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原來如此。”

蘇文合上手裡的《真實之夢·基於榮格心理學的夢境例項分析》。

端起桌上的水杯稍微抿了一口。

剛剛經過40分鐘的閱讀,他大致明白了這本書的內容,以及副院長的關注點。

這本書的編寫風格,明顯分為4個階段拼湊而成。

第一階段

作者楊志剛自稱發現了一個奇特的,關於孩子的夢境的特例現象。

參與課題研究的孩子,某天突然做了一個奇怪的,關於自家陽臺的夢。

原本他以為那只是孩子天真的幻想,但隨著一通檢查做下來,他發現,那並不是孩子為了引起大人注意而胡說的東西。

簡而言之,人通常是不會記得自己做過的夢的細節,但那孩子不一樣。

她記得十分清楚,不論是其中有幾棵盆栽、地上有多少塊磚,每次問她的時候,

她都沒有錯漏的回答了出來。

如果只是編造的,一個孩子是不可能在那種無關緊要的事情上記得那麼清楚。

不僅如此,經過一段時間的後續研究後。

他發現這孩子不時還會再度夢到那個和她家陽臺差不多的地方。

並且隨著更多次夢到那裡,她慢慢開始能接觸到更多夢境範圍了。

她先是在夢裡開啟了陽臺閣樓的門。

再之後是連線著陽臺的臥室...再之後是整間屋子。

而令楊志剛驚訝的地方在於。

陽臺的那個閣樓,平時是用鎖給鎖上的。

按道理來說,那孩子不可能知道閣樓裡面放著什麼。

但她偏偏準確的說出了閣樓裡收藏的廢舊收音機、媽媽的鞋盒、一些裝修時留下的瓷磚。

他意識到,那孩子口中所說的,關於夢境的存在,有可能是一種觸及了人類集體潛意識研究的重要課題。

第二階段

關於這項特殊夢境個例的深入研究。

最初那孩子發現自己被困在一個沒有人的陽臺上。

玻璃門也打不開的時候,也是哭過很長時間。

甚至這種害怕被困在陽臺,被困在無人的小區域的情緒也被帶到了現實,也因此讓她的家人發現了這種異常狀況。

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輔導後,這孩子稍微適應了一個人在夢境世界的獨處。

當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她發現自己可以進到屋子裡,雖然家裡沒有人。

但相較於小小的陽臺,總還是要安心一些。

“她說那邊和這邊的家不太一樣?

更老,更舊,玩具上也散發著不好聞的氣味。”

記載這部分內容和分析的時候,顯然作者對於這一特殊的夢境案例,有所好奇。

如果是這家人的集體潛意識構築成一個夢境的話。

夢境中的物件應該和現實保持一致才對。

有差異的不僅是屋子裡的一些東西。

根據那孩子所講。

在窗子外面,是一陣濃厚的看不清其他東西的迷霧。

作者不太確定這個夢境最終是否會擴大到外部世界。

從中間部分的內容來看。

蘇文能明顯看出楊志剛在此時的內心糾結。

是暫停研究,把孩子治好,還是繼續觀察...

這種從未有過發現的個例,實在太過少見。

要不要放任這種狀態繼續延續下去,顯然他選擇了後者。

當然也不排除他嘗試過對孩子進行治療,但治療並不成功。

總之,書籍部分來到了第三段。

這部分內容是最少的。

在這一階段,楊志剛嘗試著在現實世界對於那孩子的生活環境進行了改變。

來研究夢境之中的環境是否發生變化。

而結果是...一半一半?

