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甜一大早就出門,是為了吃大同特色的早餐——羊雜粉,據說居民樓下的店就是最本地的味道。

她就隨意的開到居民小區,看看哪家門口賣的,就在哪吃。

據說大同人吃羊雜起源於元朝,也有北魏的,在大同的傳統食品中,羊雜是最古老的,可以說,大同是羊雜產生並發展的源頭之一,一直伴隨著大同人的生活,大同在歷史上一直處於一個半遊牧民族地區,因而有大量的羊下水,這是做羊雜的必備條件,另一方面這裡是個多民族的融合之地。

有純的羊雜,也有加粉的羊雜,就看你先怎麼吃了。

蘇甜駕駛著車子,餘光瞄著路邊,沒開多久就看見一家羊雜湯館,她找個地方停好車。

越靠近店越能聞道香味,這家店的鍋是在店外煮的,一個大鍋裡,紅紅的湯料,裡面燉煮著羊血,上面飄著上一位客人點的粉。

羊雜粉裡的粉用的是土豆鮮粉,看著白白彈彈的,在紅湯裡‘咕嘟咕嘟’的。

蘇甜走向前,“老闆,我要一份羊雜粉。”

“大碗小碗”老闆忙活著手裡的粉,頭也不抬。

她估摸著自己現在的飯量,“大碗”

老闆這時抬頭看了一眼蘇甜,看清點單的人是誰,接著又往鍋裡下了一大把的鮮土豆粉。

“老闆,我可以拍一下你的製作過程嗎?”蘇甜舉起手中的相機問老闆。

老闆很熱情,讓個位置給蘇甜拍攝,笑著說,“你拍嘛!”

蘇甜拍著湯裡看著就很誘人的粉條,接著拍老闆乾脆利落的裝粉,加羊血,再從另一個鍋里加羊雜,一氣呵成。

拍完,蘇甜端著自己的羊雜粉,找個位置坐下。

拿起手機拍幾張,這種紅湯底最能拍出誘人的感覺,誘發口水不自覺的分泌。

蘇甜在粉裡澆了一圈醋,她看旁邊的人都這麼吃,有的加的更多。

用筷子攪拌一下,先嚐一口粉,土豆粉色澤鮮亮,很滑嫩,入口軟糯微彈,有點嚼勁,帶著湯底的香辣跟醋的酸味,酸辣酸辣的。

羊血一直在湯裡煮著,很入味,鹹辣沒有什麼異味:羊肚羊腸,香辣有嚼頭;羊肝鹹香味美。處理的很乾淨,沒有怪味跟騷味。

湯裡放了羊尾油,油而不膩、質醇味美,羊雜湯吃到肚子裡,味道鮮美、驅走了清晨的寒氣,胃裡暖暖的,整個人都舒展了。

吃完啟程前往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石窟旁有武州川自西北流向東南,地形跟北京恭王府有些相似,都是吉地。

石窟開鑿於魏晉南北朝的北魏時期,北魏時期佛教盛行,卻在太武帝拓跋燾時期遭遇了一場空前的滅佛運動,史稱‘太武帝滅佛’,直到文成帝即位後,下令恢復佛法,佛教再次興盛。

此時有一位名叫‘曇曜’的僧人,為了使佛教永存,提議‘鑿窟雕佛’還為了迎合皇權將佛像雕刻稱北魏皇帝的樣子,宣揚‘皇帝即如來’的思想。這就是雲岡開鑿最早、氣勢最恢弘、象徵帝王的曇曜五窟。

前後修建60餘年,現存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4個、各類佛教人物造像59000餘尊。

不過下令滅佛的太武帝拓跋燾,在六年後,暴斃身亡,有人傳言是因為他滅佛導致的因果報應,但是翻看北魏歷任帝王的死亡年齡就會發現,太武帝拓跋燾居然是活的最久的那一個!!!

蘇甜開了大概一小時左右的車程到達雲岡石窟的景區入口處。

下車後,可以看見入口處建的也是古色古香,一排闕門林立,是古代城牆豁口兩側的崗樓,但是一般闕門是一對一對的,景區是三個,應該是為了方便遊客出入多建了一座。

買票進入景區內部,蘇甜來到的是曇曜廣場,是為了紀念第一個開鑿石窟的北魏高僧曇曜而建。

院子整體是仿魏晉時期的風格建造的,南北各開一門,東邊是戲臺,西側為景區大門,四周圍以迴廊,院中塑有‘曇曜’的雕像。

她認為,這座仿古的建築是她目前見到最正宗的一個。

接著往裡走,踏上佛光大道,左右兩側有13對‘大象馱塔’的造型,塔身雕刻的是穿著鮮卑服飾的北魏供養人形象。

馱塔的白象,也不是普通的白象,蘇甜走進看它的兩側各有三根牙,是六牙白象,它傳說是佛祖釋迦摩尼的母親在懷孕前夢見六牙白象口吐蓮花進入腹中。

邊欣賞裡面的建築邊往前走,不得不說這個景區建的還比較講究,因為裡面除了石窟,其他都是後建的。

蘇甜遠遠的就看見兩尊菩薩手持寶燈,面容柔和,站在路的兩側。

菩薩手上拿的可不是‘寶蓮燈’,走進觀看是‘博山爐’突然讓蘇甜想起了博山菜、博山炸肉。

迴歸正題,博山爐是一種香爐,點燃內部香料後,煙氣從鏤空的蓋子裡飄出,形似海中仙山‘博山’而得名,還有就跟山東的博山有關係了,據說是因為漢代的香爐多產自博山而得名。

不過以她目前的視力,抬頭目測菩薩手中的爐子沒開孔。

走著走著就到了靈巖寺,寺廟的山門是六柱五間的單簷廡殿頂建築,正脊的末端有鴟吻,脊上有鳳鳥紋和火焰紋,中間那隻張開雙翅的是金翅鳥,看著很神氣呢!

山門裡供奉的是交腳的彌勒菩薩,整體仿造的是北魏時期的寺廟風格,而北魏時期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佛塔建造在寺廟的前面,是以佛塔為中心。

在塔的周圍的欄杆上,有遊客掛的祈願牌,蘇甜也掛了一個祈求家人朋友自己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塔的旁邊是千佛殿,未進入殿內,蘇甜以為裡面供奉了上千尊佛像,實際裡面供奉的是一佛二菩薩。

為什麼叫千佛殿,猜測是因為正中間的佛像身上的雕滿佛像的衣服。

再往裡走,就是大雄寶殿,最特別的是它屋脊中間的有個人像的圖案,比較特別,蘇甜頭一次看見屋脊上是這個圖的。

“統子,你知道那是什麼嗎?”

101:“是‘灌浴太子’圖,來源於古印度嬰兒出生後,為除汙穢取恆河水為其沐浴,還有的等你進到石窟內就知道了。”

蘇甜只能帶著一知半解,在景區裡觀賞,朝著石窟邁進。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嘿,穿越了

藍色小風扇

暗戀終成正果

跟哥私奔吧

帶著吃瓜系統在七零年代橫衝直撞

七柒米

就這樣的愛

被遺忘的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