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問世以來,就因諸多未解之謎,引得無數紅迷深度挖掘,欲一探究竟,找到最合理的謎底。然,時至今日,歷經二百多年的考證索隱,還是眾說紛紜,依舊沒有統一的定論。

這些未解之謎,到底有何懸而未決之處?不妨賞析賞析,不當之處,歡迎拍磚。

一、“紅樓”未完

有諸多版本的《紅樓夢》,都有“紅樓”未完的遺憾,多認為《紅樓夢》前八十回是清代小說家曹雪芹所寫的半自傳體性質的長篇小說,至於後四十回高鄂的續書,則爭議甚多,不那麼滿意了。

張愛玲就說:“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

紅樓夢未完的主要原因,乃續書內容有悖原意:“更怒者高卾之流又狗尾續貂,無視雪芹之血淚。”

張愛玲這一擲地有聲的考證,可謂“十年一覺迷考據,贏得紅樓夢靨名”,頗得紅學大師周汝昌等人高度認可。

不過,“紅樓未完”至今依舊是未解之謎,無論是索隱派、考證派,還是評點派、曹學派等等主流紅學學派仍有各自不同的說法。

有認為曹雪芹原本寫完了《紅樓夢》全稿,只因受當時文字獄影響被列為禁書,後來解禁後文稿多有散失,成了殘本。

也有認為曹雪芹確實沒有寫完《紅樓夢》,因他創作時窮困潦倒,打磨到八十回又遭遇幼子夭折,悲痛中病故,死時年僅四十八歲,導致紅樓未完的千古遺憾。

二、林黛玉的家產

林黛玉的家產也是紅迷們爭議很大的未解之謎。

認為她有豐厚家產的,說書裡早有明證,並非空穴來風。

第二回就清楚地介紹與賈家聯姻的林家“四世列侯”卻又“支庶不盛”,到林黛玉父親林如海時“便從科第出身考上探花,又是書香之族”;林如海後來還受皇帝信任,欽點為正七品的要職巡鹽御史,這可是富得流油的肥缺。

第十二回寫林如海病重,賈母安排賈璉護送林黛玉去揚州見父親最後一面,第十四回接著說林如海病故,賈璉陪林黛玉護送靈柩時,特派小廝昭兒回賈府報信,向賈母專程請示。

雖說請示什麼事沒明說,但肯定是賈璉處理不了的大事。這樣的大事,除了豐厚的林家家產,不會有別的,後面暗示的情節即可推斷。

賈璉護送林黛玉,遇上由“王子騰累上保本”得補京缺的賈雨村進京,便同路作伴而行。之後就有了賈雨村升官,賈府修建奢華的大觀園。

七十二回又講賈璉面對宮裡的小太監來府上“借”一千兩銀子時,還感慨:“這會子再發個三二百萬的財就好了。”

以上事實都指向林黛玉不差錢,至少是百萬身家。

不過,認為林黛玉沒多少家產的,也從書裡找到同樣確鑿的依據。

五十四回林黛玉與薛寶釵“金蘭契互剖金蘭語”親口道出自已很窮:“我是一無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紙,皆是和他們家的姑娘一樣,那起小人豈有不多嫌的?”

的確林黛玉每月的用度是賈母給付,平時服用的人參養榮丸及茶葉、鶴氅等貴重生活用品,也是賈母專人派送的。就是林黛玉的婚事預算,五十回王熙鳳就曾私下告訴平兒,不用“官中的錢”,由賈母“自有梯已拿出來”。

這些情形說明林黛玉過得並不寬裕,豐厚家產之說不過是捕風捉影,無妄猜測而已。

林黛玉的家產便成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未解之謎。

三、林黛玉之死

林黛玉十七歲離開人世,是怎樣死的?至今沒有統一的定論,主要有以下四種莫衷一是的說法:

