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黎明,一日一夜的大霧終於散去,天也終於放晴。

清軍統帥徵南將軍達素不知道這究竟是好還是壞。

是大霧的天氣作戰好還是晴朗的天氣作戰好,老天爺到底站在哪一邊?

達素還是等到了前方戰事的訊息。

這又是一個天大的壞訊息。

為什麼要說又?

因為昨夜還有一個比天還要大的壞訊息。

這兩個比天大的壞訊息猶如五雷轟頂讓人幾欲昏倒在地,使達素站立不穩、坐立不安。

一個壞訊息是達素派出去的幾路大軍已幾乎損失殆盡,只有前鋒一等子爵烏沙統領的十萬大軍裡的少部分人完成了搶灘登陸。

而另一個比天還要大的壞訊息是御駕親征的皇帝突發疾病,在自己的帥旗艦上昏迷不醒至今生死未卜。

還有令人不安的是對方鄭成功的三路海上部隊完成了匯合,正向自己的艦隊進發。

不管怎樣,該來的終究會來。

決戰來了

最後的大決戰來了。

鄭軍一方。伴月,前鋒將軍,統領海盜歸義軍三千。

馬信,後軍將軍,統領水師五千。

大將軍延平王鄭成功,配副將劉國軒為中軍,統領水師一萬。

將近兩萬水軍,他們要以阻擊戰變成反擊戰,對達素進行致命的最後一擊。

現在雙方的力量對比已經不是那麼的懸殊,達素出征前的豪情壯志早已被摧毀的煙消雲散、外焦裡嫩。

達素內心已定,此戰如若再敗,自己只有拔劍自刎以死殉國了。

泛起波濤的大海、在遠方的天際線上,一群群的鄭軍戰艦出現在了視野裡。

戰吧

此戰,誰也不會退縮。

開戰,拼個你死我活。

雙方戰船在大炮的對轟之下,相向而行衝入對方陣中,幾千艘戰艦混戰到了一起,有群狼亂咬、有捉對廝殺。

幾十海里的海面上,滿水戰艦、滿天飛彈。

場面混亂不堪

戰事激烈至極。

清軍戰艦雖然佔有著數量的優勢,但是有幾個弱點卻十分的明顯。

人員上,清軍八旗子弟,縱馬橫刀,陸戰所向披靡,與同時代各國部隊比較可以說是天下第一。然而到了海戰,他們在搖擺不定的戰船上,吐的七葷八素,人都站不穩更何況是對戰?

武器上,清軍一貫迷信自己手中的弓箭,騎馬馳騁左右開弓方便靈活又射速快,對火槍的使用態度從上至下都是不屑一顧,打一槍還得換火藥裝鐵沙彈,騎著馬換火藥哪有那個功夫?

戰船上,徵南將軍達素親自統領的後援部隊,很大一部分戰船是運兵船是載馬船是運送彈藥的船。這些船隻上沒有火炮,是海戰中捱打的靶子,只能充數。

反觀鄭成功的海軍部隊,人員海戰經驗豐富,多年海戰中百戰百勝,就連那時囂張全球的西班牙人荷蘭人也被鄭軍揍過,揍得是滿地找牙。

說鄭軍是同時代最優秀的海軍一點兒都不為過。

鄭軍的主力戰艦龍炮船,前有主炮後有尾炮,側面有側旋炮。還有帶著兩個輪子滿甲板到處跑的小火炮。

鄭軍水兵人手一把八管轉輪手槍,可以連著打八響,打八個不同的方向。

敵艦離得遠、火炮伺候。

離得近、帶著輪子的小火炮和八管轉輪手槍乒乒乓乓,打的清軍是暈頭轉向。

世人稱國姓爺、爵位延平王的鄭成功,在此戰中身先士卒,親自乘坐中軍艦帶領十艘龍炮船,在一群群敵人戰艦之中來往衝殺、英勇無畏,只殺了一個七進七出,擊傷擊沉敵艦不下百搜。

後人雲:此戰鄭成功

猶如三國帥哥趙子龍,長坂坡前顯神威。

戰火在方圓幾十海里內燃燒,燒的是硝煙瀰漫、聽的是炮火隆隆。

鄭軍炮彈打的極準,清軍戰艦傷的傷、沉的沉。

海戰打了整整一日。

清軍戰艦越來越少。

此消彼長,鄭軍越戰越勇,清軍逐漸落了下風。

幾十艘鄭軍龍炮船看到清軍碩大無比的帥旗艦,紛紛衝了上去。

幾發炮彈落在了帥旗艦的甲板上。

清軍統帥達素在硝煙中面色蒼白,已知無力迴天。

三十萬大軍就要毀於一旦。

達素面向北望、涕淚橫流。

“我達素一生戎馬、從無敗績,今日輸了一個底朝天,再也無顏面對江北父老”。

達素欲拔劍自刎。

空中,一隻大金雕俯衝落下。

金雕背上跳下一人。

一個滿頭小辮、一身戎裝、英姿勃發的女將軍。

她雙眉倒豎、咬緊鋼牙,雙手持弓,大喊一聲:

“達素,看看你後面的人是誰”?

達素扭頭,面無血色。

“烏雅.葛曼葛蘭,你是要…為兄報仇”?

“正是”。

“可否容我自殺身亡”?

“沒門,看箭”。

嗖的一聲,金頭龍骨箭射到,沒入達素咽喉…

…。

從船艙中,一名少女揹著一人跑出船艙,一眼看到甲板上的烏雅葛曼葛蘭。

撒腿就往船尾溜去。

葛曼葛蘭認得這個少女是生死輪迴後的陳團團。

葛曼葛蘭在身後大喊:“陳團團你哪裡去”?

“你不要管”?

“你背上揹著的是誰”?

“不告訴你”。

葛曼葛蘭挽弓搭箭,“你不說我也知道,快快放下皇帝。你…再跑,我射你了”。

陳團團不搭話,腳下使出凌波微步,左一下右一下,飄飄忽忽,看的葛曼葛蘭眼花,弓箭竟然無法瞄準。

一眨眼功夫,陳團團揹著一人從帥旗艦上縱身一躍,跳入大海。

大海煙波浩渺,又從哪裡尋找?

葛曼葛蘭長嘆一聲,騎上金雕,直入雲霄。

海面上

全是被炸燬的清軍戰船在燃燒…。

……

(附:我查了一下網上資料。

此次海戰,清軍輸的極慘,幾乎是全軍覆沒。

十數年內,大清只好實行海禁政策,再也沒有對彭廈用兵。

清軍統領,高階軍官陣亡史載就有八十二人。

一等子爵1人(吳沙)、護軍統領正二品1人(納木色額)、署護軍統領從二品1人(依勒圖)、護軍參領3人、參領1人、署參領6人、佐領1人、王府長史3人、一等侍衛6人、二等侍衛7人、前鋒侍衛3人、三等侍衛9人、侍衛1人、典儀1人、前鋒校2人、護軍校、署護軍校21人、驍騎校、署驍騎校6人、營總2人、男爵1人、輕車都尉4人、騎都尉1人、雲騎尉1人。[1]一共各級將領82員,包括吳沙、納木色額、依勒圖這種前鋒統領、護軍統領最高階別的將領。

最高統帥達素,有說是自刎,又說是死於北京,實際,我不祥。)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山河星圖萬世錄

讓我翻翻詩經

來生不做鬥羅迷

兔兔揹著豬

帶上她的眼鏡

安哥拉

天怒之王

黑野豬臘肉

毀滅中誕生

玄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