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有許多玄而未解的謎,至今爭論不休。林黛玉有沒有鉅額家產,便是其中之一。

認為林黛玉有鉅額家產的,理由如下。

理由一:林黛玉出生於五代承受皇恩的蘇州林家,背景非同一般。據書中第二回交待,其祖上襲了四代列侯,到了林黛玉父親林如海這一代時,林如海"便從科第出身"考了"前科的探花",升任蘭臺寺大夫後轉崗得到重用,被欽點為正七品的要職巡鹽御史。

所以,書中特別提醒,林家"雖繫世祿之家,卻是書香之族"。源於此,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才入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首的賈家法眼,得與賈母唯一的寶貝女兒賈敏聯姻,實現了"強強結合"。

故豪門出身的林黛玉,說她坐擁鉅額家產,一點也不誇張。

理由二: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後來任職的巡鹽御史,這可是富得流油的肥缺。兼之作為孤女的林黛玉又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是林家家產唯一的合法繼承人,說她百萬身家傍身,看來也不是空穴來風。

書中72回就提及,陪黛玉南下葬父歸來的賈璉為賈府日漸捉襟見肘的財政赤字發愁時,順嘴向王熙風透了句實情:"再到哪兒發個二三百萬的財,就好了"。

理由三:林黛玉寄居在賈府,頗顯豪氣大方。

27回小丫頭佳惠就曾講道,她奉主子的安排給林黛玉送茶葉,正碰上黛玉給瀟湘館的丫頭們發錢,便順手抓了二把給她。

還有45回裡述及,薛寶釵派一個婆子給黛玉送燕窩時,黛玉也是毫不吝嗇地打賞了幾百錢。

書中還談到像探春那樣精明的賈府千金,節省了好幾個月才攢下十來吊錢。

試想在賈府與迎探惜"三春"一樣只有2兩月例的林黛玉若不富有,怎能花起錢來如此瀟灑?

由此而言,黛玉不差錢,日常生活才能這樣豪氣大方。

聯絡她平時所服的人參養榮丸,這個丸子也不便宜,乃價格昂貴的高階藥品,一般人家哪消費得起?

25回講述王熙鳳開林黛玉的玩笑"你吃了我家的茶,還不當我家媳婦"時亦道出:"你給我們家作了媳婦,少什麼?…根基配不上,還是家世配不上?……。"

這些話語似乎也透出不爭的事實:林黛玉名下的財產不菲,並不亞於賈府少主賈寶玉。在人品、門第、財產三大件的考量上,二人的確門當戶對,又有"木石前盟"之說,實屬般配的"天作之合"。

綜上可言:林黛玉應該有鉅額家產。

不過,認為林黛玉沒有鉅額家產的,也有如下理由。

理由一:林黛玉母親死後,外祖母賈母接她來賈府時,只帶了一個奶媽一個丫環,其它什麼也沒有;父親死後,也僅僅是帶回文房四寶和幾大箱書。

16回就明確說道,"黛玉又帶了許多書籍來,忙著打掃臥室,安插器具,又將些紙筆等物分送寶釵、迎春、寶玉等人。"

40回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為之作了最有說服力的佐證:劉姥姥到林黛玉的房間看見滿滿的書和筆硯時,忍不住說,"這哪裡像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

由此可見,嗜書如命的林黛玉其實哪有錢?她真正在意的只是書籍之類視之為珍寶的物件,至於錢財之類的身外之物,並不看重。

理由二:林黛玉寄居在賈府,月錢就是王熙風循例給付的二兩銀子,生活上較大的開銷如平時服用的人參養榮丸、喝的茶葉、穿的鶴氅等等貴重用品,其實都是賈母心疼寶貝孫女,安排專人派送的。

王熙鳳與平兒在50回裡私下議及"兩個玉兒"的婚事時說,"寶玉和林妹妹兩個一娶一嫁,可以使不著官中的錢,老太太自有梯已拿出來。"即可看出林黛玉在賈府的生活並不寬裕,完全是賈母為她考慮之故。

她之所以在賈府日常生活顯得豪爽大方,一方面源於大家庭的禮儀規矩,另一方面主要是她體貼下人的心性,兼之她原本善良而又有素養對錢財不吝嗇的品行所致。

57回丫鬟紫鵑"情辭試寶玉"時不就道出了實情:"(林黛玉)明年家去,哪裡有閒錢吃這個(燕窩)?"

無怪乎54回黛玉與寶釵"金蘭契互剖金蘭語"時就曾發自肺腑地道出,"我是一無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紙,皆是和他們家的姑娘一樣,那起小人豈有不多嫌的?"