一是呼應前世姻緣“木石前盟”的“淚盡而逝”論。因賈寶玉的婚事被王熙鳳提議用掉包計操作,經賈母同意,賈寶玉最終娶了薛寶釵,愛而不得的林黛玉便在二寶的大婚之夜焚了所有書稿,流盡眼淚後夭亡。

二是呼應“冷月葬花魂”的投湖自盡論。因林黛玉與史湘雲賈府中秋之夜的即景聯對,林黛玉對出“冷月葬花魂”,史湘雲說出“寒塘渡鶴影”。

這兩句名對被不少紅迷說成是黛玉湘雲兩人悲苦命運的“讖語”。紅學家周汝昌在專著《冷月寒塘賦必妃——黛玉夭逝於何時何地》中也認定,不堪受罵的林黛玉“決意自投於水,以了殘生”。

三是呼應“風刀霜劍嚴相逼”的被逼致死論。因林黛玉作《秋窗風雨夕》感傷“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又因林黛玉有“瀟湘妃子”的雅稱,北靜王妃曾送她“五樣禮物”,寶玉還曾轉送北靜王給的鶺鴒香串蓑衣斗笠……。

等等這些因素疊加,便演繹出林黛玉被逼嫁給北靜王,無奈之下以死明志的說法。

四是呼應“玉帶林中掛”的上吊自盡論。因林黛玉薛寶釵“二美合一”的判詞是: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伏下兩個女主悲催的最終歸宿。

十八回元妃省親時點的四齣戲,其中《離魂》出自《牡丹亭》,庚辰本就有雙行夾批:“伏黛玉死”。由此研判林黛玉絕望之下選擇了上吊自殺,迴歸太虛。

四、賈寶玉與薛寶釵的孩子賈桂

賈桂出自《紅樓夢》續書最後一回,賈雨村與甄士隱重逢,甄士隱告之賈雨村:

“現今榮寧兩府,善者修緣,惡者悔禍,將來蘭桂齊芳,家道復初,也只自然的道理。”

賈雨村明白“蘭”是賈珠的兒子賈蘭,但不知“桂”是誰,甄士隱也沒有明說,只透露是薛寶釵的遺腹子,將來大有出息振興了賈家。

對此,不少紅迷認為這是胡扯,根本不符合《紅樓夢》原意,衰落的賈府被抄家問罪後怎可能“蘭桂齊芳”?

賈寶玉拋棄薛寶釵離家出走,那是“白茫茫一片真乾淨”,不可能有賈桂這個遺腹子。

賈桂是誰?到底是不是賈寶玉薛寶釵的孩子,便成了至今懸而未決的未解之謎。

五、秦可卿與妙玉的身世

首先說秦可卿,這一“金釵”不簡單。

明面上是營繕郎秦業的養女,原本是棄嬰,被養生堂收養,秦業領來抱養長大,還起了個“可兒”的小名。可兒成長為大美人秦可卿後,入嫁豪門寧國府,當上“蓉少奶奶”,得一致稱讚,賈母視為“重孫媳中第一得意之人”。

可《紅樓夢》開篇講絳珠仙子為報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便“也去下世為人”,從而勾出作陪的“許多風流冤家以了結此案”。

秦可卿便是其中之一。

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便將秦可卿來自仙界作了比對,說她乳名兼美表字可卿,是警幻仙子的妹妹,又是主管風情月債的鐘情首座。

於是便有了第七回嫁入寧府與公公賈珍產生了孽情,被老僕焦大醉罵“爬灰”後病死,一說自縊,被刪的“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一節講的就是此說。

秦可卿死後,賈珍極盡奢華地為她辦了一場“大喪儀”。四王八公的後代集體出場,路祭的路祭,弔唁的弔唁,可說是超規格不大可能的送葬。

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夭”,秦可卿如此種種難以自圓的謎團,哪可能是普通女子這樣純粹與簡單?也就有了她是大清朝公主之說,實乃廢太子胤礽的親生女兒,因避禍才由小官宦秦業領養。

