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八,吳傑還沒回來。

朱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吳傑不回來,那麼多人員、物資都沒法運往遼東。

如果走運河北上,說是水運,由於運河中間時斷時續,光是到北平,水陸之間就要搗騰三、四回,估計三個月也到不了遼東。這樣一來,那麼多人,人吃馬爵的,又是一筆極大的開支。

重要的是,這不僅耽誤工匠們開工的時間,更要耽誤了清明前後遼東春耕的時間。

遼王現在對春耕看得比招兵買馬還重,覺得種糧食應該比掘墓來錢快。

即使挖了海昏侯的墓,也就是兩百三十斤黃金,相當於四萬到五萬兩銀子。

但是大明的硬通貨是糧食。黑土地的最大價值是什麼?當然是種糧食。

如果在遼東種上一千萬畝地,每畝只收五十斤糧食作為賦稅,每斤糧食按最便宜的時候兩文錢算,也是一百萬兩銀子。

如果把整個大遼東都開發出來,種上一億畝糧食呢……

他的高等數學雖然不是很好,但這個算術題還是會算的。

遼王算了一下時間,吳傑最快也要到正月二十一回到京師,有點等不及了,只好召集騫義、董興和剛回到王府的張信等人,認真研究運輸方案。

“殿下,臣算了一下,造軍械武器的一百五十名核心工匠及後來招募的五十名工匠,連同他們的家人,估計八百人左右,加上製造軍械的鐵爐、鐵料、木料、火藥、各種工具,以及半成品的槍支、戰車等,至少要準備兩艘兩千料大船。”

“時不我待,這些人必須儘快到遼東,一到大遼河就開工。”

“殿下,王府屬官及家眷,僕傭,大夫、廚子、裁縫等閒雜人員,從禮部教坊司要來的一百戶罪臣及家眷,加起來又是四、五百人。其中,除大夫、廚子可以分散各船保障外,其他人員加上庫房裡的穿越物資、王府儀仗、皇帝所賜之物,又要裝一船。”

“這是開發遼東的主要後勤保障力量,也要及時過去。前面三船都納入先行計劃吧。”

“殿下,武定侯前期帶到遼東三百五十名建房子工匠的家眷,估計有一千二百人左右,坐兩船太擠,坐三船又浪費有限的運力。關鍵是還要留一條船,讓郭鏞、郭鑑兄弟帶到沈家,共同採購茶葉去。”

“反正他們到遼東也不是很急切,列入後運計劃吧。等等再看。”

“殿下,我們可以讓楚王水師官兵,仍各就各船,不另行佔用船隻。但是王府親兵營三百來人,以及願意隨軍的廣寧中護衛官兵家眷,估計又是四、五百人,又得一船。”

“這是遼東未來軍事力量的基礎,不過現在用不著,先納入後運計劃吧。”

“那可不行,這事關殿下安危,必須先行。”

“那好吧。”

遼王雖然不擅長數學,但分得清輕重緩急,很快就指導蹇人等人按部隊那一套後勤運輸方法,什麼先行,什麼後運,把需要運送到遼東的人員、物資都列好了計劃。

對於自已,朱植打算採取攜行的方式,也就是臨時帶朱大能和幾名親兵,快馬前往山東。

這樣雖然耽誤時間,但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而且,他到山東的任務很多。

一是看望魯王,儘量給老朱和寧貴妃一個體面的交待。

二是山東現在是北方人口最多的省,有近六百萬人,又是魯班故鄉,能工巧匠多,可以見機再物色一批有用之人。

三是檢查郭鎮和三個社長購買的牲畜、農資和食鹽情況,組織人力送往萊州或登州港,等待後面船隻轉送遼東,做好春耕保障。

四是到臨清檢查一下楊文練兵情況,組織六千新兵到萊州港等待後面船隻轉送遼東。

商量好運輸計劃後,朱植就連忙進宮請示老朱:“陛下,臣擬於正月二十五日正式動身出發。”

老朱詳細問了人員和物資準備情況,朱植就把上面的計劃安排連帶缺船的困難一五一十給老朱說了。

老朱心裡不由感嘆道:“還真不虧朕的兒子。這麼多人、這麼多物、這麼多事,也沒讓朕操心,自已這麼快就安排好了!”

