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帝是馬背上的皇帝,武功自然是槓槓的,但他的文治也不差,政治上,他設定內閣和東廠,外交上,他派遣鄭和下西洋,文化上,他修著《永樂大典》。】

【先說一下他的政治舉措,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他的父親明太祖在位期間廢除了丞相制度,而他在他父親的基礎上更做了完善,彌補了某些缺陷,至此,終明一朝,內閣制度在治理國家方面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在內閣之外,他還並行廠衛,恢復了他父親時期廢黜的錦衣衛,且設立了東廠,合稱廠衛,讓天下臣民都處於密切的監視中,進一步鞏固了皇權,然他大力重用宦官,使得宦官參政議政,為後期的宦官專權埋下了隱患。】

永樂年間,朱棣不由的吃了一驚,原本還沾沾自喜於自己文治武功的他,心中有了一種不妙的感覺,莫非他的後代子孫連個宦官都把控不住。

而洪武年間的朱棣卻是猛遭襲擊,朱元璋一巴掌打在他的腦袋上,“老四啊!前朝那麼多教訓,東漢末年十常侍,還有唐後期的那些宦官,還不能引起你的注意麼!宦官能有什麼好東西,你還敢重用!昏了頭了吧!”

朱棣敢怒不敢言,話不能這麼說吧!宦官也不見得都是壞的呀,比如東漢蔡倫,人不發明了造紙術麼!

【再說說外交,外交上,鄭和七下西洋,於當時的永樂帝而言,或為宣揚國威?或為尋找失蹤的侄兒?咱們不得而知,但是於現在人的目光而言,鄭和下西洋絕對是有著劃時代的意義的,他首次揭開了大航海時代的序幕,開創了海上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交流,貿易往來,當時鄭和是帶了許多貨物出發的,而他也從其他國家那換來了大量的物品,比如他從印度買回了香料、紅木等商品,從非洲買回了象牙、金子等等。可以說鄭和每次回來都是滿載而歸的,他的船上載滿了珍珠寶石、香料及珍禽異獸等奢侈品。】

秦皇、漢武;“中原之外,竟還有那麼多國家?”

而更多的人則是對著那些從未見過的奇珍異寶,流下了口水,“好多寶貝啊!”

當然清朝除外,他們見過的寶貝多著呢!

【安安可以這麼說,鄭和下西洋絕對是永樂帝做過的最正確的事,明朝初年,他的父親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禁海,安安想說禁海乾什麼?拒絕一切往來,躲在自己的一方天地沾沾自喜麼!自以為天朝大國,洋洋得意,殊不知那是鼠目寸光,夜郎自大,在你的自以為是之中,海外正在高速的發展之中,當歐洲的第一臺蒸汽機發明時,咱們在幹什麼?在閉關鎖國,奴化民眾,以至於錯過了整個世界的大變革,止步不前,一步落後,步步落後,直到人家伸出兇猛的爪牙了,方幡然醒悟,可為時已晚啊!】

被點名的明太祖朱元璋:“……”

被冒犯了的乾隆皇帝:“……”

清晚期的民眾,他們苦不堪言啊!

【所以說永樂帝的眼光絕對是銳利的,且獨特而深遠的,他感受到了時代的變遷,他重啟了海禁,他融入到了整個世界,當時的我們無疑是遙遙領先於各國的,其國力經濟之強盛,可謂是達到了鼎峰。】

洪武年間,朱元璋深吸一口氣,或許他該有所改變了。

咱當皇帝,是想讓百姓有個好生活,可不是處處捱打的。

永樂年間,被天幕大肆誇讚的永樂帝心中一動,或許他該全面放開海禁了。

【最後在文化上,永樂帝修著了《永樂大典》,其內容包羅永珍,收錄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僧道、技藝等當時的各領域文獻。全書共22877卷,11095冊,約億字,參與編纂人員累計達3000多人。】

【《永樂大典》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最大的百科全書、絕非是某清的《四庫全書》能比的。】

【《四庫全書》那能叫是書嗎?依安安看所謂的《四庫全書》,不過是滿足某帝的虛榮心,名為修書,實為毀書,與《永樂大典》那就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

再度被冒犯的乾隆皇帝:“你禮貌嗎?”

【然而可惜的就是這麼一部鉅著,卻是沒有流傳下來,嘉靖年間,一場大火使得《永樂大典》正本付之一炬,而副本經歷了戰亂的洗禮,也存之不多,僅餘800來冊,漂泊在各處。】

令後人分外惋惜的《永樂大典》此刻正好好的躺在朱棣面前的桌案上,當朱棣聽到《永樂大典》遺失的當刻,又驚又恐,此刻的他正在思索著解決之法,要不,命人多抄寫幾本,放置在各個地方?

這部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被後世稱為瑰寶的《永樂大典》,在朱棣眼中那也是不容有失的。

【永樂帝以藩王之身成就帝王之位,或許由於他的得位不正,他努力的想做一個偉大的皇帝,他開創了“永樂盛世”,想要向世人證明他的皇位是順應天命的。他的一生有功也有過,但總體來說不失為一代明君。】

洪武初年。

朱元璋眯眼,“老四,你這皇帝坐的還可以,咱就不計較你篡位的事了,但是在咱這個空間,皇帝你就別想了,做好你大哥的徵北大將軍就行了!”

朱棣撇嘴,他本來就沒想著跟大哥爭。

洪武晚年。

朱元璋閉了閉眼,他或許該有所決定了。

建文年間。

朱允炆:“搶來的就是搶來的!”

永樂年間。

朱棣垂眸,得位不正,那是他一生的汙點,世人的認同,他想要,可他更想得到老爹的認同啊!

洪熙年間。

朱高熾:“父皇,您的功績,世人都看著呢!世人不會因為您不光彩的上位方式而否定你的所有,而皇爺爺想必也不會怪罪於你。”

宣德年間。

朱瞻基:“皇爺爺,你可以安息了!九泉之下,再見太祖,想必也能其樂融融。”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黛如煙

貓星月

民國殺敵就爆兵

王權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