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紅樓夢》寫了多少詩詞歌賦?有何重大意義?

有詩體小說之稱的《紅樓夢》,所寫詩詞歌賦之多,涉獵之廣,歎為觀止。

不完全統計,共有22類體裁,其中七絕26首、五絕4首、七律37首、五律9首、排律2首,歌行2首、樂府1首、詞18首、曲18首、賦1篇,對聯酒令燈謎諺語歌謠若干,大概總計207首(篇)以上。

且集中體現在書中前八十回,數絕句、律詩、詞令為主的傳統詩詞運用得最多,紅學研究者據此還編輯成影響深遠的《紅樓夢詩詞鑑賞辭典》。

實際上,《紅樓夢》這麼多詩詞歌賦,實乃雪芹先生以他曠世才學和超凡見識為底蘊,窮其一生心血反覆打磨出來的文化瑰寶,一方面為了傳世,另一方面旨在服務於內容創作,精準體現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社會上流階層的現實生活。

《紅樓夢》甲戌本第一回第一首詩的夾批曾表明創作這麼多詩詞歌賦的初衷:"雪芹撰此書,中亦有傳詩之意"。

當然,更重要的是,這麼多詩詞歌賦,都與書中內容緊密相聯,並非可有可無,極具總領或分起的關鍵作用,對推進情節貫通結構起著穿針引線的重大意義,實乃《紅樓夢》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要真正讀懂《紅樓夢》,就不能忽略這些詩詞歌賦,若跳過或者蜻蜓點水似的瀏覽,不僅談不上開卷有益,恐怕還難以把握名著的精髓,不明白到底寫了什麼,以致雲裡霧裡不想深讀下去了。

這也是《紅樓夢》之所以"偉大"有別於其他古典小說的獨到之處。可以說,《紅樓夢》詩詞歌賦體現出的意境魅力,是迄今為止其它古典小說超越不了的最高境界,沒有之一。

在下不妨扼要總結《紅樓夢》詩詞歌賦的重大意義,掛一漏萬未能提及之處,還請斧正。

首先,這些詩詞歌賦與文字內容互補,是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心理描寫的重要點綴,彰顯了《紅樓夢》主旨及鮮明的時代文化色彩。

如第一回直接點出的"並題一絕":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這首標題詩出現在《紅樓夢》幾度改名的過程描寫中,由《石頭記》、《情僧錄》,到《風月寶鑑》,到"又題曰《金陵十二釵》"時,題了此詩。

短短四言絕句,可不簡單,不僅流轉自然,還將讀者與作者"雙峰對峙"的語境透過對仗的詩意展示出來。

對不明究裡的一般讀者而言,這部小說也就是"荒唐""辛酸"。殊不知,於"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嘔心瀝血的雪芹先生來說,哪裡是痴人說夢?完全是親身經歷之後的深切感悟,這樣的靈魂拷問與精神對話,箇中況味誰能明白?

當然只有知音,只有通讀至少五遍後的"紅迷"才能真正洞察。

如果讀者對雪芹先生這首自偈都弄不清楚,還能明白豈止"為閨閣女子立傳"的《紅樓夢》?

恐怕不能。或許還會嫌棄為多此一舉。

又如書中跛足道人唱"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開頭的《好了歌》,以及甄士隱頓悟之後所作的《好了歌解注》,都是雪芹先生"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寫法再現。

實際上也是具象化的揭示《紅樓夢》主題的經典歌謠,暗指赫赫賈府儘管"百年不疆",但"盛極必衰",結局最終走向沒落。

因這是封建社會貴族階級腐朽墮落之下必然的歸宿。天道輪迴,因果迴圈,莫不如是。

雪芹先生對走到盡頭的封建社會厭惡與批判的思想,由此表露無遺。

可見,這一歌謠的重要性。

明白其內涵,方可感之《紅樓夢》博大精深之處,不僅有愛情小說的恩怨情仇,更有人情世故與宗法制度相融下命運浮沉的現實拷問,藏有雪芹先生血與淚的控訴,可當歷史小說深度反思總結呢。

再如第五回寧國府上房內間掛的一副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寶玉見後,就不願在那裡午睡了。為啥?很顯然,"對聯"很世故,表達的意思不對寶玉的胃口。

可見此聯用意之深。既烘托寧國府庸俗的處世哲學,又反映賈寶玉不喜歡"仕途經濟"崇尚自由隨心所欲的個性。

即便上房內間佈置得"縱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賈寶玉也"斷斷不肯在這裡了,忙說道:出去,出去。"起承轉合間為其"遊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埋下伏筆。

掛在此處的這幅對聯也就太重要了。若不以為然忽略它,或者不明白這幅對聯的意思。能洞察紅樓男主的鮮明特質,進而明白"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的寓意嗎?

顯然不能。

其次,《紅樓夢》中的詩詞歌賦,多隱喻紅樓人物的命運,預示人生走向,或者說是最終的生命歸宿。

這類詩詞歌賦很多,佔比也很突出,實屬《紅樓夢》特色亮點之所在。若沒有這些隱喻暗示的詩詞歌賦,就很難感知紅樓人物極其鮮明的個性,也就無從瞭解何以"千紅一哭,萬豔同悲"這一價值取向了。

略舉三例即可感之。

如最經典的"金陵十二釵"判詞。寶黛合一,就二十個字: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釵雪裡埋。

