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專家拿過紙筆寫下一大串公式,遞給李元。

“小夥子,你看看能不能計算這個?”

李元低頭一看,是一個微分方程,輕鬆道:“沒有問題”。

他已經預料到有今天的情況,所以讓郝偉早已經編寫好,微分、積分模組等常見數學模組。

現在只需要引用即可。

開啟檔案,邊編寫程式,邊查詢模組,然後直接引用。

十幾分鍾後,一個不算複雜的微分方程出現在計算機螢幕上。

編譯後,直接回車執行。

其通解的表示式出現在螢幕上。

老專家情緒非常激動,“能不能計算偏微分?”

“老先生,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是需要編寫一些基礎數學模型”。

“太好了!”,老先生激動地和身邊的人不斷低聲交流。

李元只聽到:熱傳導、熱擴散、熱應力等等詞彙。

最後,李元調出彈球遊戲,大家頓時被吸引。

大家第一次看到,計算機可以出現動態圖形。

看到這個,大部分人都有了各種應用方向的靈感。

有的人越想越激動。

。。。。。。

幾天後,上級多次組織會議,最後確定繼續由保密等級較高的700廠生產“開天”計算機。

主機板PCB暫時由維修廠提供,原因是主機板為4層PCB,當前其他工廠還沒有這種工藝。

晶片由綿陽基地生產。

顯示器由津門無線電二廠提供。

電源模組、鍵盤、滑鼠等配件由700廠生產,整機組裝同樣放到了700廠。

700廠繼續保留了“開天6501”這個名稱。

從此開始,700廠開啟一段神奇的歷程。

為了保密,一直控制產量,只為特殊機構和軍方提供新式計算機。

開天6501計算機正好趕上今年的國慶,是所有國慶獻禮中最為重要的成果之一。

10月15日,許領導再次來到實驗室。

“小李,今天有2個好訊息宣佈,你召集一下人手”。

幾分鐘後,所有實驗室人員聚在了大廳裡,顯得有點擁擠。

“同志們,我代表組織向諸位宣佈兩件喜事。

第一件就是實驗室主要人員職級變動。

李元同志,行政級別:正處,13級,工資標準元;技術級別:副總工,3級,工資標準元。工資按照元發放。

龔黎明同志,行政級別:副處,15級,工資標準124元;技術級別:工程師,6級,工資標準154元。工資按照154元發放。

黃燕同志,行政級別:副處,15級,工資標準124元;技術級別:工程師,6級,工資標準154元。工資按照154元發放。

肖志武同志,技術級別:工程師,7級,工資標準元。

艾星同志,技術級別:工程師,7級,工資標準元。

畢延東同志,技術級別:工程師,7級,工資標準元。

劉楊同志,技術級別:工程師,9級,工資標準102元。

郭俊同志,技術級別:工程師,9級,工資標準102元。

王凱同志,技術級別:工程師,9級,工資標準102元。

郝偉同志,技術級別:工程師,9級,工資標準102元。

。。。。。。

其他成員都有一定的提升。

其中變化最大的是新來的郝偉。因為他完成了至關重要的作業系統開發,屬於破格提拔。

許領導宣讀升級名單時,一陣陣掌聲不斷地升起。

“哇,主任也許是年紀最小的副總工了!”,技術員A感慨道。

“其實按照主任的成績,評定一個學部委員也不逞多讓”,技術員B有點抱不平。

“我同意你的觀點”,技術員C贊同道。

。。。。。。

許領導雙手向下按,“第二件喜事連我都有點羨慕,是一副題詞”。

他沒有再說什麼,而是恭敬地展開一個橫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看著那熟悉的草書,李元腦子裡頓時一陣轟鳴。

其他人看清題名後,安靜少許,然後就是高亢的歡呼聲。

大家拼命向前擠,想看的更仔細一些。

李元顫抖著手,把橫幅接過。

他真想把此橫幅佔為己有,但是他怕捱打。

“劉楊,準備一塊大玻璃,我要做一個大相框,把這副珍貴的墨寶保護起來。

就掛在這面牆的中央,確保每個人都能看到”。

中午前,這幅160*38mm的橫幅便出現在靠北的玻璃牆圍上。

每一個人都在橫幅前面駐足看了很久。

這種行為,李元沒有制止,因為他也是其中一員。

計算機成功研製,李元給大家放了三天假,連上週日,足有4天。

這4天,除了到街道王主任家裡坐坐,剩下的時間,便是帶著老婆孩子,在京都四處轉轉。

算是彌補這個階段奔波、加班不顧家的歉疚。

隨後的日子,李元沒有再像過去那麼忙碌,基本上朝九晚五。

飛控系統的樣機已經開始實物測試,這次是由黃燕帶隊,郝偉是主力,他將根據試飛員的要求和測試引數修改控制程式碼。

龔師兄正帶領著團隊研究噴墨印表機。

李元制定了新的技術規劃,所有人繼續在自己的技術方向上進行深研。

適當的放鬆可以,但是不能丟掉心氣和目標。

他要打造一個最為牛13的實驗室,保證技術永遠遙遙領先。

1965年11月初。

飛控系統地面除錯完成,今天是正式試飛的日子。

好在天空作美,京都是個豔陽天。

一架全新的殲-6出現在基地的跑道上。

李元站在雲梯上,探頭看著飛機駕駛艙裡的儀表。

此時的駕駛艙少了很多機械儀表,多了不少數碼管。

指示燈全都換成了LED燈,無論是體積,還是壽命,都遠遠高於以往的燈泡或電子管。

為了讓試飛員適應這套全新的駕駛艙,實驗室聯合飛機廠共同開發了一套模擬駕駛艙。

試飛員在地面已經模擬三個多月,對所有操作和指示資訊全都爛熟於胸。

此時,試飛員不斷測試尾翼控制,發動機怠速狀態等等內容。

半個小時後,試飛員道:“李工,一切正常,您就放心吧!”

“注意安全!”,李元囑咐後,爬下雲梯。

所有人撤離跑道,地勤人員不斷給出一切正常的手勢。

飛機慢慢滑入跑道,隨著一陣爆裂的轟鳴聲。

飛機急速向前,十幾秒後,跳入空中,並快速爬升。

“地面,6501機一切正常”,一陣沙沙聲後,傳來了試飛員清晰的報告聲。

“地面收到,請按照試飛流程展開”。

“6501機收到”。

然後,飛機便在空中展開各種試飛動作。

常規專案很快完成,下面是最為危險的特種專案:最大速度、最小速度、空中停車再次啟動、失速邊界等等。

地面的所有人都緊張地握緊拳頭。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心動蕭汐

蘇辰九

來世有機會

禾枰

不願醒的夢境

請心軟

小鹿念念

藍螃蟹

科三主觀題

小七的

穿越的我只想擺爛

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