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

兩儀殿內,李二與房玄齡、李靖等群臣正“火熱”的開著“內閣”小朝會。

“陛下,既然突厥出動了二十萬精騎,咱們至少也該同樣徵調二十萬大軍前往幷州,才有可能抵住突厥騎兵的鋒銳!”

“李尚書,咱大唐實行的府兵制,兵馬全都分散在全國各地,短時間內要想徵調二十萬大軍前往幷州,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李靖話音剛落,立馬便遭到了尚書左僕射房玄齡的反對。

“不可能也得儘量調兵前往啊,既然決定了與突厥開戰,就該不惜一切代價全力以赴,似你這般前怕狼後怕虎的,不出幾天人家都打到長安來了!”

針對房玄齡所言,程咬金當即出言反駁道。

“程知節,你這是什麼話,老夫又不是不同意大規模調兵,可調兵也得考慮實際情況不是,兵貴神速道理老夫懂,可短時間內根本調不出這麼多人來,你難道還能讓全國各地的兵馬長上翅膀飛到幷州去不成!”房玄齡氣急敗壞道。

“房僕射言之有理,陛下,調兵二十萬太過不切實際,依臣之見,幷州那邊既然還有五六萬兵馬,咱們先儘量調十萬兵馬前往支援再說,反正前期咱們也是以防禦為主,十五六萬人防二十萬,對方還是不擅攻城的騎兵,應該夠用了。”

房玄齡話音剛落,立馬便得到了門下侍中王珪的贊同,他出言向李二提議道。

“若只是簡單的據城而守,單靠李勣手上的五六萬兵馬,就足以抵擋住突厥的二十萬精騎了,畢竟騎兵不擅攻城,另外就攻城戰而言,一般至少需要五倍於敵的兵力,才有可能成功,突厥顯然並不具備這個條件;

關鍵是突厥騎兵移動速度快,完全可以繞開太原城一路破關拔寨直奔我京都長安而來,要應付此等局面,單靠嚴防死守是不夠的,必須主動出擊才行!”

身為文武雙全的馬上皇帝,李二所考慮的遠比房玄齡、王珪等文臣要多,他臉上露出了為難之色。

為了防禦北方的突厥,他刻意讓能征善戰的曹國公李勣坐鎮幷州,並給予了對方五六萬兵馬的統領指揮權,以防敵變。

然而幷州與長安之間的其它城關,並沒有太多兵馬駐防,這也就意味著一旦突厥騎兵繞開了太原城,將勢如破竹難逢敵手。

所以在李二看來,只調十萬兵馬馳援幷州,是根本不夠的,因為騎兵本就比步卒戰力強,更何況對方足有二十萬之眾。

“陛下,自四年前渭水會盟後,這幾年臣一直在想針對突厥騎兵再次南下的防禦之法,只要給我二十萬兵馬,其中包括一萬五千精騎,臣有九成以上的把握能擋住突厥騎兵的兵鋒!”

李靖再次出言奏請道。

“愛卿的統兵作戰能力,朕自然是信得過的,可問題是短時間內要集齊二十萬兵馬,這屬實很難辦啊。”李二面露為難道。

“陛下,臣乃兵部尚書,當然知道短時間內要聚齊二十萬兵馬不容易,可咱們...咱們不是還有北衙禁軍和京畿護衛軍麼...”李靖刻意壓低聲音提醒道。

“什麼,你想讓朕調北衙禁軍和京畿護衛軍馳援幷州,這怎麼能行呢,那可是用來守護京都和京畿地區安危的!”

沒想到李靖竟將主意打到了禁軍和護衛軍的身上,李二眉頭皺的繃緊。

為了節省朝廷的養兵開支,大唐目前實行的是府兵制,兵馬基本都分散在全國各州府縣。

與募兵制不同,府兵平時從事生產,農閒時則從事軍事訓練,基本上能自給自足,不需要朝廷花費太多銀錢養兵,唯有北衙禁軍和京畿護衛軍例外,這兩支兵馬屬募兵制(職業軍人),由國家負責給養。

其中北衙禁軍約三萬人左右,其中就包括了大名鼎鼎的宮廷御林軍,這些人皆為軍中精英,平日負責守護京城,保衛皇帝安全,屬皇帝直轄。

而京畿護衛軍則是渭水會盟後,李二特別組建的一支秘密兵馬,平日主要負責京畿地區(京都周邊)的防衛,名義上隸屬於關內道府兵,可實際上和北衙禁軍一樣由皇帝直接統轄,兵力約為五到七萬人左右。

