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是一本神話小說,其中有著深厚的五行思想。本文嘗試從中醫的角度來分析這個觀點。

我們都知道,五行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理念,中醫離不開五行。五行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也是中醫的指導思想。

所謂五行,指陰陽二氣在升降浮沉中形成的五種狀態。陽氣升發,為木;陽氣浮越,為火;陽氣能化,為土;陽氣收斂,為金;陽氣閉藏,為水。

五行之間有著相生相剋的關係。相生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與萬事萬物可以廣泛聯絡,形成了一套獨特的世界觀和認識論。中醫用五行來揭示人身五臟、六腑、五官、五體等與外界五方、四時、五氣等的相互聯絡和相互影響的規律。正如《傷寒論》序言所云:“夫天布五行,以運萬類。”

五行不但可用於中醫,更深入文學之中。比如,《西遊記》裡即有相應的五行理念。

一、唐僧師徒的五行分析

唐僧取經的隊伍有四人一馬,馬為龍王三太子所變,合為五人,各應五行,且他們之間也有相生相剋的關係。

其一,書中稱豬八戒為“木母”,稱孫悟空為“金公”。如第八十六回回目雲:“木母助威徵怪物,金公施法滅妖邪。”

五行中金克木,因此豬八戒經常受孫悟空的欺負。孫悟空在高老莊收服豬八戒之後,書中還寫道:“金性剛強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龍歸。”

其二,唐僧師徒各有五行屬性,不同學者各有不同觀點。

清代著名道士劉一明所作《西遊原旨》,以道家的觀點解讀《西遊記》,認為《西遊記》是一部“證道書”,是藉故事情節來闡揚“金丹大道”。劉一明認為,唐僧師徒五人,唐僧代表太極,悟空、悟能和悟淨代表五行,由太極統攝五行,而當五行融合為一時,他們就化成太極:“一西遊三藏喻太極之體,三徒喻五行之氣。三藏收三徒,太極而統五行也;三徒歸三藏,五行而成太極也。”

在悟空三人中,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分工,正是因為有了分工,所以有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之間變化能力的差別,以及性格上的差異。

具體來說:“行者為水中金,乃他家之真陽,屬命,主剛,主動,為生物之祖氣,統七十二候之要津;無物不包,無物不成,全體大用,一以貫之,所以變化萬有,神妙不測。八戒為火中木,乃我家之真陰,屬性,主柔,主靜,為幻身之把柄,只能變化後天氣質,不能變化先天真寶,變化不全,所以七十二變之中,僅得三十六變也。至於沙僧者,為真土,鎮位中宮,調和陰陽,所以不變。”

也有學者認為,唐僧屬火,沙和尚屬水。五行之間各有生克,體現在唐僧師徒身上,孫悟空(金)克豬八戒(木),唐僧(火)克孫悟空(金),木(豬八戒)又生火(唐僧)。因此豬八戒經常向唐僧進讒言來詆譭孫悟空,挑撥唐僧念緊箍咒懲罰孫悟空,間接為他出氣。但是水(沙和尚)能滅火(唐僧),因此在唐僧盛怒讓取經隊伍的矛盾激化的時候,經常是沙和尚出面作和事佬,澆滅唐僧的無名之火,讓取經隊伍暫時能夠化解矛盾,保持團結。

我的觀點是,五人應該各有五行屬性。

唐僧居中,且穿黃色袈裟,屬土;孫悟空火性最足,脾氣最大,當屬火;沙和尚因為犯了大錯,被貶在流沙河中。既然他生活在水中,應該得水性。白龍馬得金氣,因為馬應於乾卦,當為金。

剩下的木自然當歸八戒。八戒痴頑,好動易散,慾望強烈,好吃好色,這是風木易動的特點。風木一旺,則生火擾亂心君,失於正直。

《內經》講:“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屬風木,風性勁急,甘屬土,甘能緩和木的急性,使暴亢之風化為柔和之風,如三月楊柳。從小說中可見,八戒再如何痴頑,但只要唐僧說幾句,馬上就老老實實的了。顯然,唐僧屬土,能甘緩風木之急。

孫悟空屬火是有例證的。孫悟空被紅孩兒打敗之後,沙僧道:“那妖精手段不如你,槍法不如你,只是多了些火勢,故不能取勝。若依小弟說,以相生相剋拿他,有甚難處?”孫悟空明白過來,馬上去找龍王來放水滅火。孫悟空屬火,卻最怕火。凡是遭遇以火作為武器的妖怪,孫悟空多不能取勝。

《西遊記》第二十二回說“五行匹配合天意”,需要將五行都結合起來,才能完成取經的重任。在木叉\/惠岸接了觀音菩薩的法旨去收降沙和尚時,作者作詩一首,大談五行之意:

