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八日上午,懿州城北一座山腳下。

連續睡了一天兩夜的小遼王朱植終於在刺目的陽光照射下醒了過來。

醒來後,他先是喝了一碗羊肉湯,又伸了伸懶腰,再就是長長地放了一通臭屁,標誌性地向眾人宣佈:本王安全無恙。

醒來後的朱植好像透過沉睡進行超級充電的機器一樣,一如既往地進入瘋狂工作模式。

他首先和張石、火真到前面的山上轉了轉,現場查勘了前幾天作戰的地形,發現這山勢不僅險要,山上還有一段年代久遠、十分殘破的城牆。

他不禁一陣感慨:“當時要不是山上有人提前開槍預警,我和金山伯估計都要成為蒙古人刀下鬼了。如果蒙古人學會了操作這火槍,據險扼守,即使把懿州的全部明軍拉過來,也攻不下這山頭。”

張石答道:“蒙古人逃跑時,不僅遺棄了在雙遼城下俘虜的幾個明軍,也遺棄了幾個元軍傷兵。”

遼王問道:“你們問出什麼結果了嗎?“

張石答道:“問出來了。元軍這次次南下帶隊的是納哈出的孫子哈拉章,攻擊雙遼失利後,本來是準備偷襲廣寧的,但被薛臺幾個手下故意帶錯了路,才帶到了懿州。他們不僅在山上提前開預警,還故意讓元軍給火槍加大裝藥量,引起槍支炸膛。元軍雖然繳獲不少火槍,實際沒起到多大作用。”

朱植再次感慨道:“這場勝利來得實在是太僥倖了,多虧了我明軍士兵忠誠而且機智,身在曹營心在漢。回去後,問清名字,都提拔一級。”

張石卻有些為難:“蒙古人逃跑前,把他們的腿都砍斷了,恐怕不再適合當兵了。”

遼王帶著眾人已經登上山頂,豔陽高照,山上已是一片鬱鬱蔥蔥,極目遠眺,本應心悅神怡,但是張石的話好像讓他心裡壓了一塊巨石,半天不再言語。

他在山上轉了大半天,又問明瞭此處是燕山東段的魯努爾虎山,漢語意思為脊樑山。腳下這位山峰叫東駱駝山,和對面的西駱駝山分列懿州通往塞外的古道兩邊,離懿州城也只有四十來裡,地理位置十分險要。

他就對大家說道:“這山上的長城應該是戰國時期燕國大將秦開所築內長城,再往北一、兩百里,才是燕國的外長城。當年燕國正是依託這兩道長城,有效抵禦了北方胡人的進犯。如今大明國力方強,這防禦總不能還不如當年的諸侯國吧?”

眾人連忙點頭稱是。

過了一會兒,遼王突然話鋒一轉,又問張石道:“那個開槍向本王預警計程車卒叫什麼名字?”

張石答道:“叫魏二狗。”

古代窮人家不會給孩子取名字,大多取的是阿貓、阿狗之類的賤名。

遼王沉默了一會,說道:“到時候在這裡建一座關隘,就叫魏家嶺關,再建一塊碑石,把這個大明勇士的事蹟刻在碑石,讓駐防將士和往來商旅共同瞻仰。”

張石連忙點頭稱是。

後來,他果然在懿州以北的努魯兒虎山各交通要道增設了幾處戍堡,以百戶為單位駐紮巡邏,其中最大的就是魏家嶺關城。

接著,遼王捋了捋思路,又吩咐道:“參謀長,回頭你要組織人力逐年修補山上的燕秦長城,設立一系列烽火臺,然後北出一、兩百里,沿燕國外長城遺址,在科爾沁草原南緣設立幾處騎兵警戒陣地,進一步擴大懿州的預警空間。”

張石答道:“這個我馬上去安排。”

遼王卻又說道:“不必那麼急,這些事情利用農閒時間去幹就行了。眼下遼東的中心任務是春耕,春耕第一要素是人力。”

由於張信留在廣寧主持春耕,所以張石就在回懿州的路上代為報告了一下開春以來一個多月的春耕人力組織情況。

二月初,水師從山東接來了去年送回去的兩萬流民及其家眷,共有一萬八千多戶,六萬多人。這給遼東帶來很大一股新鮮血液。

張信暫時將他們分成兩部分,會種水田的六千戶先在蹇義的盤山右屯衛繼續開挖運河,同時為種植水稻作準備。

不會種水田的約有一萬二千戶又分成三部分,兩千戶留在遼王府種地,五千戶發往郭鎮的黑山後屯衛,五千戶發往瀋陽以西的新民屯衛。這樣算是基本解決了三個屯衛的兵力問題。

與此同時,從山海關方向又陸續來了一萬多戶移民,鐵炫留了四千戶在當地,充實了錦州的左屯衛。另八千多戶又分成兩部分,分別發往遼陽以北的石城定遼前屯衛和遼陽以東的紅崖子定遼後屯衛。

進入三月份後,內來的移民明顯沒有二月份的多,也有兩千多戶。陸路來的,張信就把他們都把留在廣寧府,經營種遼王的十萬畝王府私產。水路來的,張信就通知黃湜把他們暫時留在遼陽城。

因此遼西和遼南的屯墾都開展得比較順利。

接著,張石又報告了軍事方面的情況:

“去年回山東和應天過冬的遼海水師船隻已經返回遼東,只有吳傑親自帶領的六條大船自從押送戰俘隨楊文大軍南下後,至今沒有音訊。”