與李二的反應差不大多,房玄齡、杜如晦等文臣一聽李靖打起了北衙禁軍與京畿護衛軍的主意,一個個臉色也同樣非常難看。

在他們看來,即便幷州失守了,也輕易不能調走北衙禁軍和京畿護衛軍。

畢竟這兩支兵馬可是長安最後的保障,一旦失去了這層保障,萬一突厥像四年前一樣直接殺到長安來了,搞不好整個朝廷都得讓人一鍋端了,這樣代價實在太大。

“陛下,臣當然知道貿然調走北衙禁軍和京畿護衛軍風險太大,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兵貴神速的道理臣不說您也清楚,若咱們短時間內湊不齊足夠的兵馬馳援幷州,曹國公那邊肯定拖不住突厥的二十萬騎兵;

一旦讓二十萬突厥鐵騎殺入關內,到時候別說調集二十萬兵馬馳援了,就是再多調十萬兵馬,也根本擋不住人家的兵鋒,畢竟咱們缺少騎兵,單靠步卒去阻擊,人家一個衝鋒咱們連躲都躲不開,就更別說聚而殲之了。”

面對李二的反對,李靖雖然知道自己的主意不太合適,但還是硬著頭皮開口苦勸道。

“陛下,臣覺得李尚書所言不無道理,另外突厥騎兵善騎射的優勢太明顯了,一般的府兵根本不是其對手,只有北衙禁軍和您花費莫大心血組建的京畿護衛軍才有一戰之力。”

“臣附議!”

尉遲恭和程咬金先後出言支援李靖道。

“嗯...關於調北衙禁軍和京畿護衛軍馳援幷州的事...你們且容朕考慮考慮,先說調府兵馳援的事,李靖,三天之內,最多可調多少府兵前往幷州?”

並未直接給李靖答覆,李二在猶豫了一下後,突然轉移話題道。

“如果三天時間的話,那隻來得及從河東道、河北道、關內道調兵,粗略估計最多能調十一二萬兵馬。”

身為兵部尚書,李靖對大唐各州府郡縣的兵力駐防情況一清二楚,僅片刻便統算出了大概人數。

“十一二萬...其中能調動的騎兵大概有多少?”李二追問。

“最多六千,這還是在各州府願意傾力出兵的情況下,沒辦法,我大唐實在太缺戰馬,一人雙騎的標準下,能湊出這麼多騎兵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李靖面露無奈道。

“六千就六千吧,不管朕最終是否同意調北衙禁軍和京畿護衛軍馳援幷州,朕都答應從這兩支兵馬中湊四千精騎出來,合計一萬騎兵,想來應該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李二衝著李靖許諾了一句後,旋即轉頭看向民部尚書戴胄道:“戴尚書,一旦我大唐與突厥全面開戰,相應的糧草必須供應上,你民部可有困難?”

“啟稟陛下,早前為了防止突厥出兵,幷州那邊新建了不少糧倉,且一直都維持在滿倉狀態,若以幷州為主戰場,那邊的屯糧足可維持二十五萬大軍一個月左右的用糧損耗。”戴胄如實回道。

“一個月肯定不夠,咱們這次是全面開戰,前期以防禦堅守為主,若能守到突厥主動退兵,後期還得全力反攻,至少需要備足半年的軍糧!”李二神情嚴肅道。

“半年...陛下,若是半年的話,那就比較麻煩了,畢竟行軍打仗還需要徵募大量民丁保障輜重供應,這些人也是需要消耗大量糧食的,以國庫現有存糧加上幷州那邊的,最多支撐一個半月。”戴胄面露為難的說道。

“才一個半月,難道現在國庫存糧就只能供應大軍征戰半個月麼!”

“確實如此,這兩年西北大旱顆粒無收,整個北方也都不同程度的遭了災,國庫存糧早都賑災賑光了,就現在餘下的這點糧食,還是從江南幾大糧倉那邊借調過來的,由於根本沒考慮到會在這個時候跟突厥開戰,所以...所以確實很困難。”

“那就再從江南糧倉調糧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的重要性,難道還用朕說!”

“從江南糧倉調糧當然沒問題,可關鍵就怕現在臨時調糧已經來不及了,數十萬大軍和民夫所需消耗糧草數量太大,即便是走水路運輸,那也不是一兩個月內能抵達幷州的。”

“調糧來不及那就買糧,從關內、河東、河北三道就地買糧!”李二直接出主意道。

“買糧也很困難,首先,這兩年整個北方基本上全都遭了災,百姓和糧商手上的屯糧本就不多,其次,買糧需要花錢,眼下國庫空虛,根本沒有多餘的銀錢大批次收購糧食。”戴胄哭喪著臉道。

“國庫沒錢...那就從朕的內帑出!”

