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之中那野象的叫聲連綿不絕,一聲接著一聲,二十幾萬大軍人心惶惶。

野象可是群居動物,能聽見一個,便會有第二個、第三個。

山林裡這野象嘶叫不停,也不只是發生了什麼,就因為什麼也看不見,反而愈發恐怖。

朱棣渾身都繃緊了。

“野象……老六,還好剛剛你叫我們出來了,不然現在在這山裡面,怕是九死一生了。

二十幾萬大軍對上野象群,打是能打得過的,但是猛獸肆虐,誰也不知道下一秒它們會怎麼襲擊,絕對會死不少人!

朱楨也是心有餘悸,剛剛聽到野象的叫聲之時,他嚇得差點從馬上摔下去!

這東西可比什麼老虎獅子要恐怖多了。

“我只是總覺得有些不舒服,總有種不好的預感,看來,這預感當真是救了我一命。”

大軍心神震顫,騷亂不斷。

“這裡面有野象群,太可怕了,我要是看到了,恐怕連武器都拿不起來了。”

“怪不得王爺讓我們不許休息,也不許去喝山泉水,趕著把我們帶了出來,可真是救了大命!”

“剛才我還怪王爺,現在想想真是該死,王爺做什麼一定有他的道理,他一定是提前發現了才讓我們走的,以後再也不背地議論王爺了。”

蔣石聽到將士們的議論,鬆了口氣,總算是讓這些人知道王爺的良苦用心了。

莫名的竟然有些感激這野象群了!

朱楨伸手示意蔣石過來。

“蔣石,你找幾個人,弄塊木板過來。”

拿到了木板,朱楨在上面寫了幾個字——“山內有野象群等諸多猛獸,切勿靠近”。

隨後讓蔣石把木板就立在路中間,又讓一些人搬來幾塊巨石,把路給擋住,這才鬆了口氣。

蔣石這才明白朱楨要木板是做什麼,不由得感嘆朱楨的細心。

“繼續往前走,走到那河流處再安營紮寨休息。”

“是。”

大軍繼續往前走,朱棣與朱楨並列而行,心中還在想著方才遇到那野象群之事。

朱棣沉思,總覺得不對勁。

“老六,按理來說,這野象大多出現在滇南和桂西一帶吧,我記得上一世,還時常聽說桂西頻頻有野象傷人,父皇為此成立了馴象衛捕殺馴服。”

朱楨聞言,點了點頭。

這野象在明朝較多出現在桂西一帶,滇南內的野象,大多數是東南亞的鄰國跑進來或帶進來的。

最早記載野象的是南宋朝代范成大寫的《桂海虞衡志》,但對桂西大象記載最為詳細的當屬明代景泰元年編纂的《桂林郡志》。

【象,惟雄者有兩長牙。佛嘗雲白象,又云六牙,今無有。象頭不可俯,頸不可回,口隱頤去於地尚遠,運動以鼻為用,一驅之力皆在鼻,將行,先以鼻柱地乃移足,知其足力劣於鼻也。】

【鼻端甚馳,可以開闔取物,中有小肉夾,雖芥子亦可拾。每以鼻取食,即就爪甲去泥垢,而後卷以入口。飲水亦以鼻吸而卷之。足如柱,無指而有爪甲五枚,形大如慄,登高山,下峻坂,涉深水,形擁(臃)腫而甚捷。】

【欽州人能捕象,象行觸機則刃下擊之,中其要害必死;將死,以牙觸石折之,以牙為護身災也。非要害則負刃而行,肉潰則刃脫。傷其鼻亦死……殺一象,村眾飽其肉,鼻肉最美。熟而加糟,糟透臠而食之。象皮可為甲。】

【二廣亦有野象,村落小民酒熟,則尋香而來,破壁入飲,人甚苦之,所過亦害禾稼。】

由於桂西頻頻遭受野象襲擊,野象不僅傷人,還毀壞莊稼,因此朝廷也不能忽視了。

【洪武十七年,思明府言野象群出為民害,廷始於其地立馴象衛,嚴督官軍略依古法擒捕,後獲百餘以進,其害遂息,然其地多瘴癘,軍士不伏水土,亡者過半,今遷衛於橫州(今廣西橫縣),遂罷捕之役。】

上述方誌所記載的資料說明,當時的人們把大象視為害獸看待,隨意捕殺。而且朝廷為捕殺大象還專門組建了馴象衛,明朝的軍隊以衛所作為編制單位,一衛一般有5600人。廣西的馴象衛最多時有2萬餘人,設立馴象衛後,動用軍隊直接參與捕獵。

又查《明實錄》裡對廣西馴象衛的有關記載。

【洪武十八年太平十萬山,象出殘害莊稼,出動官兵二萬驅捕。次年,立馴象衛於郡。】

【洪武十九年八月丙戌,命營陽侯楊通、靖宇侯葉升領兵捕象於廣西左江之十萬山。】

【洪武十九年十一月已卯,遣行人往廣西思明府訪其山象往來水草之處,凡旁近山溪與蠻洞相接者,悉具圖以聞。】

【洪武二十一年春正月已亥,復置馴象衛指揮司於廣西龍州之左江。時朝廷大輅用大象挽之,凡朝會亦用象陳列殿陛兩墀及闕門之外。於是復置衛,令謫戍之人充衛卒,專捕象。每象以一奴畜之,俟其馴擾始入貢。後徙衛治於橫州。】

【洪武二十一年秋七月丙子,敕廣西都指揮司:‘凡百夷戰象之夫悉放還,其馴象衛軍士,令於南寧屯種,見獲之象則令占城象奴送至京’。先是,置訓象衛,使專捕象。】

【洪武二十六年(1393)三月壬戌,馴象衛進象。先是,詔思明、太平、田州、龍州諸土官領兵會馴象衛官軍往欽、廉、藤、蘺澳等山捕象,豢養馴狎,至是以進。】

所以,一開始是單純捕殺,到後面才開始馴化,野象在戰場上。據《明史》載,關於象戰的描寫有:“……賊拒戰,勢甚銳。明卿乃以象陣以左翼衝出橫擊,賊潰,追奔十餘里”。

可見,古代戰爭中,象戰的威力很大。此外,每年朝會時大象作為儀仗隊使用;大象可作為運輸和農耕使用,象牙更是製作高階工藝品的優良材料。捕象乃是利益驅使所然。

因為對野象的需求越來越大,自然,桂西一帶的野象慢慢在歷史長河中消失了。

“此地乃是臨江一帶,再往前走,恐怕要到了徽州府了,距離應天府已經越來越近,這裡怎麼會出現野象?”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後我是張府少爺

被你獨寵的大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