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王在長春堡呆了五天,除了要在原來的長春堡的基礎上規劃未來的長春衛城址外,還要考察四周屯墾地形,更要親切接見海西女真各部的頭人們。

海西女真各部雖名為女真,但是經過蒙元時期的統治,其風俗和蒙古人更為接近,民風彪悍,成為哈拉溫山以東蒙古貴族征戰時的主要兵源。

此次北上嫩江,明軍再次打殘了賴哈出手下大將賴臘武,徹底震懾了海西女真各部。

先前在長春堡附近猶豫觀望的各個部落頭人爭先恐後地到長春堡覲見遼王,有的進奉貂皮,有的進奉海東青,有的進奉小豹子,有的進奉百年人參,那個錫伯國王還送了兩頭好玩的小黑熊……

朱植收禮都收到手軟。

在後世,這可是輕則受紀律處分,重則要吃牢飯的事兒。但是在前世,不收禮,那就是對少數民族兄弟的不尊重、不友好、不禮貌,甚至是不講大局,不講政治。

當然,大明遼王也是極盡慷慨之能事,結女真各部兄弟之歡心,回贈了一大批鹽、茶等緊俏之物。

在長春堡逗留期間,朱植白天組織明將士兵和各部落的勇士們以武會友,遇到優秀者,就極盡拉攏之能事,又招了三百部落兵作為自已的親衛。

到了晚上,他還要和頭人們搞個篝火晚會什麼的,一邊載歌載舞,一邊吃著烤肉,把酒言歡。

在這其樂融融的氣氛裡,遼王又開始忽悠:

“各位首領,只要你們各部落相安無事,永遠鹽茶無憂。”

“只要你們聽從大明調遣,以後還會有讓這烤肉更加美味的香料。”

“只要你們仰慕中華,漢人有人東西,你們也會有……”

儘管遼王的這些忽悠越來越公式化,這些部落頭人們還是千恩萬謝。

大明的威望迅速向更偏遠的森林深處、大江下游傳播,遠在黑龍江下游和烏蘇里江以東的野人女真,也就是東海女真,後面也陸陸續續到長春城或瀋陽城同明朝進行納貢貿易。

但是,前來的女真部落實在太多,除了烏拉、哈達、輝發、葉赫等四個歷史上著名的海西四部外,還有其他三十多個小部落。

朱植只記住了兩個小部落的名字,一個部落叫完顏,也就是金室皇族完顏的後代,現在剩下三、四百戶,讓人唏噓不已。

撇開民族偏見不談,完顏家族和中原王朝好多開國家族一樣,也是英雄輩出。

朱植最佩服的就是那個叫完顏亮的海陵王,雖然短命,卻寫出了“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這樣雄邁古今帝王、打破華夷之辯壁壘的詩句。

即使到了後世,國人能夠始終堅持金甌不能有缺、不承諾放棄武力統一寶島,也是這種精神和格局的傳承。

相反,在國人尊崇的許多所謂漢家英雄中間,竟然有少數人,缺乏這種精神和格局,動不動就要賣東北、賣西域,比簽訂賣國二十一條的袁大頭還袁大頭。

遼王現在有了一個新想法,就是隨時準備用完顏亮的這一句話,對女真貴族們進行統戰工作,也叫混一戎華。

女真人總不會反對他們老祖先說過的話吧?

朱植記住的另一個部落就是朱植派宋忠苦苦尋覓的錫伯,只有不到兩千戶,頭人卻號稱國王。

儘管他們和女真人有較大區別,和鮮卑人族源關係更近,蒙古人還是把他們列入女真部落,稱為黃頭女真。

到了後來的滿清,又把他們拉入新滿洲。

直到後世,這個民族僅僅發展到十幾萬人。

但是在中華大一統的歷史中,錫伯人悍勇無比,擅於騎射,組建的錫伯營,和索倫營並稱大清帝國兩大殺手鐧,東擊沙俄,西滅阿古柏,南征緬甸,為華夏立下赫赫戰功。

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非常善於向漢人學習的民族,不僅會使用多民族語言,還會種植水稻、養豬醃菜等各種農耕民族的基本技能。

當真正的滿族人全部漢化,甚至忘記了滿語後,只有神奇的錫伯人還會說滿語……

總之,朱植對錫伯人充滿了敬意。

錫伯國王雖然只送了遼王兩頭小黑熊崽子和十名部落勇士,他卻回贈了二十匹馬和五支極其珍貴的迅雷銃。

而在錫伯王送的部落勇士中,有一對兄弟不僅作戰驍勇,槍法也很精準,迅速成長為遼東軍的骨幹。遼王還根據鮮卑慕容氏漢化的歷史,專門給他們分別取了兩個漢名,一個叫慕華、一個叫慕夏,也算是混一戎華的優秀成果了。

