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騎白馬》送給你們。”

幾十秒伴奏過去,顧謙恰到好處切入自已的歌聲。

“我愛誰,跨不過,從來也不覺得錯

自以為\/抓著痛就能往回憶裡躲

偏執相信著\/受詛咒的水晶球

阻擋可能心動的理由”

舞臺下。

兩個男女嘉賓任務已經完成,他們也在下面前排當一個觀眾。

其實不只是他們,這次來看演唱會的明星很多,他們都坐在前排,更有不知道多少混在觀眾群裡。

這種情況很常見,地位平等的就是相互支援,地位和經驗不足的歌手就是現場學習。

比如,現場就有一個叫做薛之剛的前輩,還有一個叫李逍遙的新人,他們一邊聽歌一邊請教評論。

聽完開頭幾句,李逍遙驚奇道:“感覺和剛才那首歌不同,感覺完全不一樣。”

“這就是實力派。”薛之剛點評,然後又解釋其中的妙處。

確實,顧謙的聲音與上一首歌首歌有些區別,聲音還是那個聲音,讓人一聽就知道是他。

然而,歌聲卻更渾厚圓潤,更偏向中性的聲音,少了女孩柔情與清亮,也跨越了小孩與大人的鴻溝,唱出一種大人和小孩都能唱的音訊,卻又沒有他唱的好的聲音。

給人的感覺就像,顧謙明明就站在原地,卻更改了面對的方向。

如果按照男左女右,前面是中性,在給張家傑《遙遠的她》時,很明顯就是男生向歌曲,《冬季到呆北來看雨》就是女生向歌曲,這首《身騎白馬》就走中性風。

要是普通歌手來如此操作,結果肯定是死路一條,被各路大神翻唱過後,沒有人還記得他,最多隻會給他一個原創身份,連原唱的名頭觀眾都不想給。

而現在顧謙卻做到了,不懼任何翻唱者。

這其中的難度,不僅僅是音域夠廣,更在於對音樂的理解和技巧的運用,再往上算就是颱風狀態等等。

最後,薛之剛總結道:“大開大合的高音當然熱血沸騰,但是這種低音也屬於田螺裡修道場,一樣的厲害。”

李逍遙有種不明覺厲的頓悟,認為自已學廢了。

歌曲繼續。

“而你卻\/靠近了逼我們視線交錯

原地不動\/或向前走突然在意這分鐘

眼前荒沙彌漫了等候

耳邊傳來孱弱的呼救

追趕要我愛的不保留

我身騎白馬呀走三關

我改換素衣喲回中原

放下西涼無人管

我一心只想王寶釧”

“臥槽!”

“厲害了我的哥!”

聽到這裡,薛之剛李逍遙心頭震顫,直呼牛逼。

他們和其他觀眾一樣,都站起身拼命鼓掌。

其實不僅僅是他們兩個明星這樣,所有明星都是如此,眼中的佩服和狂熱都不再矜持掩飾一下。

這首歌太符合他們的胃口,太符合他們的音樂審美,這就是高階作品,可以流傳很久的那種經典。

加入閩南語更是巧妙,而這段閩南語曲調還是傳統歌仔戲,卻又完美符合流行歌曲,兩相結合沒有一點點突兀,渾然天成。

流行音樂一直以來都有個現象,喜歡加入英文詞語,好像這樣就時尚流行。

不可否認,其中一些作品確實也恰到好處,氛圍風格就在那裡,或者這歌曲原來就是英文歌曲,只是重新填詞中文,其中精髓不想失去,於是出現混搭,這可以說得過去。

不過,更多的作品加入之後反而不倫不類。甚至有人說,歌曲本來就不好,加入英文單詞只是討好個別傻逼歌迷,真正的好歌誰願意這樣糟蹋。

……

這首《身騎白馬》,旋律動聽,整體統一完整,這就很成功,還做到了用閩南語代替英文這種做法,吃到了新奇這種福利,還是傳統民調風格,這等於是一首歌三吃。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開創一個流派方向,開拓了華語樂壇的疆土,功勞很大。

……

臺上的顧謙不管別人怎麼想,他的歌聲仍然在繼續。

“而你卻靠近了逼我們視線交錯

原地不動或向前走突然在意這分鐘

眼前荒沙彌漫了等候

耳邊傳來孱弱的呼救

追趕要我愛的不保留

我身騎白馬呀走三關

我改換素衣喲回中原

放下西涼無人管

我一心只想王寶釧”

哪怕剛才已經聽了一次,臺下的觀眾仍然熱血沸騰,反而更加的激動。

這時候,也到了插句階段,顧謙讓人知道了什麼是實力,什麼叫舉重若輕。

“滿身傷痕累累也來不及痛

那是指引我走向你的清楚感受

不管危不危險都要放下一切跟你走

只要\/一起承擔,只要你\/不放手”

如果把唱歌當做磨刀石,之前都是大開大合,這個時就是最後的“去皮”,去掉刀口的毛毛,只有做好了,實驗刀口鋒利程度時,吹毛斷髮才成功,否則就是一種遺憾。

這個時候,顧謙也是如此,伴奏幾乎沒有,就是一種清唱。

“我身騎白馬呀走三關

我改換素衣喲回中原

放下西涼無人管

我一心只想王寶釧”

“謝謝!”顧謙鞠躬道謝。

臺下的觀眾熱情一直都很高,不少人更是站起來後都沒有坐回去,這也導致了後面的人也沒法坐下去。

都憋了那麼久了,好不容易歌曲結束,自然是拼命的鼓掌,以此宣洩自已激動的情緒,也表達自已對演唱歌曲的滿意,對歌手的認可。

要說之前那一首是討巧,對本地人的尊重,那麼這首歌就是對本地人的誠意,甚至對本地歌壇的恩惠,對華語樂壇的貢獻。

不可否認,以前閩南語歌曲興起過一陣,卻很快就被粵語歌壓得喘不過氣,然後就直接悶死了,前後不超過五年。

當然,這是在內陸的情況。在東南亞還有一點點市場,不多。

市場不大,後續跟進創作就沒有了利益可圖,於是就惡性迴圈。

可以說,已經有很多年沒有一首出圈作品。

現在這首《身騎白馬》並不是純粹的閩南語,最起碼還讓人知道,有一個方言叫閩南語,有一種方言歌曲叫做閩南歌,然後……

再結合顧謙之前在壽宴上的兩首閩南歌,這個方言歌曲必定再次進入大眾眼簾。

寶島各個電視臺的晚會,必定更加傾斜閩南歌曲,那些多年沉寂的老歌手,重新有了收入。

內陸這邊衛視就不多想了,地方臺估計會喜歡,畢竟老歌手便宜好用,閩南地區的各種婚慶也會把目光放在老歌手身上,最起碼也多一個選擇。

就目前來說,單單顧謙幾首歌曲一出,閩南歌市場所產生的收益短期內起碼幾千萬。

如果再出幾首破圈閩南歌曲,撬動的市場難以估量。

說他是閩南歌手恩人,一點都不誇張。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盜墓,吳家小五爺

浮卿歌

精英第一班

一頁囈語

離婚後的崛起

晨子的嚮往

仙緣奇蹤

塵心客

重生之,我在創魔當實戰王

喜歡亂寫的輝

溟溟有魚

溟溟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