所以,自尊敏感的林黛玉生活在到處都是勢利眼的賈府才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般悲涼的寄人籬下之感。

綜上而言:林黛玉不可能有鉅額家產。

由此看來,上述兩種說法"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讓人莫衷一是。

那,林黛玉到底有沒有鉅額家產呢?

個人認為,林黛玉錢是有的,但不多,並沒有鉅額家產做為遺產可以繼承,不過是將家中珍藏的書籍和文房四寶統統帶來賈府罷了。

雖說林家四代世襲為侯,又是詩書之家且與豪門賈家結親,林如海還得皇帝信任,成為心腹受任"巡鹽御史"這樣的"肥差",但不可能家財萬貫富可敵國。

只因林如海實為一介清流,他不是貪婪的讀書人,更不是像權臣和坤之類的貪官。

明清時期的巡鹽御史,俸祿其實也不過年薪四五十兩銀子,並非高工資。當然這個職務非法撈錢的門道多,對貪官而言,確實是不可估量的美差。

但對廉潔自律的林如海而言,即便有不差的家底、頗豐的"養廉銀"收入,也不可能積蓄二三百萬銀巨資。何況林如海又不善理財,能維持較為體面的上流社會生活就不錯了。

當然,富貴不同凡響的林家,幾代沐浴皇恩,又沒有被邊緣化,單賈家為女兒賈敏陪送的嫁妝就很豐厚,自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也意味著林家遠超普通家庭肯定是沒問題的。

所以,到林如海這一代的時候,擁有較為殷實的中等之家以上的家產還是有的。

只不過,到林黛玉繼承家產時,就江河日下顯得單薄了。

一則因母親賈敏生了一場大病,用去不少,兼之黛玉小時候身體不好時常養病,吃人參養榮丸就源於此,這必然是林家一筆不小的費用開支,故書中第二回隱隱的道出:

"不料女學生之母賈氏夫人一病而亡,女學生奉侍湯藥,守喪盡禮,過於哀痛,素本怯弱,因此舊症復發,有好些時不曾上學。"

二則林黛玉的父親在揚州巡鹽御史任上其實也沒幾年,便"身染重疾",不久即不治身亡。

對此,書中在十二、十四回雖是一語帶過,卻不難推斷,林如海定然在治病期間花去了不少積蓄,他又是儒雅的讀書人,自身視錢財為身外之物,"捐館揚州城"後,哪還有殷實的家產?肯定所剩無幾,所留最珍貴的遺產不過是賈敏珍藏之物和他視為珍寶的文房四寶及萬卷書籍罷了。

大有父親遺風的女兒林黛玉其實也就繼承了這些珍貴之物,至於林家房地產之類的不動產以及為數不多現金之類的家產,則留給了父親林如海的妾室、家裡的丫鬟僕人和族下"流寓不定"的宗親等。

說當初賈府派賈璉下蘇州,以黛玉監護人身份謀取林家不菲的家產,還說賈家修大觀園就有挪佔林家家產的份額在裡面。

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臆想,也不符合賈母這個賈家老封君光明磊落的行事風格。睿智而又大家風度、還極為心疼女兒一家的賈母,怎可能居心叵測圖謀女婿家固定資產和餘下的只能算微不足道的那點家產呢?

賈府修建奢華的大觀園,資金出處其實是皇家劃撥一部分,大部分還是賈家自掏腰包。

這在53回黑山村烏莊頭送年貨時,與賈珍父子一席話中便可證實,賈蓉的原話是:

"這兩年,哪一年不賠出幾千兩銀子來!頭一年,省親連蓋花園子,你算算那一注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二年,再省一回親,只怕就精窮了。"

賈府後來嚴重的虧空多半亦源於此。

至於賈璉說"再到哪兒發個二三百萬的財"也不是拿林家家產說事,而是他有感而發的牢騷話,意在強調賈家已"盛極而衰"急需二、三百萬兩銀子才能解決鉅額的財政赤字問題了。

綜上而言:林黛玉不會有鉅額家產,不過是帶回母親的遺物擁有父親視之為珍寶的文房四寶和書籍而已;她之所以在賈府不差錢有生活保障,完全是外祖母賈母疼愛有她這個老封君罩著之故。

列位看官,你們認為呢?謹以拋磚引玉,歡迎留言探討。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山河美豔之偃花

亭亭玉立的東平懷王

快穿之炮灰以抱制暴整頓位面

餘暉璃茉

從小說變成現實開始

末班

相逢便夠

澤小光

清冷仙君俏公主

有點麻了

Z總駕到,嬌妻腐乳哪裡逃

東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