楊志剛發現,有些物品在現實增加或者移除的話,在那邊世界會發生對應的變化。

但更多東西則是影響不大。

比如桌椅床鋪這些東西全部換掉,那邊世界仍然是舊的傢俱。

但是買到新的玩具放到家裡,那邊世界有時也會出現對應的玩具。

甚至在玩具中藏匿的紙條,這孩子也能準確的按照研究指示,在那邊世界拆開玩偶的線頭,發現上面畫的圖案。

第四階段

楊志剛讓這孩子嘗試與更多人接觸。

截止到第四階段為止,那孩子都是獨自身處一個世界。

他比較好奇,如果那個世界是由人類共同的潛意識構成,如果這孩子與更多人接觸的話...

是否可以在那個世界接觸到更多以沉睡的潛意識人格的其他人?

如果在那邊世界接觸到其他人,並對其他人有所影響的話,現實世界是否會有對應的影響發生!?

到第四階段的時候,蘇文從文字裡看到的是瘋狂。

“一定發生了什麼事”,這是蘇文的第一感想。

第三階段到第四階段之間好像發生了什麼事,促成了他想要加快研究一樣。

“那一天,她告訴我,有人在敲門...”

這門書的內容停留在了這句話上。

與其說這是一本研究性質的書籍。

倒不如說,這更像是一本帶有研究日誌的某種第一人稱記敘小說。

故事還偏偏斷在了中間部分。

之後肯定發生了些什麼。

但楊志剛卻沒有編寫進這本書裡。

副院長在最後一頁也同樣用紅色圓珠筆寫下了評語。

“很有趣的故事,但在學術上並不嚴謹。”

在這條稍顯輕鬆的評語下,不知多久之後,副院長補充了一條標註。

“改天得問問他之後的研究是什麼情況!”

......

整本書看完,雖然書上並沒有記敘詳細的身份資訊,但對於蘇文來說,這個參與研究的孩子的身份再明顯不過,就是楊志剛的女兒楊晨曦。

一切的起源是那個小女孩?

這種可能性之前已經有考慮到,尤其先前和陳醫生去看望那孩子的時候,她的表現也明顯接觸過另一個世界。

但問題是...為什麼?

為什麼那個世界和這個世界的聯絡會依託於一個孩子發生?

這本書裡關於楊晨曦為什麼會夢到另一個世界的記敘表現得十分模糊。

說什麼突然發現一個孩子的特殊表現,正好是非常優秀的研究課題。

如果楊志剛是被邀請參與調查某個課題的話,這種情況倒也還說得通。

可偏偏你一個心理學研究者的家裡,孩子突然表現出了異於常人的表現。

而你又剛剛好發現了她身上的異常之處。

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但都撞到一塊的可能性未免也太小了。

書籍開篇模糊掉的內容,簡直像是一種心虛的刻意為之。

到底是他發現了某種現象,還是他意外促成了某種現象?

還真不好說。

這起事件或許最初源於那孩子,但是...

在家中失蹤的楊志剛明顯更加可疑。

畢竟整本書的內容都是他在編寫,這本書中有些內容和細節...他進行隱瞞、置換的可能性不是沒有。

想來他應該已經在那邊世界了吧,他不可能是突然接觸到那個世界後就立即失蹤了。

這其中肯定也有一個過程。

這些他都沒有記載到書籍之中...或者說,這就是他沒有繼續寫下去的原因?

按照副院長接觸那個世界的事件來看,副院長髮現問題時,楊志剛早已經失蹤。

也就是說,副院長意識到了,如果能在那邊世界找到他的話,關於這個事件,還有斷絕這種聯絡的方式,說不定就有辦法了。

雖然不確定副院長這種思路是否正確。

但既然支線任務與副院長相關...這種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

蘇文把手裡的書籍放下,準備趁著戴杉還沒過來,再看看那兩份病人的病歷。

【聆聽檢定透過】

此時耳邊卻是聽到,走廊那頭傳來了喘氣聲。

應該是戴杉爬樓比較累吧。

蘇文轉頭時,目光無意從電腦監控螢幕上滑過。

“不對...來的人,不是戴杉。”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緣系開封

沐藍汐月

穿成惡婆婆後,我爆紅娛樂圈

阿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