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這四座石牌坊,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雙門頂的“尚書探花”和“三世宰貳”兩座明代石坊,以及新華東路東端嶽口街的“勇壯簡易”和“閩越雄聲”兩座清代石坊,是現存漳州石坊中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築。這四座石坊,建築形式頗有相似之處:均是石仿木結構,以青石和白石相間建造,石材顏色對比鮮明,整體和諧自然。悉為三間五樓十二柱。各樓頂上皆置魚形脊飾,簷翼角都有瀟灑自然的起翹。正匾以下均以梁枋隔層。坊上形大體碩的梁、枋、柱,以及精雕細刻的斗拱、雀替、花版、垂柱等各式部件,設定巧妙,銜接精密。坊上字刻深淺適宜刀法嫻熟,保留了康熙手跡等古代書法作品。坊上遍佈雕刻裝飾,分別用陰刻、線刻、浮雕、鏤雕、雙面雕等不同手法雕刻的龍鳳、花卉、飛禽、瑞獸、人物等,有寫實、有誇張、有工整、有奔放,各展風采,形象生動。不僅具有南方細膩繁縟的品味,而且融進北方粗獷剛毅的氣派。

尚書探花坊,建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為南京禮部尚書、國史副總裁林士章立。林士章,字德斐,漳浦人,嘉靖探花。坊坐北向南,坊寬8米、高11米、大方柱邊長米。正樓四坡頂,頂部簷下正中置鏤雕一龍銜頂、雙龍盤邊、祥雲託底的豎匾,匾上直書“恩榮”二字。正樓匾額兩面分別刻楷體巨字“尚書”、“探花”。其下以梁枋隔層,各有銘文及人物等雕刻。再下門額大梁,樑上一面刻有雙龍浮雕,另一面刻有雙鳳浮雕。建築與兩京敭歷坊相似。

歷史文化名城福建漳州古城內有兩座牌坊,均與一位名叫林士章的人有關。一是位於香港路的“尚書探花坊”,坊寬8米,高11米,南北向,正樓的匾額兩面分別題刻楷書“尚書”“探花”,是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為嘉靖年間探花、曾任南京禮部尚書的林士章而立。另一座在臺灣路與共和路相接的丁字路口,叫“五星聚奎坊”,是為以林士章為首的明朝中後期五位漳籍同朝為官者而立。

漳州市薌城區的香港路,古稱南市街,形成於唐代,是唐宋至明清時期漳州古城的中軸線。香港路—臺灣路形成的街區,現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一個人,在一座城市中心繁華街區的顯要位置被樹有兩座牌坊紀念,是對其個人榮耀的昭示,更是城市文化的表徵,由此可見林士章在漳州人心中的地位。

(一)祖籍福清東瀚

林士章(1524-1600),字德斐,別號璧東,福建漳浦烏石(今漳浦縣舊鎮鎮浯江村)人,祖籍福清東瀚鎮東瀚村。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即林士章逝後第二年,屏居山中的于慎行從受命而來的翰林院庶吉士石應嶽、翰林院檢討高克正處得知訊息,受其所託,“泣而受命”,以門人身份為林士章撰寫了墓誌銘。

墓誌銘中寫道,“(林士章)上世為福清人,出唐九牧之裔。中葉有諱安者,遁於漳浦居海雲麓之烏石山,謂之烏石林氏。人文蕃盛,稱浦望族”。

于慎行(1545-1608),明代詩人、文學家,為時人所重,與馮琦同被譽為“文學之冠”。

于慎行一生明習典制,秉性忠誠。萬曆初年,年僅20多歲時被升為翰林修撰,充當皇帝的日講官,成為史上極其罕見的年輕“帝師”。而在此前,擔任皇帝日講的,都是翰林院年高資深的學者。

于慎行官至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以首輔入參機務。他治學嚴謹,剛正不阿,所撰“林士章墓誌銘”,對林士章先祖來自福清,是極具權威的史料佐證。

(二)為官剛正不阿

林士章自幼沉默聰穎,志向不凡。稍長博聞善記,讀書紫薇山中。林士章早年在鄉間執教。嘉靖三十七年(1558)中舉人,次年(1559)聯捷,已未科殿試賜一甲第三名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百姓都親切的稱呼他為“林探花”。終南京禮部尚書致仕。

林士章是一位傑出人物。官曆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為人耿正,專心治學,從不趨炎附勢。初授翰林院編修,當時翰林詞臣多以待詔供奉承恩,林士章卻杜門閉戶,潛心研究古代經籍。隆慶元年(1567),林士章參與纂修《世宗實錄》。

隆慶二年(1568)三月,又出任會試同考官,後升為國子監司業。隆慶五年(1571)十月,為南京國子監祭酒。萬曆二年(1574)改任北京國子監祭酒。從教太學期間,“考課繩糾無所假貸,諸生交心服焉”“念太學諸生卒業而歸,格於裡選,疏令從其省試,欲詣京北,所司檄遣,士多成就,至今便之”,嚴以育才,桃李天下。