“瀋陽以東的女真各部,自得知鎮守瀋陽的瘟神朱大能和鎮守開原的宋忠帶領精銳出征後,多次騷擾了瀋陽、開原和銀州等城,最遠處打到了遼陽城,對明軍造成的人員傷亡不大,但影響了春耕的進度。”

“我本來制定了一個對女真人的清剿計劃,突然接到曹楚材從雙遼發來的飛鴿傳書,只好暫停清剿,轉而應對元軍小股部隊的偷襲。看來,這女真人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朱植聽了後,仍然沒有表態。現在工作千頭萬緒,他得好好思考,好捋捋再說。

下午,遼王回到懿州,重點檢查了這裡的春耕情況。

徐德並沒有去遼陽支援遼陽的書呆子黃湜,而是繼續留在廣寧和懿州兩地,專心致志地搗鼓那土豆、玉米、紅薯、花生等稀奇之物。

徐德總覺得,他對這些後世精心培育的優良作物也不是太瞭解,沒有兩、三年摸索總結,是達不到最佳產量的。

去年的種糧勞模評比,李喜旺和宋才都出盡了風頭,自已就落了個酒神的名頭,今年一定要充分利用好經過後世培育改良的種子,也要帶出十大土豆勞模、十大紅薯典型來。

他現在已經基本摸索出土豆和紅薯的一年兩熟套路來了。還在正月裡,他就在廣寧城裡琢磨,利用大軍離開後閒置房屋裡的暖氣開始對土豆和紅薯進行提前育苗。

其實無論土豆和紅薯育苗,都十分既簡單,順應天時就行。

這兩樣作物產量是小麥的十倍甚至二十倍,但是種子太少,還不能大面積推廣。特別是土豆,對種子需求量極大,一畝種子需要兩百斤土豆,都快趕上一畝雜糧的一年產量了。

當地人寧願種小米這種產量低的雜糧,也不願意種土豆。畢竟一粒粟子萬粒糧,一畝小米只需要半斤粟子作種子就夠了。

如果繼續按部就班,不盡快讓移民看到這種作物高得駭人的產量,沒有多少人願意去種的,也許過了三年甚至十年也很難得到大面積的推廣。

所以徐德就央求沈莊和蒯富等人,又在廣寧先建了三十畝的簡易大棚,提前對土豆和紅薯進行育苗。

徐德去年收穫的土豆經過沈莊和朱植等人揮霍,只有不到一萬斤了。

徐德讓人將他們都切成小塊,擠在大棚裡培育,經過一個多月的培育,長勢喜人。

朱植到懿州的時候,徐德已經將這些土豆苗都運到懿州移植,勉強種了五十畝地。

徐德一見到遼王,就興沖沖地告訴了自已摸索出來的種植經驗:

“王爺,按照去年的種植經驗,如果不出什麼意外,到了五月底,哪怕按三千斤的畝產計算,這土豆也能至少收穫十五萬斤,也許是二十萬斤。”

“到了七月底,如果這些土豆在連續高溫的刺激下,過了休眠期,可以作為種子再運回無霜期相對長一些的廣寧,再種上八百到一千畝,這時候的總產量也許會達到三百到四百萬斤。”

“我打算這邊的農戶以後這樣輪種,二月初先種三十畝小麥,二月底種上十畝土豆,到七月中下旬,再種上十畝。”

“到時候,年底燉牛肉有配菜了,明年在全東北推廣都有底氣了……”

遼王不由抽了自已一嘴巴:“唉,這去年過年吃土豆燉羊肉是高興,不知浪費多少畝地的種子。”

為了將功補過,他連忙派人又給附近的蒙古牧民送去一批茶葉,讓牧民們今後將牛糞、羊糞都送給徐德,專門給土豆追肥。

他現在也在暢想,去年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試種,尚且能達到畝產近四千斤,今年加強後期除草、澆水、追肥,應該能夠達到畝產五千斤吧……

徐德又繼續說道:

“去年紅薯只種了一畝,雖然收穫了七千斤,又被沈莊揮霍了兩、三千斤,剩下的只能種個四、五畝,也暫時種在廣寧大棚裡。”

“實際上,紅薯對種子需求量少,只要培育出第一批苗,全身莖葉、根蔓都可插播作苗。等這五畝紅薯長出苗後,就可以繁殖近百畝,秋天就可以收穫至少六十萬斤。”

“即使年底揮霍一些,明年留下二十萬斤做種也足夠了。”

聽到這裡,遼王突然想起後世的黑山貢薯來,馬上有了思路:“老徐,你種完土豆後,把紅薯苗全部都移栽到郭鎮的黑山後屯衛那裡去。以後,這懿州就發展土豆經濟,黑山就發展紅薯經濟,遼東各縣都可以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經濟。”

不經意間,遼王又為遼東移植了一個後世的時髦理論:區域經濟。

同時,他心裡還在繼續展望美好未來:“到時候,把這廉價的便宜貨送到應天,絕對可以當成收買朝廷上下好感的稀世珍品,可以成為收割內地權貴財富的搖錢樹。不說天長地久,收割個三、五年總可以吧?”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問歸心何處

異類的白鴉

夢,生存

夜行者

九幽之王

沙字

星河浣劍錄

路邊的野貓

九桑劫

千荼歲

星際時代:給文明一點崩壞震撼

吾妻三月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