秦可卿的身世便成為紅迷無限遐想的未解之謎。

再說同為“金陵十二釵”的女尼妙玉,她的身世也不簡單。

明面上出身蘇州的妙玉,因父母早亡,自小又多病,三歲時就入了空門,在玄墓蟠香寺帶髮修行,與鄰居邢岫煙有十年的半師半友情分,後來因“元妃省親”被賈府持帖聘請到大觀園櫳翠庵修佛長駐。

在櫳翠庵,妙玉不僅與投奔賈府的邢岫煙重逢,還與男主賈寶玉暗生情愫,有了一段塵心未盡的青春歲月。

可奇怪的是,自稱“檻外人”的妙玉卻在盛情款待賈母時,用的茶具、茶品以及選水上的講究,都體現出妙玉哪可能是小官宦之女?

無論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小茶盤、成窯五彩小蓋鍾,還是自用的綠玉斗,招待寶釵的分瓜瓟斝、招待黛玉的杏犀,都不是普通之物。用得起這些古董級精緻器具的妙玉,即便是赫赫賈府也難做到。

更神秘的是,妙玉不僅用得十分隨意,接待賈母也表現得十分得體,不卑微不討好,保持敬重但也沒放下自已的講究與驕傲。

就綠玉斗等物,妙玉還對賈寶玉等人說:“不是我說狂話,只怕你家裡未必找的出這麼一個俗器來呢。”

妙玉身世的神秘感,由此呼之欲出。

有推測她蘇州高門士族背景根基深厚,如同榮國公請的替身張道士一樣;也有妙玉出身皇家之說,乃東安郡王的女兒,她的精緻茶具,其實就是御賜之物。

無論哪一說法,都表明妙玉的身世藏著玄機,至今都是未解之謎。

六、賈元春之死

作為“金陵十二釵”身份最高貴的女兒,也是“賈府四春”之首的大姐賈元春,卻只享受了三年的榮華富貴,省親後不久就薨逝。

至於薨去的原因,則是說法不一。

程高本在九十四回中說賈元春是病死的,病因是“聖眷隆重,身體發福,未免舉動費力。每日起居勞乏,時發痰疾”,便在舅舅王子騰暴卒後因病醫治無效而亡,死時四十三歲。

也有說賈元春死於宮鬥。

從《紅樓夢》前八十回關於她的判詞圖畫及省親時的狀態就可得到此論。圖畫裡“弓上掛著香櫞”以及判詞中的“虎兕相逢大夢歸”,都寓示元春死於虎兕相爭的宮廷鬥爭。

十八回省親時所點《乞巧》戲夾有脂批:《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這也印證賈元春的死,與楊貴妃自縊於馬嵬坡相似。

還有她的曲子《恨無常》,以及省親時在私室苦訴的“(後宮)終無意趣……不得見人的去處”等傷感的話語,都表明賈元春的宮闈生活哪有幸福可言?她的省親給人的感覺就是生離死別,暗指宮斗的殘酷。

貴為元妃的賈元春,到底是怎麼死的?也就雲裡霧裡,成了一大懸謎。

七、襲人嫁給蔣玉菡

丫鬟襲人原本忠情於主子賈寶玉,被王夫人默許為寶貝兒子的姨娘。高鄂的續書則說王夫人感念丫鬟襲人的忠誠,在寶玉離家出走後,將她配給與賈寶玉交好的戲子蔣玉菡,也就是伶人琪官。

87版電視劇也說襲人最終嫁給了蔣玉菡,後來還遇上乞討的寶玉,當蔣玉菡次日贖回薛寶釵後,賈寶玉卻不辭而別。

不過,也有認為襲人離開賈府後,並沒有嫁給蔣玉菡,可能像探春一樣遠嫁,或者到一個世外桃源孤獨終老安度餘生。

這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那一回便可找到答案。因襲人抽的籤是一枝題寫“武陵別景”的桃花,籤語“桃紅又是一年春”,註解為“杏花陪一盞,坐中同庚者陪一盞,同辰者陪一盞,同姓者陪一盞。”

