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夏金花點點頭,經過司南這麼一問,她也明白了司南的打算,這是要趁亂抓一個瞭解公海醫療船位置的人了。

園區的槍聲時不時仍會響起,司南凝神靜靜觀察了整個園區,發現這裡的陰氣洶湧起伏,如同海浪般的向四周湧去。

慘死的人越多,這股陰氣就愈發濃郁,屆時沒準還會滋生出幾隻麻煩的鬼煞出來。

若是平時,園區爆發的這場悲劇,冥界方面肯定會收到資訊的。這般陰物禍亂人界,冥府完全可以參手處理解決,再不濟也會告知人界的陽使,莫要為冥界再添幾個註定留置在黃泉雨下的悲魂了。

可現如今傳送臺出了故障,除了他自己經歷過的餓鬼道,司南也沒見識過別的能傳送到人界的通道。現如今園區陰物盛行,新魂也進不了冥界,司南都不得知道,冥府和陽使是否能知曉這裡的情況,能否及時趕來收治極陰地。

對了,新生陰魂去哪裡了?

司南凝神掃視了四周,園區的路燈像是被什麼影響而閃爍不定,光線暗淡不明,他也沒有看到什麼新生亡靈。

難不成傳送門又恢復了?

司南抬起頭看著高空,腦子裡考量著傳送門恢復的大概可能性,但這情況他現在很難驗證,也許只是因為他現在本身還未恢復大成的實力讓他還不能有陰陽眼那般神通,來見到純靈體的生魂和能量體的傳送門。

多想無用,司南收回了心思,當下是醫療船上的活人和行政樓的新人比較重要。據他所知,領導層的宿舍並不在行政樓,但那位高調的瑛姐,在行政樓整整佔了一層樓來改造成了自己的宿舍。

他這段日子所接觸到最大的領導,就是劉老虎之外的瑛姐了。

探明園區大道的情況,司南領著夏金花,謹慎又快速的穿行過了不見行人的院區,靠近了行政樓大門。

整棟大樓零零落落亮著燈光,槍口噴吐出的火光時不時閃耀,流彈穿透了幾塊落地窗,細密的裂紋鋪在了玻璃之上卻沒掉下來。

司南聽著樓裡的動靜,不禁有些後悔帶上了夏金花過來,但如果不帶她,園區裡又有什麼地方是安全的呢?

自動化玻璃大門在司南靠近時仍沒反應,像是遭到了什麼故障,但好在有一扇門玻璃洞開了一大塊口子,恰好能讓司南他倆從容跨越過玻璃缺口進入了大樓裡。

大廳裡陰暗暗一片,夏金花跟在司南身後,一眼就瞧見大廳正中一道巨大的身影,驚得她趕緊捂住了自己的嘴,沒讓嘴裡的那聲“媽呀”發了出來,然後一把拽住了還在往前走的司南。

司南警覺著看向夏金花,見她一臉驚慌,還指了指他前方,司南迴頭看時,不禁啞然失笑。

“那個是關二爺雕像。”

聽著司南柔聲說道,夏金花此時也反應過來,確實每次來上下班時,經過大廳有個銅鑄雕像關二爺,她過於緊張,居然忘了。

看著司南又回頭看她,夏金花不禁窘迫地紅了臉,身為一個國家特別警用人員,她什麼大場面經歷的也不少,此時卻被一個雕像嚇得失態,而這司南居然還回頭要嘲笑……

司南迴頭瞥了夏金花一眼,當即抬起手把神色複雜的夏金花腦袋一巴掌推到邊上,隨後司南一個快速的轉體,一條腿閃電般彈出,踢飛了一道人影。

夏金花被這一巴掌推的差點摔倒在旁,還沒反應過來就看見了有個人影重重飛落在玻璃門上,頓時壓碎了玻璃門更大的口子。

然而那個人並沒有叫疼,掙扎著在碎玻璃門處扭動著身軀,卻被玻璃剛好卡死了身子。夏金花注意到那人的頭前,地面出現了幾道黑影,她視線上移,才發現了玻璃門外接近了幾個踉踉蹌蹌的人。

“我們走。”司南拉回了夏金花,這幾個只是被陰氣灌進了屍體而漸成的凶煞,喜歡追逐著活人的生氣,沒什麼智力和思想,對他兩不構成威脅,但司南也不想和好幾只過於糾纏,免得誤了救人時機。

司南拉著夏金花跑向電梯,按了按鈕,看到了電梯顯示下行。他等著電梯,轉頭看向大門,看到有兩個凶煞穿進了玻璃門缺口,但被卡在門口的那位手忙腳亂的絆倒了。

也看得夏金花又無語又疑惑,這都是什麼玩意,鬼不鬼人不人的,但她也沒問司南,園區裡的人現如今死傷慘重,像是完全沒做好應付這些奇怪的敵人的準備,她認為司南也是一腦子的問號的,畢竟才只是個看大門的人。

既然夏金花沒問,司南也懶得費口舌主動解釋了。他收回視線,在大廳正中的雕像上停留了一眼。

關二爺偉岸的身軀屹立在前,威風凜凜的鎮守一方。但司南注意到,那把武聖標榜的聖器冷豔鋸,也就是青龍偃月刀,握在關二爺的手裡只剩了個柄,刀頭卻不知所蹤。

司南看到此處,眉頭微鎖,但一下又便又恍然了。有道是天作孽猶可違,而自作孽不可活,這個園區的人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甚至殘害同胞,所動的手段無不用之所為。如此的利慾薰心,是得以上天不佑,神明不庇。

電梯門開啟,地面上卻有一把半自動步槍,司南愣了一下,領著夏金花進了電梯,此時玻璃門的幾隻凶煞踱步趕到了關公雕像的邊上,張牙舞爪卻又無可奈何的看著還有一段距離的電梯門關上。

夏金花蹲了下來,拿起那把步槍熟練的拆下彈夾看了一眼,驚喜的發現彈夾是滿的,她將彈夾咔地安了回去,拉動槍擊,再下了扳機處的保險,站了起來,將步槍下斜抱在懷裡,更顯得英姿颯氣。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崩開局:從死囚到人族戰神

百刀

名偵探柯南之名推理小說家

落雪沐卿

楊風止的新書

楊風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