早在決定向突厥開戰時,李二就考慮到了缺錢的問題。

若在以前,缺錢必是大規模對外開戰最致命的難題,可一想到昨天秦氏酒莊單日營收破百萬貫後,他立馬就有底氣了。

因為李靖早就跟他說好了,秦家願意將酒莊營收暫借給內帑使用,也就是說只要秦氏酒莊那邊的一百多萬貫錢到位,立馬就能投入戰爭使用。

“陛下,這兩年您已數次從內帑調錢給國庫,現在的內帑應該也不富裕,一旦大量收購糧食供應戰爭損耗,前期所需花費可不是一筆小數目,至少得先投入三十萬貫,不夠還得再加,這內帑能扛得住嗎?”

見李二說話竟這般硬氣,戴胄神色複雜的問道。

不僅是戴胄,房玄齡、杜如晦乃至長孫無忌等文臣,也都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他們都是身居高位的朝中大臣,對皇家內帑的主要營收專案,或多或少都有些瞭解。

眾人很清楚就內帑名下那點產業的“微薄”收入,平日裡連供應宮廷用度都捉襟見肘,就更別說支撐一場大規模戰爭的錢糧損耗了。

相較於戴胄、房玄齡等人,李靖和程咬金等武將則表現的相當淡定。

就是他們主動勸秦瓊將秦氏酒莊收益暫借給內帑使用的,一百多萬貫錢雖然不足以支撐對突厥的整場戰爭,但撐住前期還是不成問題的,畢竟南方糧倉並不是調不出糧,只是需要時間罷了。

另外那一百多萬貫錢,還僅僅只是秦氏酒莊開肆當天的統計營收,後續還會有源源不斷的收入,單從錢財上已經足夠開啟戰爭局面了。

“你們都是朕的心腹,應該很清楚自當年的渭水會盟後,朕便一直在暗中為北征突厥做準備,在軍隊方面,朕力排眾議花費重金組建了京畿護衛軍,連募兵養軍那麼大的開支朕都扛住了,再拿出三十萬貫購買軍糧...咬咬牙應該也能扛得住...”

面對戴胄等文臣的質疑,李二故作為難的應付道。

他沒準備將內帑入股秦氏酒莊的事情說出來,畢竟皇室與臣子合夥做生意有與民爭利之嫌,傳出去不論對皇室還是對秦瓊、李靖等臣子影響都不好,所以最好還是偷偷的進行。

“既然陛下有把握從內帑調錢買糧,那缺錢的事便解決了,就剩下百姓手中是否有足夠的屯糧供朝廷收購了。”戴胄繼續說道。

“這兩年北方受旱災影響,很多地方的百姓都是靠朝廷賑災救濟過活,哪有太多存糧拿出來賣,戴尚書,你民部應該去跟那些有大量存糧的人談,比如世族權貴、富商豪紳等。”李二刻意提醒道。

“陛下,臣派人去談當然沒問題,就怕人家裝窮不願意啊,畢竟財不外露的道理大家都懂,咱也不能強買強賣不是。”戴胄略顯為難道。

“這都什麼時候了,他們敢不賣!咱們按市價買糧,又不是不給錢,朕調一隊御林軍配合你民部行事,誰若敢故意壞朕的買糧大計,殺一儆百!”李二霸氣十足的說道。

感受到了李二話語中的殺氣,戴胄連忙點頭不再多言,尚書右僕射杜如晦見狀,當即話題一轉道:“陛下,既然籌糧之事已經解決,現在最主要的便是選出行軍大總管掛帥,好統領援兵馳援幷州。”

隨著杜如晦提出選將掛帥一事,整個兩儀殿內瞬間安靜了下來。

不同於籌錢籌糧這等瑣事,選將掛帥關係到了大唐與突厥開戰的勝敗關鍵,有道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大唐在兵種與兵力配比上,本就不如突厥佔優勢,所以統帥的智慧與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手握影后系統的我吊打人生交換者

小芬芬

閃婚不孕不育霸總老公,一胎三寶

淺墨卉之

沐蓮小奴家

小凱哥WAN

我竟替身了我自己

涼心不會痛

大道訣

往返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