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還是第一時間發現了他的到來,站起身來熱情地迎接。

“雲帆,你來了!快請坐,快請坐!”沈從文一邊說著,一邊拉過一把椅子示意李雲帆坐下。

李雲帆微笑著坐下,環顧四周,除了沈從文外,張曉光等人也都在。

“雲帆,這幾天我們都忙得不可開交,報社剛剛建立,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但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沈從文感慨地說道。

李雲帆點點頭表示理解:“從文,我能感受到報社的變化真的很大,你們都辛苦了。”

接著,李雲帆目光看向沈從文說道:“目前我們報社的主要人員都齊了,但是缺少賣報的人,我是這樣想的,現在上海有很多無家可歸的小孩,我們給他們提供一個僅僅能遮風擋雨的地方,再給他們一點報酬,這樣我們有了賣報的人,他們也能生存下去。”

“你覺得這個想法怎麼樣?”

沈從文聽了李雲帆的話,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轉為贊同的光芒。

他沉思片刻,然後認真地點了點頭:“雲帆,你的想法很好,既解決了我們報社的難題,又能幫助那些可憐的孩子。我完全支援這個計劃。”

李雲帆見沈從文同意了自已的提議,他連忙接著說道:

“從文,那我們就儘快實施吧。先找個能遮風擋雨的地方,然後後勤要跟上,先安排這些,安排好了告訴我,我有這些孩子的蹤跡。”

沈從文在聽到李雲帆的話後,點了點頭,表示自已會盡快安排下去。

李雲帆隨即轉向張曉光和王小毛,詢問他們的離職手續是否辦妥。

張曉光和王小毛回答說手續已經在今天早上辦完,隨後便直接來到了報社。

李雲帆聽後,點了點頭,表示瞭解。

李雲帆的眼中閃爍著緊迫感,他的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力,顯然對於這個計劃的實施充滿了期待。

沈從文在聽到李雲帆的話後,點了點頭,表示對這個計劃的認可和支援。

李雲帆隨即轉向張曉光和王小毛,兩人站在一旁,神情略顯緊張。李雲帆的目光溫和了些,詢問他們的離職手續是否辦妥。

張曉光和王小毛回答說手續已經在今天早上辦完,隨後便直接來到了報社。

李雲帆聽後,點了點頭,表示瞭解。然後他注意到王小毛似乎有些話想說卻又猶豫不決。李雲帆鼓勵道:“王小毛,有什麼話就直說,我們都是自已人。”

王小毛猶豫了一下說道:“雲帆,我倆離職的時候,我發現今天的報紙的通俗小說版面已經換了另一個小說,《尋秦記》…”

李雲帆聽王小毛說完後,才想起來,從今天開始《上海時報》就會停刊《尋秦記》。

李雲帆反應過來後,轉頭向沈從文說道:“從文,既然趙煊已經把《尋秦記》停了,我們報社目前也沒什麼新聞,就繼續刊登這部小說吧。”

“爭取兩天內把地址找好,我會把賣報人給你送過來。不要拖的太長時間,如果拖太長,《尋秦記》的熱度就降下去了,不利於我們報社的發展。”

“正好,我包裡帶著《尋秦記》的原稿,一會張曉光負責稽核,兩天後直接刊登。”

“雖然現在《尋秦記》受到了打壓,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可以說明,這本小說的熱度受歡迎才會被打壓,所以大家抓緊時間。”

李雲帆的動作迅速而果斷,當李雲帆說完後,他沒有絲毫猶豫,直接從辦公包裡拿出了一疊厚厚的紙張。

那是《尋秦記》的原稿,他將原稿遞給了張曉光。

張曉光接過原稿後,表示會立刻開始稽核工作,確保小說能夠順利刊登。

李雲帆看著眾人認真的表情,心中微微一嘆,心想:“《尋秦記》的現狀,都是那些自以為是的文人帶起來的節奏,在這個時代,只要你掌握了輿論,你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普通百姓只要覺得有趣,能打發時間,他們就會去關注。”

……

趙明輝坐在書房的書桌前,手中把玩著剛買回來的《上海時報》。

他的眼神裡閃爍著狡黠與算計,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

他輕輕地翻開報紙,目光迅速掃過每一版的標題,直到翻到了曾經刊登《尋秦記》的版面。然而,那裡已經空空如也,取而代之的是其他的新聞報道。

趙明輝的心中微微一動,他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得意。

自已的計劃似乎已經奏效了。他記得自已在報紙上大肆抨擊《尋秦記》,甚至不惜用筆名發表文章,試圖引導輿論對這部小說進行打壓。

而現在,《尋秦記》從《上海時報》上消失了,這無疑證明了他的影響力和策劃能力。

趙明輝雖然在公眾面前對《尋秦記》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但實際上,他的內心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想法。

作為“三人寫作小組”的核心人物,他憑藉著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總是能迅速捕捉到流行的文學趨勢,並以此為契機,透過模仿和創新,與出版商勾結,從而獲取豐厚的利潤。

這種手段對他來說,早已駕輕就熟。

當《尋秦記》開始在市場上嶄露頭角,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追捧時,趙明輝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商機。

他想象著歷史長河中那些波瀾壯闊的朝代更迭,以及穿越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這些元素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充滿想象力和吸引力的故事世界。

他深知,只要讀者對此類題材感興趣,那麼這個故事就有著無窮無盡的創作空間。

然而,趙明輝也明白一個道理:出頭的椽子先爛。

他不願意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是選擇在幕後觀察和等待。

因此,他利用筆名在《申報·白話報》上對《尋秦記》進行了猛烈的抨擊。

這樣做既可以避免引起過多的關注,又能試探社會對這類題材的接受程度。

同時,他也在暗中籌備著,一旦《尋秦記》的熱度持續上升,他就會立刻跟進,推出自已的作品。

與此同時,趙明輝也在考慮如何利用文言文和白話文之間的稿酬差異來增加自已的收入。

他深知,文言文雖然精煉,但篇幅有限;而白話文則更加通俗易懂,可以寫得更加詳細。

因此,他打算在未來的作品中採用白話文來創作,以獲取更高的稿費。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恰逢其時的溫暖

舉步過忘川

你的眼睛似星辰大海

不聞山澗清泉

人在公寓,自在逍遙

再次重逢的世界9

仙凌武界

久伴舊版酒伴

夢河星轉

十七顆新星

天神秩道

雲墨飄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