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代表努力壓抑著激動,“成了,成了”,他在心中不斷吶喊。

整整半年,他在煎熬中度過。

每次回到單位,都有一堆大佬等著他,每一次都在詢問晶片的進度。

今天,他終於解脫了,他相信李元,更相信眼前的這臺機器。

這臺光刻機,機械部分由肖工和李元攜手打造,加工精度已經超越當前國內最為精密的測量工具。

為了提高精度,他們二人共同加工了一套量塊。

量塊並不是標準的尺寸,僅僅是為了加工時,部件之間的配合更為嚴密。

所以,他們把量塊定義為1號到10號。

1號最小,大小是按照1微米設計。

2號次之,大小是按照5微米設計。

接著順序為10微米、50微米、100微米、200微米、500微米、1毫米、5毫米和10毫米。

材料是李元在坩堝中不斷調配比例,合成的碳化鎢。

然後利用金屬鈷作為黏粘劑在合成更大體積的量塊。

至於原材料都是童代表幫忙籌備的。

1958年,地質工作者在甘肅河西走廊的茫茫戈壁中,發現了金川硫化銅鎳礦。

一舉打破了西方國家的“鎳封鎖”,甩掉了華夏“貧鎳國”的帽子。

1959年6月國家冶金工業部決定成立永昌鎳礦;1961年1月更名為金川有色金屬公司(簡稱“金川公司”)。

這些材料便是來自這裡。

有了量塊,再配合遊標卡尺,便解決了加工精度的問題。

再加上李元手版的專用控制晶片,一套精密自動控制的托盤系統便製造出來。

當然,現在的專用晶片只能對應固定尺寸的晶圓。

現在的晶片,只能加工4英寸的晶圓。

本來可以設定晶圓的大小,控制演算法也相對簡單。

可是為了趕時間,直接設計成固定尺寸。

目前先這麼用著,等騰出手,再去設計可調晶圓尺寸的控制晶片。

如果時間允許,乾脆設計一款CPU,用於提升實驗室的工作效率。

以目前的情況,估計沒有那麼多的時間。

當然,當前用到的所有其他配套材料,比如光刻膠、刻蝕液、清洗液等等材料,都是李元帶著黃燕團隊研究出來的。

為了趕進度,不得不暫停晶圓製備研究,而是全部加入到晶片製造裝置和相關材料的研究中。

短短半年內,能搞定一切,都是李元時不時的暗中出手。

或是直接提供思路。

如果還不行,就親自上手。

所以,李元作為晶片製造裝置的總負責人,也是技術總師。

他就像是一個寶庫,即使是最為難啃的骨頭,只要請教李元,他會在很短地時間內給出答案。

研究過程中,最為常見的鏡頭就是,“老童,幫忙搞到這方面的資料。。。”

一旦拿到資料,他就開始瘋狂地學習,瘋狂地推演。

總之,最後一定會給出答案。

其實在他的腦海中早有答案,之所以搞得如此複雜,也是一種自保手段。

就像現在,他在大家眼裡的形象就是個學習能力、分析能力超強,運氣超好、得到上天眷顧的男人。

言歸正傳。

當光刻機運轉正常,童代表隔著雙層玻璃,不斷地向著李元豎著大拇指。

他興奮了,和李元打一招呼,就跑出了實驗室。

他再一次忘記實驗室本來就有電話的事實,而是習慣性地跑回單位。

第二天,實驗室又多出幾人,分別是上級領導、**國防工業辦公室領導和相關助手。

**國防工業辦公室是1961年批准成立,負責全軍裝備計劃管理工作。

組織軍隊內部各裝備工作部門的協同,協調和解決裝備工作中重大和共同性問題。

這是這個組織領導的第一次到訪。

上級領導還是非常重視。

當初李元向他彙報專案進度時,提到產品報價時,上級領導對此也是暗自欣喜。

面前這個50多歲的中年人,雖然年齡比他小,上級領導也是全程陪同。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都難以想象,我們國家居然有如此先進的裝置。

先別說他的技術含量,就是外形設計,也是頗顯功力。

只有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能夠研究出領先世界的高科技”。

國防工業辦公室領導是發自內心的欣喜,看著面前的裝置,他就想到了反炮兵雷達。

一旦成建制裝備部隊,華夏陸軍的整體實力一定會提升一個檔次。

在接下來的座談中,國防工業辦公室領導提出一些其他需求,希望實驗室能夠予以研究。

“現在反炮兵雷達有了,但是我們缺少有技術含量的飛機、空空飛彈,地空飛彈。

這些的火控系統我覺得完全可以考慮換成晶片。

所以,你們這個實驗室大有可為”。

“聽您這麼,就知道您是一位懂技術的領導”,上級領導送上一記馬屁。

“我這是被逼的,部隊上嗷嗷要,聽多了,也就多少就瞭解個大概。

最近從南越搞到一顆空空飛彈,拆解後,發現裡面用了不少電晶體。

我想,既然電晶體可以幹,那更為高階的晶片更為合適”。

李元不得不佩服這些高階領導,管理能力暫放一旁,就這技術敏感度,值得點贊。

“是的,幾位領導,晶片將來會進入各行各業。

現在的計算機,突出的表現就是功耗高、可靠性差、佔地廣。

而各單位正在研究的電晶體計算機,在功耗、可靠性和佔地面積幾個方面得到完美解決。

大家想想,自從我國有了電子管計算機後,這才多久,馬上就要被電晶體計算機淘汰。

而不久的將來,更為強大的晶片式計算機將取代現在的所有。

而晶片也必將進入各行各業,尤其是軍事裝備”。

幾位領導只是幾句感慨,就引出面前小夥子的一大段推銷言辭。

但是細想,他們覺得這種推斷確實是必然。

幾人對視一眼,國防工業辦公室領導道:“也許正是因為你這個領導者眼光獨到,才造就眼前的實驗室”

幾位領導興奮地離開,上級領導得到了他所關心的:軍方答應了實驗室的報價。

接下來,李元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渦噴-6發動機。

雖然那些設計資料都背的滾瓜爛熟,但是一直沒有觸發技能書。

看來,必須的親手開始最佳化發動機的時候,才有可能觸發系統。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校園四霸?不,還有我

再吃十碗就不餓

錦瑟京華夢

金奇朵

花開人亦在花落人憶在

一個樹葉

咒回:解析與直死

零華落盡

校園文裡的女二覺醒了

巫蠻唔

陽光和你,一切都是剛剛好

小河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