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今天如何讀老舍從哪裡開始呢?因為在文中好像提到關於皇帝餓肚子的事情。就從這裡開始說起吧。

皇帝怎麼可能餓肚子呢?每日一食三餐,餓了還可以加餐。也可能頻繁的加餐,對黃帝來說是一件很沒有面子的事情。所以一般情況下,還是很榮榮的一日三餐。因為只有生活中很有規律的運作之下。皇帝的心情狀態才是連續的。比如皇帝的一日三餐。假如突然出現什麼緊急情況,又或者有什麼突發事件,沒有在正餐的時間,完完整整的,把飯吃完。就會在心情上出現一種極度不舒服的感覺。這種感覺會出現到荒唐到什麼程度呢?好像在我的一本小說裡面。將來應該有這麼一個人物。假如一頓正餐沒有吃好。他的身體會迅速塌下去。彎腰扭身,低頭。好像要暈倒的樣子。假如有東西可以依靠的話,他會假裝頭埋在胳膊裡面做休息的狀態。好像要不這樣做的話,馬上就會暈倒在地上一樣。就因為沒有吃一頓正餐。可能老舍筆下的皇帝也會出現這樣一種心裡極度不舒服的形象狀態。畢竟啊,皇帝,一國之主啊,會出現吃不飽飯的狀態。想想也是一種非常害怕和恐懼的事情。

但是後來發生的事情。比如北京由首都變成邊塞,再變成異域。北京變成了北平。這一系列的變故之後。皇帝的一日三餐,還能那麼愉快的吃下去嗎?

這也影響到了八旗的各族的生活狀態。皇帝繁盛的時候,不管哪一族裡面,用一種比較極端的說法就是。“打死打殘也在一個鍋裡。”家大業大有那種能力支撐族裡的日常生活開銷。但皇帝都一日三餐出現了不正常的狀態。八旗的族人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變化。族規裡面也沒有了嚴格的規定。自願的情況下也可以搬離組群。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老舍的家人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了搬遷。根據文章裡面說的是,每次搬遷空間都會相應的變小。但是具體的想不起來。當時是一個什麼樣的情形?

但是用現在的說法就是。剛開始可能擁有一個海島。海景房,海景別墅,沙灘游泳池。但是情況不允許的時候,就在住在小區別墅裡面。小區別墅情況不允許的情況下,就住在普通小區。普通小區不行的話,就獨立的民房。獨立的民房不允許的情況下,那只有是租房。想一想當時的情形,應該和現在這種建築的模式有一些異曲同工之處吧。反正大致就是這麼個意思。如果這個情節只是在搬遷的話,可能也沒有什麼意義。這種搬遷是不是和孟母三遷有相似的地方呢?比如孟子的母親,第1次是住在墳地的旁邊。孟子和小朋友就學著哭喪的情景。然後又搬到了市集裡面。孟子居然學人家做生意和殺豬宰羊的場景。後來又搬到了學校旁邊。見到了一些禮儀往來,然後跟著學了起來。搬到此處之後,孟母就沒有在搬遷。出現了孟子這個偉大的思想家。也許當時老舍母親搬家的目的,也就是想讓老舍成為人民的藝術家。因為在最終的搬遷之後,一步步的人生慢慢崛起。老師最終成為了人民的藝術家。

然而在出現人民藝術家的時候。故事的進展總會出現矛盾糾葛衝突。又出現了第2個故事角色魯迅。兩個人總是比較著出現。不知道是作者的有意為之,還是在現實中確有其事。

魯迅寫的是農民和知識分子。老舍的就是市民和皇族。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很大的差別。但是為什麼要把他們兩個放在一起呢?中國曆朝歷代的變革。很多歷史朝代的皇族都已經無法考證它的具體形態。魯迅是不是也是這樣其中的一位?所以拿他和老舍做對比。老舍的年代比較接近我們現在的生活。各種形態還是能夠得到比較全面的資訊。難道說他們兩個都有比較強大的背景資訊?

當然這些背景資訊只是一個興趣點。老舍筆下的人物多是以市民形象出現的。比較的親和友善。比如其中好像有一篇文章,就是寫這樣一個人。說假如有人和他在某個地點進行會談。大概要等個一小時或者兩小時。因為他在路上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態。幫助別人尋找丟失的小貓小狗。碰見修車的幫忙給人家修車。有時候碰見巡警還抽抽菸聊聊天。然後碰見打架的在勸勸架。一路走下來總是處於繁忙的狀態。有時候約他的人等不及了,就在路上去找他。準能發現有什麼事纏住了他。但瞭解之後,多數是他自願為之的。

文章行進到這個地方,人民的藝術家已經當之無愧。是我們值得學習的榜樣。我們都是普通的小人物,沒有那麼多的經國之大事。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尋常人尋常事。所以在這本書裡我們就會找到一個很好模仿的樣本。所以這是我選擇閱讀這本書的目的和意義吧。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罪惡載入中

善惡罪徒

塵起花落

愛小藝

【綜漫】月津見姐弟回收便當

明月如初

異界搬磚,我暴富了

野樹梨

只是碰巧

仰漫叨叨

我靠發瘋火遍全網

狸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