半年後,又升為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萬曆五年(1577年)八月,再升為禮部左侍郎,充經筵講官。同年,以副總裁職參與重修《明會典》,考證古今,損益時宜,頗得史官們稱道。

當時,張居正為首輔,依附者如蛾赴燭,林士章卻從無私謁,也不奉承說好話。同年,張居正之父去世,按禮章,張居正應去職回鄉服喪,守孝三年,謂之“丁憂”。但朝中一干媚臣為討好首輔,聯名上疏請皇上留張居正“奪情”視事,獨有林士章不署名,因而得罪了張居正。

萬曆九年(1581),林士章升遷南京禮部尚書。明朝中後期立有北京、南京“兩京”,明眼人皆知,皇帝將朝廷設在北京,從北京禮部侍郎(禮部副職)到南京禮部尚書(禮部正職),實乃明升暗降,驅逐出權力中樞而已。

此後,朝中仍有人讒言上疏彈劾,林士章不屑與之糾纏,遷任三個月即上疏請辭,獲准後致仕還鄉,時年57歲。

(三)創下漳浦職官史多項第一

林士章是漳浦縣史上唯一入列三鼎甲(狀元、榜眼、探花)之人。漳州府史上曾有5人鼎甲三及第,都是在明朝,林士章列第4個。在他之前有長泰人狀元林震、南靖人榜眼李貞、龍溪人探花謝璉,在他之後有龍溪人探花林釺。

林士章是漳浦第一位入翰林院的人。明朝,漳州入翰林院有4人,在他之後有林偕春(今雲霄縣莆美鎮人)、江灝(今龍海區港尾人)、黃道周(今東山縣銅陵鎮人)。林士章入翰林院與廷試探花有關,照例狀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他不僅應試的八股文寫得好,文學才華也十分出眾。

林士章是漳浦第一位官至尚書的人。明朝,在他之後,有朱天球任南京工部尚書,蔡思充任工部尚書(今雲霄縣人)。此外,林宰、黃道周、何楷都是任南明流亡王朝的尚書。清朝,僅有蔡新任過尚書。林士章還是漳州府“五星聚奎”的第一星。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前後,漳州府有5位尚書、侍郎同時在朝,他們是漳浦人南京禮部尚書林士章、漳浦人南京工部尚書朱天球、長泰人兵部尚書戴燿、漳浦人戶部侍郎盧維禎、龍巖人兵部和戶部侍郎石應嶽。因之,漳州府建“五星聚奎坊”以顯榮耀。

林士章是漳浦在明朝唯一任過國子監祭酒的人(國子監,當朝的最高學府;祭酒,是國子監最高行政長官)。他多年從事教育工作,在國子監任司業、祭酒期間,制訂嚴密的考課制度,加強學生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了大批人才。他關心家鄉文化教育事業,為漳浦縣儒學、鎮海衛儒學、平和縣儒學撰寫碑記,為重教興學的知縣、教授立傳,勉勵學生勤奮上進,促進了漳州文化教育的興盛。

林士章是明朝漳浦唯一獲得皇帝賜予御書的人。封建時代,祭拜天地、祭拜祖宗是頭等大事,禮部正是制訂、主持這些祭祀儀式的。他在禮部工作期間,辛勤敬業,精心探研,對各種禮儀十分熟悉,對部內各司的工作了如指掌,深受萬曆皇帝的讚賞。萬曆皇帝朱翊鈞曾賜予御書“忠愛”匾額,褒彰他忠君愛國精神。世稱林士章為“忠愛公”。

林士章是漳浦獨家建城堡為府第的第一人。林士章曾將家宅建於漳浦縣城南城隍廟旁,當初被稱為“探花府”。後來他官至尚書,改稱“尚書府”。林士章乞休退職後,並沒有回到漳浦縣城居住。于慎行《林士章墓誌銘》中記道,“公故居邑城,厭其喧囂,乃卜郡郊東北之長橋,風氣淑美,相而樂之。因築小塢其間,為池梁臺榭,可以遊觀潮汐,往來林木映帶,居然一名勝矣”。萬曆九年(1581),林士章在漳浦城北興建長橋土城,至萬曆二十一年(1593)告竣,前後陸續建造了13年時間。長橋土城東西長250米,南北寬200米,佔地5萬平方米。內建房屋數百間,巷道全用石條鋪砌,儼若街道。今除北邊城牆拆除外,其餘尚保持完好。

林士章回鄉後擇居長橋,20年後去世,享年77歲。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娛樂圈的頂流夫婦

甜橙櫻桃

一覺醒來後,變成端淑女娘!

Y七點

四元解夢雜貨鋪

素素紫

小狼狗老公養成計劃

心情大好的天晴宇

病秧子想要活下去

倉鼠夢小澤

當光降臨

琳冧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