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上課的地方光照比較好,冬季七點左右天色才會徹底暗下,他們住處的油燈和蠟燭是一個宿舍四個人共同出錢湊出來的,為了省錢他們往往天暗才從學堂出來,然後簡單的填飽自已的肚子後,就回去離書院近的書鋪裡學習,直到待到書鋪趕人他們才會趕到書院落鎖前回去,接著點上油燈和蠟燭進行學習。

夜裡子時四刻(24:00)左右,元嘉寧已經寫完了作業和夫子佈置給她的加練,還寫了會兒小說和眷抄的書籍,她覺得她這會兒睡得已經足夠晚了,卻沒想到她去灶房燒熱水洗漱的時候還能看見其他屋裡發出暗暗的光亮……

就這樣元嘉寧在書院裡日復一日待到了二十四日放假,中途油燈蠟燭和紙張用完了,她便趁著下午下完課的時間出去補了補物資。離開書院的這一日沒想到遇到了好久不見的元家老宅的人。

說起來也不意外,年前大房的元嘉興終於考上了童生,似乎是為了炫耀打眾人的臉,當時元老婆子和元老頭還在家門前擺了四五桌長宴,花大價錢請了他們這一帶最好的廚藝師傅,場面比娶媳婦兒還要熱鬧。

自她們二房分家之後,背地裡有不少人兒笑話元老頭和元老婆子不識好歹,被鷹啄瞎了眼睛,白白丟了個讀書天賦這麼好的孫子不說,還將錯過未來穿金戴銀的榮華富貴。

兩人不肯承認自已偏心,更不覺得是自已的錯,只是這樣的話聽多了,他們心中都憋著一股氣,想向世人證明他們元家有天賦的孩子多了去了。元嘉寧根本就不是他們元家天賦最好的孩子,所以他們才沒有著重培養他,而且就算是少了他一個元嘉寧,他們其他孫子也能給他們掙來一份榮華富貴!

如今他們最看中的大孫子年僅二八就考上了童生,比那些三四十才考上童生的優秀多了。這樣的結果可算是讓他們揚眉吐氣了,這能不好好慶祝慶祝?於是大方宴請了村裡面的親戚和鄰居。似乎忘了他們孫子吊車尾的名次……

當然依舊有人覺得的元老頭子丟了西瓜撿芝麻,但一個已經除族,一個給他們元氏家族帶來了新的指望,眾人自不會在這樣的日子裡落了元老頭子的面子,說一些晦氣話。

這不,今日元嘉興來書院裡面報到,若不是元老頭子和元老婆子年紀大了腿腳不好,恐怕都要一起跟著來。可就算如此他身後的“大部隊”看著也叫路上的行人頻頻側目。

一般只有來書院報到的富家子弟才會駕著馬車,身後跟著一眾僕從拿著行李,這樣的隊伍人們已經見怪不怪。而元嘉興一家駕著騾子車而來,想來是租借的黃伯家的騾子。到達書院後身邊拿著行李的是他娘和他媳婦兒,就連他年僅四歲的女兒懷中也抱著一個小包裹,身後還揹著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孩童。確實引人注目。

至於他父親正在院裡諂媚的和他的舍友“攀談”,等鋪完床鋪他娘拿出從家裡帶來的特產也圍在那公子跟前請他品嚐,至於其他人則被兩人直接忽視。

渾然沒有注意到這位公子表面裝得溫文如玉,實則眼裡早已經不耐煩了,在小齊氏靠近他遞上食物的時候動作之中不經意間還透露著嫌棄。更沒有注意到周圍人已經向他們投向鄙夷的目光,就連正自持清高在和其他同窗說話的元嘉興也不可避免受到了其他學子的鄙夷。

讀書人自有讀書人的風骨,不說沒有來個學堂還要父母媳婦兒兒女都跟著的,更沒有見到一個貴人就上前彎腰攀附的。本來還對這位不滿三十就考上童生感興趣的先生和學子,這會兒瞧見他們一家人的做派,最終只是感慨地搖了搖頭。

不知是在感慨普通家養出來的孩子眼界不高,還是在感慨一個還算有天賦的孩子被背後的家庭養歪了性子……

年前他們一個縣考上童生的也不過二十人,加上有些人去了私塾,來到官家書院的不過十人,這其中就有一位是縣令家的大公子,今年也才二十四五,是這屆考生中最年輕的學子。

農家人這一輩子去過最遠的地方可能就是縣城,見過最大的官也不過是縣令,如今見到縣令的兒子,就彷彿是京城官員瞧見了皇子皇孫。兩人心中都想著幫著兒子交好這位公子哥,以後兒子在書院不至於被欺負,指不定以後還能幫襯一些兒子,卻沒想到好心辦了壞事兒。

至於元嘉興也算不上無辜,他從小被家人捧著,便覺得自命不凡,平日裡看不上他幾個同輩的弟弟和堂弟,來到書院後更看不上這些三十好幾才考上童生的同窗,與他們交談中也帶著高傲。就連縣令的兒子都知道該謙遜有禮的時候謙遜,這位農家子卻先看不起人來了,他們自然也不會拿一張熱臉貼人家的冷屁股。

他亦瞧不上縣令的兒子,只覺得人家從小有好的先生教導,還有一個當官的爹幫襯,才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他覺得若是這些資源放在他身上,他能比縣令的兒子做的更好。

不過,他雖瞧不起人家,卻也不阻止爹孃對他的親近,說到底他也想借助縣令的勢力,直接扶搖直上。但人家縣令的兒子又不是個傻子,最開始就因為元嘉興爹孃的諂媚而對元嘉興印象不好,幾番交談看清了他虛偽地想要借勢又拉不下臉討好自已的本質後,他就再也不理會元嘉興了。

當爹孃的不清楚,元嘉興豈會不知這讀書人入朝為官有三個途徑:一是透過科舉取士,考取功名後都是文人都敬佩欣賞之人;二是透過家族的萌蔭入仕,也就是家族中有位置高官為朝廷做出貢獻之人,可得到皇帝准予後萌蔭三代。這種情況下文武皆可,雖無明文規定,但一般只要是正三品以上的官員皆預設獲此殊榮;

最後一種便是由官員從下至上的舉薦推舉入仕,推舉之人一般有大才大智,一個府每年可以推舉的名額也就一到二人,後來慢慢地這種名額就更落不到普通人的手中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成為炮灰,我手拿劇本躺平

君臨JUN

行醫奇遇傳記

清風書齋

國運,千面萬相

風從林

糙漢的腰不是腰,總裁奪命的彎刀

國服貂蟬富得流油

黎明陷落前

齊殊

攤牌了,我掉進了大佬窩

是幻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