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本領,我來領教!”

褚燕大叫一聲,隨即身形一晃從側襲來,身法翩然,張梁不曾注意被他虛晃一招,扔出一把木屑遮住視線,衝出了屋外。

“吾從鄉逃命,以搶劫財貨換取一家住所,不想遇見此等猛士,若被擒住恐有性命之危,暫且走脫,日後再做計較!”

褚燕衝出房門到院中,卻不料又撞見兩個好漢,與那屋中猛士樣貌多有相似,十分驚懼。

張寶見狀笑道:“三弟粗心,怎讓人逃走了?”

“我今認栽,西廂房中有財貨數千供三位好漢享用,且放我一條生路。”褚燕道。

一邊說,一邊碎步小移,見離得近了遂射步而來,直取張角咽喉,只因他身形較二弟瘦弱以為好欺,想要擒為人質。

“嘿,這廝心眼甚多!”

張寶大怒,只見他面色一紅,竟然張口噴出火焰來,頓時燒到褚燕身上衣物燃起,倒在地上打滾。

“褚燕...啊,原來是這廝!”張角這時終於想起是何人了,說起來與自已也大有淵源,於是雙手一拍憑空落下一股細雨將他身上火給滅了。

此刻褚燕十分狼狽,見這二人竟會法術,連忙磕頭道:“仙人恕罪,小的有眼不識泰山,還望仙人開恩!”

這時張梁從門中撞出,將他揪住道:“直娘賊!耍陰招?”“三弟,且將人放下,把其餘盜匪都拿來。”

不多時,褚燕連同屋中屋外的八九人一起被捉到院子中跪著,院牆外這時聚集有眾多村民前來觀看。

而褚燕此時見張角沒有殺他的意思,也起了念頭,想要投靠。

“你犯下殺人之罪,乃命犯,我豈會留你?”張角道。

褚燕道:“仙人容稟,某雖是潑皮無賴但也不曾隨意殺人,是那小吏欺人太甚,見我兄弟們低賤數次索要錢財,難以苟活方才殺之!”

張角點頭:“如此倒也說的過去,那其餘人可有作奸犯科者?”

“多是良人,因田地房屋被佔成了流氓方才隨我。”張角聞言仔細審視幾人,見無人眼神躲閃便暗自點頭,如今他要錢沒錢,要人沒人,這褚燕大小也算個人才,倒是可以先收入麾下。

隨即便准許幾人投靠,張家也算是稍起門楣。

村民見狀紛紛贊之,這夥人一看就不是什麼好人,原本買通了亭長落戶在村中,大家生怕那天半夜被人砍了腦袋劫了財貨,但又懾於其人多兇厲不敢得罪,今日被張家三兄弟擒住降服那便無礙了。

所謂鄉黨便是如此,同鄉之人天然便有好感,如曹操、孫策等在家鄉起事一呼百應,張角三人頓時便在村中有了偌大名聲,紛紛稱讚。

後又有同村張阿牛與幾名村伴來投,張角查驗過身份後也都收下,並讓三弟張梁傳授他們一些武藝。而他則與二弟時常搖著鈴鐺在附近村社遊走行醫,治病救人,順便看一看這漢末的天下。

時天下大旱,鉅鹿郡內百姓收成大減,然各處貪官汙吏,士紳豪族依舊貪得無厭,致使盜匪四起,時常劫掠村莊。

這一年五月靈帝改年號為熹平,是為熹平元年,張角正二十歲,從弟張寶十九,三弟張梁十六。

七月,有人於皇宮朱雀闕上書‘天下大亂,曹節、王甫幽殺太后,公卿皆尸祿,無忠言者’的大不逆字樣,十一月,會稽郡許生父子造反稱陽明皇帝、封越王、大將軍,十二月,鮮卑叩關雁門,匈奴劫掠九原,天下亂象漸顯。

這些都是張角遊醫各村而打聽來的訊息。這天回到家中,只見院中二十來人正赤膊打熬身體,二弟張寶近前道:“大哥,家中錢糧快耗盡了。”

習武最是耗費錢糧,這二十來人每日吃的可不少,張角雖然行醫用符水花費不了什麼,但也沒什麼進項,都是些窮苦人家哪有多的錢財。

“不妨事,這些日子我在外行走也打聽得差不多了,明日讓眾兄弟一起出去,剿除那些山匪,既是安定一方民生,亦能取他們的不義之財。”

他腦海中雖然有些賺錢的門路,但沒有本錢也是白搭,所謂殺人放火金腰帶是也。

自知曉鉅鹿郡內山賊橫行他便萌生了主意,漢末諸侯多以討賊起家,不過討的是他這個黃巾賊,不過如今他不想再弄什麼黃巾起義,此舉其中因果太重,他決議是先成名望,後得朝俸,彼時進退自有根據。

故此這第一步便是討伐鉅鹿境內匪盜山賊。

翌日,眾人帶上乾糧和水,手持五花八門的鐵器,在張角三兄弟的帶領下出村行事。

剛出二十里,便見山上衝出四五匹馬來,身後還跟著五六十餘的嘍囉,衣衫襤褸、面色枯黃乾瘦,手中拿著樹枝鋤頭,這便是大部分盜匪山賊的模樣了,原本都是村農。

當先領頭的頂著不知從何處撿來的頭盔,打馬上前道:“呔!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若得此路過,留下買路財!”

張角一指:“誰去斬他?”

褚燕肩扛彎刀走出道:“大哥,我來!自上次敗給張梁後這段時間他可沒少吃苦練習武藝,又拼命打磨身體,比之前不知提升了多少,正好試試手。

“黃口小兒,看我將你剁成肉醬!”

山賊首領大喝一聲,拍馬提刀衝來,褚燕則飛奔而去,順勢一滾躲開刀鋒,肩上彎刀勾著馬腿噗嗤將其砍翻。

將人摔在地上七葷八素,再上前一刀剁下頭顱,一合斬殺。

張角隨即揮手,眾人紛紛撲殺上前,眾山賊本想抵抗卻頓時被砍死幾人,根本沒有多少戰鬥力。

隨即將山賊的鐵器和馬匹收繳,找到了這些山賊的藏匿地點,但也沒什麼錢。

“飛燕,以後可不能砍我的馬了,我是讓你斬那山賊,你砍馬做甚。”山道中,張角騎在黑豹上說道。呃,好。”

這一日,眾人行百里地共遭遇四撥山賊,多者七八十人,少則二三十,盡數剿之,得馬匹十餘,錢財數千,另有糧食百石。

不過半數被張角散與附近村民,其餘則供養已身,接連數日,遇賊殺賊,遇匪除匪,可謂是以武藝定太平,施符水安民生,各村多有義士來投,隊伍不知不覺有百餘。

而張角之名也迅速賢達於郡中公卿,鄉人交相稱讚。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拳能打死呂布,你管這叫謀士?

雨師yy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