“五行匹配合天真,認得從前舊主人。煉已立基為妙用,辨明邪正見原因。金來歸性還同類,木去求情共復淪。二土全功成寂寞,調和水火沒纖塵。”

關於孫悟空屬金還是屬火,《西遊記》的作者一再用“心火”這樣的詞來指代孫悟空。且孫悟空就是心性跳動,顯然應該屬火。若屬金,那也應該是金中之火。

有一些研究者傾向於認為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各佔五行的兩位,孫悟空是金、火,豬八戒是水、木,而沙和尚是兩個土,是調和孫悟空和豬八戒之間矛盾不可缺少的角色。

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浦安迪有不同觀點,他認為白龍馬暗指水,玄奘和沙和尚都與土有關,只是浦安迪並沒有仔細論證他的五行說。

具體應該看等唐僧師徒的五行屬性,我相信,讀者也會有自已的看法。我的觀點是,不必把五行強加於每個人的頭上。其實,作者似乎也沒有真正指出五個人的五行屬性。

二、人參果的五行思想

在《西遊記》第二十五回,唐僧師徒路經五莊觀,演繹出一段膾炙人口的人參果故事。

孫猴子用專用工具金擊子敲了一個人參果下來,沒想到鑽到土裡消失不見。猴子找來當地土地公質問。土地說,這人參果比較邪門,需一萬年才得成熟三十個,可惜卻有五行相畏的弱點:“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

關於孫悟空吃人參果,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猴行者即將金鐶杖向盤石上敲三下,乃見一個孩兒,面帶青色,爪似鷹鷂,開口露牙,從池中出。行者問:“汝年幾多?”孩曰:“三千歲。”行者曰:“我不用你。”又敲五下,見一孩兒,面如滿月,身掛繡纓。行者曰:“汝年多少?”答曰:“五千歲。”行者曰:“不用你。”又敲數下,偶然一孩兒出來。問曰:“你年多少?”答曰:“七千歲。”行者放下金鐶杖,叫取孩兒入手中,問:“和尚,你吃否?”和尚聞語,心敬便走。被行者手中旋數下,孩兒化成一枝乳棗,當時吞入口中。後歸東土唐朝,遂吐出於西川。至今此地中生人參是也。

那麼,《西遊記》的人參果是不是為了凸顯五行的問題而出現的嗎?我們不妨細加分析:

其一,人參果來源於“五莊觀”。這裡的“五莊”,其實就是人體內的五臟。把莊加上肉字邊,就成了“髒”。五臟心、肝、脾、肺、腎,與五行相對。

其二,人參果為什麼會有五行相畏?分析五行的特點,顯然,人參果與人類似。金為刑殺,遇金而落,而人死處刑,也多遇金而死;遇木而枯,人死而入木,枯萎便是死亡,入土之前先入木;遇水則化,人死後,人的身體跟著逐漸腐爛;遇火而焦,人死後直接火化;遇土而入,塵歸塵,土歸土,生命的最後的歸宿依然是大地,最終都是入土為安。

從以上這兩點來看,這人參果其實就是人。況且,書中介紹:從樹上摘下來,放的久了,便僵硬了,不能吃。顯然,與人死後逐漸僵硬有取類比象之意。

關於人參果的模樣,書中記載:“那行者倚在樹下往上一看,只見向南的枝上,露出一個人參果,真個像孩兒一般。原來尾間上是個扢蒂,看他丁在枝頭,手腳亂動,點頭晃腦,風過處似乎有聲。”

顯然,人參果與人無異,唐僧見了,更是錯認為是三朝未滿的嬰兒。“手腳亂動,點頭晃腦,風過處還似乎有聲”,這不是一個活著人嗎?

人參果估計就是那些未成形的精靈。唐僧那句“三朝未滿的嬰兒”,可能才是人參果的真相。這五莊觀真的在吃人啊!孫悟空之所以打毀人參果樹,其原因也在這裡。

我的觀點是,《西遊記》寫人參果,應該是借五行思想來寫吃人參果等於在吃人。由此顯示孫悟空還是頗有慈悲心的。

三、從養生談“木順”

孫悟空在高老莊雲棧洞降伏豬八戒,從五行來講,是金克木,以收斂木氣。作者說“金從木順皆為一,木戀金仁總髮揮。”那麼,為什麼要“木順”?其與養生有什麼關係呢?

