了。她眼中突然迸發出希望:“這位老爺,您懷中可是個女嬰?”

“是……”

聽見肯定的回答,那婦人突然拼盡全力起身,對著楊冰重重磕了一個頭:“老奴乃廣陵王府中掌事嬤嬤,昨夜廣陵王府遇刺,老奴帶著小郡主從王府出逃。老奴來郡中一年有餘,早聽聞維揚縣有個菩薩心腸的楊工曹,如今王府遇難,小郡主卻是無辜的。只是歹人追殺,老奴一介女流實在難保郡主安危,懇請您將郡主帶走,狸貓換太子,助郡主脫險!”

“這……”巨大的衝擊叫楊冰一時不知如何回答。他也知茲事體大,若只是個普通棄嬰倒好辦,可……

他雖然只是個七品工曹,京中之事也有所耳聞。

見楊冰猶豫,婦人從懷中掏出一袋金銀細軟和一個小荷包,繼續懇求道:“王府雖遇刺,但王爺當夜並不在府內,工曹現在帶走小郡主,若是王爺不日無事歸來,工曹便帶著郡主和這荷包去王府,這荷包裡是郡主的信物,到時候王爺一定會重謝工曹!若是王爺不測,工曹便燒了這信物,就當小郡主是您親生的女兒!我會帶著您的孩子離開維揚縣的範圍,若我逃出昇天定會將她好好安葬,如不然,他們也不會令‘郡主’曝屍荒野的。”

言下之意是叫楊冰放心,這個孩子一定會入土為安。

藉著微弱的火光,楊冰見這小郡主一張睡顏酣甜可愛,心下實在不忍,咬牙應允了下來。小郡主的襁褓已經被血弄髒了,自己的襁褓似乎又有些晦氣,於是楊冰脫下自己的外衣,將小郡主裹了起來。金銀細軟裡沒多少碎銀,大多是女人的釵環,這種物件就算拿回去了也沒法換成錢,反而會惹禍上身,因此楊冰只拿了郡主的小荷包。婦人又重重地向楊冰磕了三個頭,起身懷抱著死胎深一腳淺一腳地向林子深處走去。

楊冰將懷中的小郡主抱得更緊了些,此時宵禁已過,他生怕在路上撞見些什麼人,逃命似的回到了小院。回去時夫人齊氏已經睡了,產婆折騰了一夜趕著回家歇息,楊家日子一向清貧也沒有下人,如此倒是給楊冰行了方便。他抱著小郡主回家時只有楊菀之還沒睡,小丫頭一直在等著爹爹回來。

看見楊冰回來,楊菀之連忙圍了上去:“爹爹,妹妹活了嗎?”

“活了,活了。”楊冰苦笑著答。

“爹爹好厲害,是爹爹找的大夫把妹妹救活的嗎?”

楊菀之的話倒是叫楊冰心裡咯噔一下。

產婆是附近村子裡的,這種村婦難免長舌,家裡的事肯定是瞞不住。萬一真有人追查到這個“死而復生”的嬰兒,他該如何解釋?進城出城甚至看大夫都是會留下記錄的。

他腦子突然一轉:“爹爹走在路上不小心跌了一跤,結果誰知道這一摔,妹妹居然咳出一口水來,哇地一下就活了。”

“爹爹好厲害!”

楊冰把楊菀之哄回房間,見小郡主餓了,又把夫人喊了起來,用同樣的說辭講了一通。齊氏畢竟不是三歲的楊菀之,自己生的孩子怎麼會認不出來?她到底是不信的,但想想外面的情況,心裡也猜到自家丈夫怕是見到哪家把養不活的小孩丟了,索性抱了回來,自己也就裝傻充愣,沒再問什麼,當親女兒養著了。

見妻子認下了孩子,楊冰回到書房開啟荷包,荷包裡的信物是一把翡翠長生鎖和一張紅紙,紅紙上用蠅頭小楷寫著幾個帶“溫”字的名字,想必是廣陵王夫婦為小郡主挑的,只是還沒敲定,就出了這檔事情。楊冰在這幾個名字中選了“溫平”二字,感覺和女兒菀之比較貼近。又過了一日聽聞廣陵王府遇刺、“小郡主”和嬤嬤被凍死城郊,楊冰便進城尋了戶曹為“小女兒”上了戶口,名叫楊溫平。

幸而,此後也無人來楊家尋楊溫平的麻煩,楊溫平在楊家無憂無慮地長大。

長生三年,齊氏因身體虧損,加之心病難愈,還是撒手去了,楊菀之作為長姐,代替母親悉心照顧著妹妹。楊菀之為人聰慧,三歲識字,五歲已學完鄉塾的開蒙課程。偏偏楊菀之不愛讀那些之乎者也,四書五經裡最愛的是一本《周易》,還有《禹貢》《水經注》《周禮》《木機要略》。她閒來無事就喜歡隨著楊冰往工地上跑,跟著楊冰一起做藍圖和燙樣,還跟著工地上的木匠學了一手好木工。七歲時楊菀之已經可以給楊溫平雕小兔子、做小板凳,還給楊溫平做可以開啟窗戶的小木屋,裡面放上楊菀之自己雕的小木人,叫學堂裡的孩子們都羨慕不已,甚至有那富商公子願意出十兩銀子買楊菀之做的小玩意兒。

-

可惜造化弄人,長生七年,楊冰在監工時被滾石砸傷,彌留之際將辛溫平的身世告知楊菀之。他聽聞辛溫平尚有兩位兄長、一位姐姐在京中,囑咐楊菀之一定要讓辛溫平好生學習、不可荒廢,如果時局穩定便帶她回京認祖歸宗。此後,十歲的楊菀之靠撫卹金、父親留下的薄產和一手木作手藝拉扯著妹妹長大,直到長生十二年——

一直想做皇太女的安泰公主終於沒有熬過辛夷明,死在了長生九年。辛莫衍也於長生十一年病逝。長生十二年,皇孫黎相年起兵逼宮,誰料韜光養晦多年的辛兆居然在此時攜著龍武軍前來勤王,誰也不知道他是何時回的大興城,又如何獲得了龍武軍的掌控權。此次逼宮後,黎相年兵敗自殺,辛夷明一紙詔書傳位辛兆。同年十月,女皇駕崩,享年82歲,稱太祖。

次年,辛兆改國號為閔德。

女皇辛夷明52年的統治落下了帷幕,而黎氏宗族也徹底被辛兆從政治舞臺上抹去。

十五歲的楊菀之想,也許,帶著妹妹回京的時候到了。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炮灰今天也積極自救了呢

青容

紛紛雨淚落下

小於風雨後

寵妃來自21世紀之雙重人格

青瞻臺

有你,不再平凡

小廿i

群穿1630

我叫周淮安

演個配角戲,被罵出圈

清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