如果不瞭解樂羊子妻停機勸夫求學的故事,能懂"山中高士晶瑩雪"的薛寶釵?也就不明白作者何以"可嘆"了。

如果不瞭解謝道韞"未若柳絮因風起"這一"詠絮"經典,

如果不瞭解謝道韞"未若柳絮因風起"這一"詠絮"經典,能懂表面尖酸刻薄實則才華橫溢的林黛玉?也就不明白作者何以"堪憐"了。

饒是如此,雪芹先生仍擔心讀者對"金陵十二釵"理解不透,又賦能加持"金陵十二釵"圖畫、仙曲,形成磅礴濃厚的《紅樓夢》詩詞文化氛圍,方便讀者推斷她們的個性、品行、教養和必然的命運走向。

"玉帶林中掛"的林黛玉十七歲時愛而不得淚盡而逝,"金簪一雪裡埋"的薛寶釵儘管實現了"金玉良緣",卻獨守空閨,眼睜睜看著賈寶玉離家出走,只能困守敗落的賈府。

怎不是苦命的"終身悟"?當然"可嘆"與"堪憐"了!

又如王熙鳳的判詞: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也道盡她的苦命,最終悽慘結束短暫的一生。

這位代理榮國府來自"四大家族"之王家的名門閨秀,有才幹有氣魄,其"殺伐決斷"不亞優秀男兒,只可惜生不逢時"偏從未世來",最終"力絀失人心",落了個被休棄的悲催下場。

還有賈寶玉為晴雯被逐出大觀園悲慘去世鳴不平,哀痛之下所作的《芙蓉女兒誄》。

文中"憶女兒曩生之昔,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及"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等點評與哀悼之語,深切表達了賈寶玉痛惜紅樓女兒的愧疚之情。

由此可見,雪芹先生深情的詩意緬懷,正是他創作《紅樓夢》為"為閨閣女子立傳"的本真與初心,如果不用心拜讀這些詩詞歌賦,哪會清晰感之?

其三,《紅樓夢》中的詩詞歌賦,重塑了人物形象,有利於讀者更加明白其個性特徵,可以深度把握《紅樓夢》之所以譽為百科全書式古典小說的厚重與恢弘。

這方面的詩詞歌賦,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是藉助他人詩詞彰顯人物特點。

如第三回寶黛初次見面時,雪芹先生描述賈寶玉的外貌後接著就以《西江月》二詞比對他"尋愁覓恨""怕讀文章",這樣"天下無能第一"的公子哥,怎可能托起沒落貴族的重擔?

結局自然是"於國於家無望"了。

初一看,似乎是嘲諷為社會所不容的男主,實際上"正話反說",凸現賈寶玉的叛逆個性、不隨俗的特點,寄託了雪芹先生的悲憫與祈願呢。

二是自作詩詞體現鮮明個性。

這樣的詩詞最多。如林黛玉的菊花詩白海棠詩謎語詩中的"孤標傲世偕誰隱"、"醒時幽怨同誰訴"、"半卷湘簾半掩門"、"風雨陰晴任變遷"以及《秋窗風雨夕》中的"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溼",《葬花吟》最有名的"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等等這些經典的詩句,無下反映女主林黛玉清高孤傲不合世俗的"絳珠仙子"風采。

既玲瓏剔透、冰清玉潔,又恃才傲物、任情率性的林黛玉,感時傷世、用情真摯,寄居在嘈雜而又多"死魚眼睛"的齷齪賈府,悲苦的命運必然如她讖語式的詩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了。

薛寶釵寫的詩詞同樣如此。

她有名的《詠白海棠》、《臨江仙·柳絮詞》就展示得淋漓盡致。"珍重芳芝晝掩門"、"愁多焉得玉無痕"、"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等等,正是她穩重自矜的表露,所謂標準的大家閨秀形象呼之欲出。

恰如王熙鳳的評價:"不關已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

其四,《紅樓夢》中的詩詞歌賦,託物言志,抒發人物心情,藉以表達自已的思想情感。

這類詩詞多體現在雪芹先生刻畫紅樓人物的細節描寫、心理描寫等情景中,使之交相輝映、水乳相融。

如三十四回黛玉看望捱打的寶玉後,寶玉悄悄安排晴雯送去兩張舊手帕表意,心領神會的黛玉即在手帕上寫了"眼空蓄淚淚空垂"、"拋珠滾玉只偷潸"、"綵線難收面上珠"三首七絕。

這就是黛玉經典的抒情詩《題帕三絕》,發自肺腑地表達了相思之苦以及感情得到回應的欣喜。

此後,寶黛愛情塵埃落定,不再拈酸吃醋的林黛玉看見了幸福的曙光,也就有了後來與薛寶釵"金蘭契互剖金蘭語",還認薛姨媽為乾孃的高光時刻。

如果不明白這傳情達意的《題帕三絕》,如何懂得黛玉的情感歷程?還會誤解她之前使小性兒有多麼不討喜呢。

又如三十八回薛寶釵應和"螃蟹宴"寫的中秋詩《螃蟹詠》,其中擲地有聲的名句"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其實是雪芹先生借寶釵"諷和螃蟹詠",對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宗法制度表示不滿,卻又無從反抗,只得借題發揮,弱弱的渲洩情感,以此表達心聲罷了。

綜上而言,正是有了這麼多詩詞歌賦,《紅樓夢》才有了飽滿的古典文化氣息,才有了朦朧含蓄美侖美奐的詩化意境,從而成就獨有的文學魅力與經典的藝術價值無縫銜接,得以專門的"紅學"研究彪炳史冊問鼎文壇。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反派的白月光?

昭潼

般若浮生不知雪

如盈

末世求生,搞笑

小黑子來咯

嘿,小孩,快到碗裡

楊淮芷

開局神豪系統,我還怎麼輸啊

茶沐漩

制世間妖,管世間魔

寒蟬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