不過在嘴上,他還是一副語重心長地的囉嗦:“到了遼東後,你要把屯守當作第一要務,有時間給馮勝他們運運軍糧就行了,千萬不要逞兵馬之能,更不要和北伐諸將爭功。”

他又指示兵部,想辦法給朱植勻兩條船來,還下旨正月二十五日上午親自在北安門外為遼王壯行,在京四品以上文官,三品以上武將都要前來送行。

老朱也是愛面子的人。

他要讓大家看看,朕的兒子是何等少年英雄、英雄少年!

這幾年,前面幾個混蛋兒子淨給他惹事,讓這個老爹忙著給他們擦屁股。好不容易出了個有本事的小十五,雖然年紀小了點,那也是上得了檯面的。

不過老朱這一弄,朱植又得修改計劃。

船的問題應該解決了,工匠和家眷們都可以先走了,王府屬官和親兵營只得放在登船序列最後,參加完出征儀式後再登船。

遼王覺得,注重形式不一定就是形式主義,老百姓結個婚都要傳個八字、拜個高堂什麼的,人生總需要儀式感,後世軍隊更是把儀式教育納入條例內容。

他連忙安排朱大能突擊訓練那三百多個親兵搞個閱兵式,不要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再安排收錢,突擊教唱幾首改編的軍歌,震聾那幫人的耳朵。

他又到郭府去辭行。

小郭愛一聽,也要跟著去遼東,氣得何氏大怒:“這小姑娘家家的,還沒過門哩,都跟人家跑了,成何體統?”

朱植只好委婉勸道:“表妹啊,遼東現在還是天寒地凍,連住的地方都沒有,等遼王宮修好後,就來接你。”

郭愛終究還是小孩子,也就滿臉期待地答應了。

朱植又給婉清和婉君兩人說了自已要走的事情,徵求她倆的意見:“你們是隨我到遼東,還是留在這京城自謀職業?”

婉清答道:“沈胖子說了,你是我們的保護傘,當然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婉君答道:“我堅決不坐船,要走,就和你遼王爺一起走。”

朱植有些頭疼,這二人後世雖然是近三十歲的鬥戰勝佛,可現在畢竟才十多歲的小姑娘啊,跟著自已算什麼事?難道對外繼續編個可笑的理由,說是自已在外歷練時遇到的仙子?

可是撇開穿越緣分不說,自已還惦記著人家的才華哩,還是帶著吧。

他苦笑一聲,只好再次修改行動計劃,讓慢慢進入角色的張信駕著自已的馬車帶兩位丫頭先行去山東魯王府的封地兗州,又派兩名老兵騎著馬,跟在馬車後面護衛,自已晚幾天騎馬,在後面追上他們。

朱植把之國計劃告訴了周邊幾乎所有人,唯獨沒有告訴寧貴妃,害怕她傷心。

但是到了晚上,寧貴妃還是從老朱那裡知道了。

經過這幾天情緒上的大起大落,寧貴妃已經變得淡定而堅強了。

她也知道,孩子已經長大了,也該讓他去飛了。

她沒來見兒子,只是讓人給他送去一個玉佩,說是其生母韓氏生前留下之物,讓他時常掛在身上。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寶可夢小精靈之超級小精靈助手

就生吃西紅柿

快穿之我是數學渣滓卻攻略瞭解析

小派x

冥王大人

妍與熙

玄臨九天

隨風吟

王爺,別來無恙啊

喜歡秤星樹的南千秋

重生開局:她覺醒了天蓮聖體

寒江獨釣雪飄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