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十二月底,竹山鎮的農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初見成效。

河壩村大棚已經有了規模,田間地頭的路網也基本成型,成片成片得油菜正在茁壯成長,大量的櫻花樹頁被種了下去。

竹林村的竹製品加工車間快要收尾,雖然一期工程規模不大,但是能夠滿足需求。鎮裡專門請來了老師,給當地村民進行培訓。

堰上村的菌子也在準備種植,村委會所在地還建了加工車間。

堰下村的黃桃樹全部種了下去,按照規劃,明年將與大企業合作建設罐頭的加工車間。

山尖村的養殖業發展最快,蛋雞已經開始下蛋,肉雞最早也能在春節前後上市。

通往山尖村最遠的一條道路已經開始硬化。陳老四家通往村委會的一段路已經可以通車。

一個陽光燦爛的冬日上午,陳老四兩口子抱著六個多月的兒子,來到了出車禍死去的兒子的墳墓前。

這個孩子長得白白胖胖的,特別愛笑,兩口子特別喜歡。

前不久帶到家裡的時候,林海峰第一時間趕來祝賀,並自掏腰包買了許多奶粉、尿不溼和玩具。

一家三口來到墳前,陳老四給死去的兒子燒了紙錢,擺上了新買的玩具,隨即開始整理墳頭上的雜草。

抱著孩子的劉梅,一邊看著老公忙碌著,一邊對著墳墓說著話。

“兒子,咱們家通公路了,林書記前幾天還開車把我從鎮裡直接送到了家,你的夢想實現了。”

劉梅說著說著就抽噎了起來。她哭的時候,懷抱裡的孩子也跟著哭。

劉梅輕輕拍了拍孩子,孩子便安靜了下來,咿咿呀呀地,似乎在安慰媽媽一般。

劉梅又說道:

“這是你的弟弟,今天我們帶著他來看看你,你如果在天有靈,就保佑他健健康康成長吧。”

劉梅看著可愛的孩子,這小傢伙也樂呵呵地看著她。

忽然她聽見孩子喊了一聲“哥哥。”

這一聲哥哥,讓劉梅本已止住的眼淚,又如決堤的洪水一般,嘩啦啦地流了下來。

“老四,老四,孩子剛才在叫哥哥,他在叫哥哥。”

正在忙碌的陳老四並沒有搭話,而是躲在墳頭後面偷偷地抹眼淚。

兩口子回家途中,劉梅說道:

“老四,林書記是我們的恩人,沒有他的話,我們甚至都不知道兒子的心願。”

“是啊,要是沒有林書記,我們也不可能有這個孩子。”陳老四也說道。

要不是林海峰,兩口子只怕一輩子都會活在失去兒子的痛苦中。

對於農村家庭來說,沒有孩子就沒有希望。

兩口子將來老了,日子會更加難過。

是林海峰幫助他們走出了陰性,開啟了新的生活。

“老四,我不是讓你和林書記商量,讓咱們兒子認他做乾爹嗎,你問過林書記的想法了嗎?”

劉梅不知道如何報答林海峰的恩情,於是便想出了這麼個主意。

“我們過了,林書記沒有同意。”陳老四回答道。

“老四,是你沒把話說清楚嗎,我們可不是為了與他攀關係,是發自內心地感激他。”

劉梅不滿意陳老四,覺得老公沒有把事情辦好。

“你可冤枉我了,該說的話我一句都沒有落下,人家林書記說了,他們有規定,D員幹部不興這個。”陳老四解釋道。

“既然是這樣,我們不能讓林書記違反規定。老四,咱們以後一定要記住林書記的大恩大德,好好搞養殖,絕不拖政府的後腿。”劉梅說道。

……

和其他鄉鎮一樣,竹山鎮有集中趕集的習慣。

農曆逢一逢五,整個鎮的老百姓,只要家裡沒有急事的,一般都會到鎮上逛一逛。

林海峰十分關注趕集的事情,他經常在趕集的時候到鎮上走走看看。

從趕集的熱鬧程度可以看出,外出務工的人絕大多數都回來了。

趕集的時候,林海峰只要不忙,便會早早來到鎮上。

他深入菜市場、農貿街、茶館等地方,與從外地務工回來的人親切交流。

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給他們做思想工作,讓他們儘可能就在當地發展農業產業。

二是這些外出務工的人都見過世面,林海峰正好可以聽聽他們的意見。

林海峰想了解大家的真實想法和顧慮,在下個月舉辦宣講會,進一步統一思想,帶領全鎮百姓一起搞發展。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火影:Coke老師的決鬥場

無聊的創作者

彼岸是個寡婦家

初簡

盜墓:平復心中遺憾

軟糖DYJ

覆滅在推理下

龍飛雲上

青色的果實

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噠噠

星河以安

搬磚土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