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打來電話的,是剛剛簽下合併協議那三款戰爭遊戲多年培育出的三個軍團。

這三個軍團雖然能力不強,政治意義可是不小,畢竟是代表著幾十個國家的支援呢,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

對這三個軍團,麥海東當然不會那麼好說話,一丁點股份都沒給,只用了每家幾萬枚晶鑽,加上一定的收益許諾,就拿下他們10%的軍團乾股,從而給他們開通了參與浮島世界征戰的進入許可權。

對這幫人,麥海東也不指望能在世界征服戰中發揮多大作用,能打打下手就不錯了。

打發完這三家,E洲的幾個軍團也陸續打來了跨洋電話。

對這些人,麥海東可是要好好拿捏一番了。

不為別的,抓住這個機會讓他們低頭,直接形成以華夏為主的裂隙世界軍團聯盟才是正事。

協議、條約的限制,都只是一時的,只有利益的捆綁能夠保證一段時間內的協同一致。

麥海東這邊忙得不亦樂乎,莊小山可算忙昏頭了。

可用指揮官的人數暴漲,讓原本休養生息的政策再次遭受挑戰——這麼多來自地球的新指揮官降臨,總要給他們開疆拓土、攫取利益的渠道。

大家可都不是來看戲的,只有足夠的利益,才能滿足這些人。

關鍵還是,要吸引E洲和北美那些老牌軍團的加入。想要達到這個目的,這第一批人的收益必然不能少了,時間還要抓緊,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他們獲得更大的收益,最好讓其他人感覺到時間有限,晚了就沒戲。

當一個將領不難,做好自已、管好下屬就行。

當一個元帥不太難,把握好大方向,做好上下溝通,有個中長期的規劃,認真執行就算稱職。

當一個領袖就太難了。

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即便莊小山這樣的甩手掌櫃,也難免為此唏噓。

他太極拳打得好好的,就被馬歇爾和大R拖到了大議會廳。

開始還好,大都是來自先鋒軍的弟兄。面對張寧、老哥他們,這些人還能叫得響,面對莊小山,沒人敢輕掠虎鬚——莊小山可是他們所有人的大債主,世界意志坐莊的欠條,哪個敢賴賬?

等到葫蘆王為首的風雲軍團高手過來之後,場面就控制不住了。

風雲軍團不比先鋒軍團軍規森嚴,他們更像是個套在軍團框架下的營利機構,所有人張口閉口都是利益,敬畏什麼的,基本就進不到他們的腦子裡。

尤其莊小山同樣也是戰爭風雲裡的玩家,即便是最強玩家,那也一樣是玩家,誰也不會覺得自已就比他低半頭。

進到這裡來,所有人都獲得了來自莊小山建立的龍淵軍團軍團城的科技使用權。

耗子進米缸,不讓吃、不讓拿,這能行嗎?

大家全都圍著莊小山七嘴八舌的爭搶出征許可權,恨不得馬上出門佔個浮島把這些科技和戰略戰術手冊用上,更別說魅力十足的元素能力了,哪個男兒沒有強者夢?

饒是莊小山心理素質強大,也不得不把這些人打發到和教廷作戰的前線,同時透過福爾貝克那邊的遠端指揮系統和老哥他們通上話,與麥海東建立了緊急通話。

通話時間不長,內容卻非常震撼——兩邊全部轉入戰略進攻態勢。

這些突然進來的外援,能夠接受統一指揮、戰力達到一定標準的,全部打發到和教廷、黑翼軍團作戰的前線,自已開闢“解放區”去。

其他所有不達標的,統統打發到海洋開發局開發海域去,也好把龍淵軍團那些負責海洋開發局的弟兄替換出來。

至於龍淵軍團的這些弟兄,將作為戰略進攻的主要力量,針對教廷和黑翼軍團大肆攻掠。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大量來自地球的指揮官湧入浮島世界,促使莊小山和龍淵軍團停止了短期的休養生息政策,轉而開始對教廷和黑翼軍團的大肆進攻。

這使得佔領區剛有起色的民生經濟再次停滯下來,所有的人力、物力和產能,再次全面向著戰爭傾斜。

對新佔領區的政策再次發生改變,對原有貴族階層剛剛有所緩和的政策再次嚴厲起來,新佔領區的“訴苦大會”、“公審大會”開得如火如荼。

新佔區90%以上的貴族被抄沒家產,他們的財富,不動產和民生浮財等大部分就地消化,海量的軍事物資、超凡物資或就地、或集中,總之全部以最快的速度轉化成軍事資產,要麼直接投入戰爭,要麼用來緩和後方的軍事產能不足問題。

為了維持戰時經濟的持續,海洋開發局開放了海域開發計劃,鼓勵殘存的貴族力量和因為戰爭新晉崛起的新貴族力量投身於海域開發,從海域攫取新的軍事物資和民生物資,用以補充浮空島不足的產能。

在第三教區等前線區域,大部分浮島的農田已經全面轉為生產蔬菜瓜果,主糧基本完全依靠海域出產的海米、海藻和漁產。

好事成雙。

在原女神之翼領地,由小男孩艾克為起點發動的輿論戰,讓莊小山等人佔盡便宜,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將龐大領地中的民心盡收手中。

加上高福利、高產能,此時振臂一呼,報名從軍的青年子弟幾天之內就突破了千億大關。

浮島世界的戰爭,人數只在其次,關鍵還是要有足夠多的飛行戰艦。

這次大招兵,是為不久的將來大規模佔據、改造新領地準備足夠的人力資源。

一座大型浮島直徑動輒二三百公里,只是島嶼要塞部隊和近地、地面防禦部隊,就需要近萬合用的人手。

直徑成千上萬公里的巨型浮島,沒有數以百萬計的地面人員,想要應對教廷那種混無理智的肉彈教眾,想都別想。

教廷的領地有多大呢?

即便最衰弱的第三教區,和鋼城軍團交戰之前也有巨型浮島十八萬座、大型浮島超過二百萬座。第四教區的體量,是它的兩倍,第二教區是第四教區的五倍,第一教區更是第二教區的三倍之大。

這樣規模的巨無霸勢力,哪怕在空戰中取得決定性勝利,想要吞下這無邊廣闊的地盤,至少得留下幾十億的地面部隊維持秩序。

在第三教區的順利推進,是這裡作為教廷應對朝霞帝國的“戰爭教區”,對教眾的剝削和壓制實在過分,又不停的從各處掠奪人力,導致這裡的反抗思想頗為流行。

這樣的思想環境下,麥海東的政工團隊,利用克倫威爾的影響力,組織了一大批神職人員,結合地球數千年的宗教史,完成了對教廷教義的“革命”。

就在來自E洲神聖騎士軍團的牧師指揮官進入之後幾天時間,就成功“點燃神火”,宣佈創立了“新神教會”。

新神教會一誕生,就在“解放區”中展開了一波又一波的轉信活動。

此時的教廷,才終於感受到了致命的威脅。

作為一個以信仰為核心的巨型勢力,他們從來不怕戰爭的威脅,一部分高層甚至會主動發起戰爭、造就苦難,以之“造就”“信仰的沃土”。

他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新神教會這種專門跟他們爭搶信徒的“偽信教會”。

然而更悲催的是,麥海東安排了大量來自E洲的牧師指揮官,作為“新神教會大使”,從鋼城軍團或女神之翼領地出發,前往各個勢力大肆宣揚“多神論”。

看到好處的各方勢力沒有一個傻子,迅速開始籌備建立屬於自已的“神”和“教會”。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江城,往事

嘉平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