從中醫來分析,木本主生髮,木能生髮,則能生火,火是五行運轉的原動力。然後火生土。土主脾胃,脾胃為後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得火之生而運化不息,則能從飲食水谷中獲得精氣以滋養身體。這個過程,即可理解為土生金。金旺則生水。《內經》明言:“腎者,主水,屬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顯然,金生水則能讓五臟精氣充沛,精氣生成越來越充足,則身體越來越健康。

由此說,從五行的生化來看,要想保持健康,或者讓疾病早日康復,關鍵是讓木氣能生髮順暢。只要木氣開始生髮,經過五行相生,最後腎水充足,木得水生而旺,即“水為本,潤木華”,木旺則能生火,火旺則一切動力充足,達到水火既濟的狀態。

唐僧要想取經成功,光有孫悟空是完全不行的,因為五行不全。得豬八戒即是得木氣,然後五行漸充,從而獲得取經的圓滿完成。

四、《西遊記》中的其他五行思想舉例

書中有大量的五行思想,以下試舉數例:

其一,第二回中,孫悟空大鬧天宮,被佛祖“將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喚名“五行山”。”

從中醫來分析,孫悟空因為五行不調和,導致脾氣大,大鬧天宮。因為五行不和,才會被五行所拘,若五行流通一氣,則不見五行。由於孫悟空尚未達到五行圓通的境界,所以佛祖能以五行山關押孫悟空。從臨床上看,若五行不和,則人的身心被疾病所拘而容易產生各種煩惱和痛苦。

其二,第四十一回中,“只見那小妖將車子按金、木、水、火、土安下,著五個看著,五個進去通報。”

小妖的車子也遵循五行規律,寓意其戰鬥技術全面。進一步也暗示,小妖的武力值很高,不容易打贏。

其三,第四十一回中,“五輛車兒合五行,五行生化火煎成。肝木能生心火旺,心火致令脾土平。脾土生金金化水,水能生木徹通靈。生生化化皆因火,火遍長空萬物榮。妖邪久悟呼三昧,永鎮西方第一名。”

這段話把五行與五臟合在一起去討論。小妖把車兒分出五行。肝木生心火,心火化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化生腎水,腎水又復生肝木,五臟生化都是靠火來提供動力。所以“五行生化火煎成”。紅孩兒知道其中的奧秘,尤其善於用火。

其四,第三十六回中,沙僧在旁笑道:“師兄此言雖當,只說的是弦前屬陽,弦後屬陰,陰中陽半,得水之金;更不道水火相攙各有緣,全憑土母配如然。三家同會無爭競,水在長江月在天。”

這裡的“水火相攙”即是水火既濟的意思,火能使水升騰,則金化土,土則在中央,火土一氣,火在土上。水火二氣全靠土來涵水伏火,則土為暖土,又且溼潤,就能生長萬物。這裡的“三家”指金木土,金木得土則不爭競。

其五,第二十二回中,“五行匹配合天真,認得從前舊主人。煉已立基為妙用,辨明邪正見原因。金來歸性還同類,木去求情共復淪。二土全功成寂寞,調和水火沒纖塵。”

這裡的“二土”指的是陰土和陽土,對應中醫裡脾土和胃土,脾土喜燥惡溼,胃土喜溼惡燥,水流溼,火就燥,火與陽土相合,水與陰土相交,水火交合,則燥溼相濟,生機孕育。

其六,第二十六回中,“樹乃水土之靈,天滋地潤。”

樹屬風木,其性易散,需要水土以緩之,則漸成形。生於水而長於土,所以得水土之靈氣。

其七,第二回中,“道高德隆,與天同壽,水火既濟,百病不生。”

如何才能百病不生?書中告訴我們,要水火既濟。從中醫來分析,這是心火下溫腎水,腎水上濟心火。反之,若水火不濟,則心火上炎,腎水下流,水火分開,就會化生百病。這裡有著深厚的中醫理念,即心腎相交是健康的標準。

《西遊記》所涉及的五行術語甚多,其中有腎水、木母、金公,黃婆、赤子、肝火、金老、木龍、金芽、土母、神水等等。

木母指豬八戒,金公指孫悟空,黃婆指沙僧,赤子指唐僧。金公又有金老、金芽之稱。木母有木龍之稱。黃婆又稱為土母。心猿指孫悟空。土在五色裡配屬黃色,居中央。是調和水火的媒介,如同媒婆,所以稱黃婆。

作者既然在《西遊記》裡多處描寫五行,那麼,我們完全可以用五行思想來解讀《西遊記》,自然別有一番趣味。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腹黑妹妹和霸道哥哥

丙癸桓

盜墓:王盟日記

雲楓山的諾星戰神

【巖魈】孕期小鳥粘人有問題嗎

斯教的小青蛇

一方豪強!但我家是前朝餘孽!

天星繁鬥

你真的是正經符修嗎?

祈百寒

股市能回本嗎?

小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