襲人之籤首指探春所抽的杏花籤,其“武陵別景”又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還拉眾芳一道飲酒,暗示襲人離開了沒落的賈府,或遠嫁,或過上安樂的生活。

襲人最終與主子賈寶玉無緣,她的判詞“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說得很清楚。

此外,蔣玉菡曾與賈寶玉互換腰帶,寶玉贈送的汗巾子,正好是襲人給的,而蔣玉菡送給寶玉的汗巾子,又被寶玉轉給了襲人。如此信物互換,可以確證襲人最終嫁給了蔣玉菡。

只不過,襲人為何嫁給蔣玉菡卻是不解之謎。是王夫人安排,還是薛寶釵逼她離開?

也許都有可能,但更有說服力的一種探佚則認為,這是襲人主動離開賈府嫁給蔣玉菡的。只因忠順王為了羞辱沒落的賈家,逼襲人出嫁給優伶蔣玉菡,否則賈寶玉將死無葬身之地。為了保護賈寶玉,襲人只好屈從。

八、焦大醉罵的小叔子

“焦大醉罵”是《紅樓夢》第七回中的經典情節,因寧國府總管賴二派差不公,有意喊老僕焦大夜送秦鍾,藉著酒意的焦大便破口大罵,說出府上“爬灰”與“養小叔子”兩件糗事。

這“爬灰”一事,指的是族長賈珍與兒媳秦可卿的“孽情”,紅學界已普遍認同。

而“養小叔子”則爭論不休。

有說是秦可卿與賈薔,有說是賈薔之母與賈珍,還有說賈敬與惜春之母等。

第九回提及已十六歲的賈薔生得風流俊俏,因賈珍“風聞得些口聲不大好,自已也要避些嫌疑,竟分與房舍,命賈薔搬出寧府,自立門戶過活去了。”

什麼“口聲不太好”?族長賈珍“也要避些嫌疑”?

很有可能與賈珍“爬灰”有關,賈珍又有"蠻童之寵",對賈薔與秦可卿"叔嫂之間"有可能的曖昧有所風聞,為顧及影響,便將賈薔另立門戶。

這似乎說得通。

不過,秦可卿怎敢與賈薔“不軌”,霸道總裁賈珍會善罷甘休?賈薔對秦可卿的非分之想不大可能。寧府“養小叔子”的糗事極可能發生在賈薔之母與賈珍身上。

雖說書中言明賈薔的母親早亡,但她有可能深得賈珍唾涎進而被霸佔,賈薔就是他兩人的私生子。這也是為什麼賈珍厚愛賈薔之故。

賈珍要避嫌極有可能就是避自已這一荒唐事。

書中還說賈珍的父親賈敬考中乙卯科進士後竟然一事不管,置身都外玄真觀修道去了。

賈敬何以如此反常?

一說就是賈惜春之母養了小叔子賈敬。後來知道內情的賈母為化解尷尬,便將賈珍的胞妹賈惜春接到榮國府生活。

這就是為什麼賈惜春不敬賈敬之故,六十三回賈敬賓天后,惜春彷彿是事外之人,沒有為他送終盡孝,這樣的有悖常理,亦是力證。

當然,《紅樓夢》寧府“養小叔子”的糗事,還有其他說法,就不一一例舉。

綜上而言:《紅樓夢》諸多未解之謎,多有矛盾亦或衝突之處,許是曹公有意為之,也可能核心是“紅樓未完”的原因吧。也許,正因為這些至今未解之謎,使得《紅樓夢》這一古典名著更添神秘而成就專門的紅學。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女魔頭:國師,渡我

喻鈴舜

神明有指【末聽日香】

末聽日香

天界戰神是魔尊,魔尊是個嚶嚶怪

倉鼠本白

夜雨悽悽柳依依,妖色萬千惑人心

夜雨霖鈴終不怨

凹凸:雷獅的第二人格

錯風

報告魔尊,帝姬她又出手啦

鹹菜月餅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