烏拉頭人顯然是有備而來,在眾多頭人中獻禮最重。

他不僅進獻了參茸和潰逃到烏拉地盤上的三百戶蒙古人,還獻出了一雙兒女,說是專門服侍遼王殿下,弄得朱植哭笑不得。

不過,當他聽說這個頭人的兒子叫亦失哈時,猛然想起歷史上曾為大明開疆拓土數千裡,和鄭和齊名的水師名將易信來,他的女真名字好像就叫亦失哈!

烏拉頭人告訴遼王,亦失哈時年幼時曾被蒙古人抓去並被閹割當了太監,只因這次納哈出被明軍擊敗,他才得以乘機逃了回來。亦失哈精通漢、蒙、女真數種語言,熟知松花江兩岸地形水情,可為遼王身邊的通譯和嚮導。

朱植認真審視了一下眼前這個女真男孩,十七八歲,也許是因為被閹割的緣故,有點文文弱弱。

見遼王一直盯著自已,亦失哈卻毫不怯場,雙目炯炯有神,竟然抬頭直視眼前這個屁大的王爺。

朱植頓時覺得很沒面子,決定先考察考察再說。

七月八日,朱植在亦失哈的嚮導下,前往位於松花江上游的烏拉部落繼續考察。

在後世的記載裡,那裡有一個叫吉林烏拉的地方,也就是後世的吉林城,地處松花江大拐彎處,上下水位落差大,水流湍激,十分適合利用水力冶煉。中下游水深岸闊,適合舟師行動,可以直達金國故都上京阿城即後世的哈爾濱附近,進而抵達黑龍江,最後向東通向大海。

等朱植一行到達烏拉部落聚集地的時候,亦失哈充分展現了他活地圖的天賦,帶領朱植走遍了松花江大拐彎處的每個犄角旮旯。

可惜的是,亦失哈雖然熟悉這一帶松花江的地形民情水情,可不識字,更不會繪圖。

朱植雖然會繪圖,卻不知道前世松花江兩岸地形、民情、水情。

二人就象一個瞎子揹著一個瘸子在衝鋒,花了整整三天時間才繪好松花江大拐彎處兩岸二十里的地形地貌和聚集村落,初步選好了船廠地址。

遼王讓烏拉頭人在此組織人力開始伐木,準備用作修建碼頭和造船的材料,待明年開春後,明軍再以金銀或鹽茶、糧食、布匹相謝。

離開吉林烏拉的時候,朱植心中十分高興、十分自得。

這次北上最大的收穫不是再次擊敗賴臘武,也不是收服幾十個林中部落、女真部落,而是撿到了亦失哈這個寶。

他決定把亦失哈先留在身邊,好好培養一番。也許不出三年,此人將成為他依託三江河道經營遼北、混一戎華的一把利器。

由於擔心亦失哈回到廣寧後會受到歧視,他給亦失哈起了個漢名,叫易信,字守之。

他還向烏拉頭人許諾,只要易信立了戰功並學會書寫一千個漢字,就讓他回來鎮守海西女真各部。

七月十二日,遼王帶著易信回到長春堡,然後對董興交代一番,讓他率領廣寧中護衛的左軍繼續鎮守這裡,執行蛙跳戰術,建設長春城,自已帶著其他人馬南返。

有了海西女真各部的支援,他現在對貫徹蛙跳戰術很有信心。

一路上,朱植又帶著郭英、張石實地查堪了大黑山一線的歷代古蹟,如東遼河上游的燕國古城,遼金元三代在開原路建造的眾多佛塔,幫助大家加深對遼北之地的印象。

這裡不僅土地肥沃,也曾經人口眾多,早在戰國時期,華夏先民已經在此傳播農耕文明,是天然的屯墾之地。

有遼以來,東北的各族統治者都信奉佛教,喜歡修建佛塔。從長春堡到瀋陽堡,凡是河流交匯處,多有佛塔作為地標,非常好辨識,剛好成為安置移民的顯著地標。

遼王不時暢想,今後,只要沿著這條路線向北蛙跳,他遲早會將遼闊的松嫩平原化為大明州縣。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雄蟲很好躺平的吧

君瑀

清羽傳說

幽哥威武

陌上花開,陸笙,我等你

孤柏傲雪

嫡女重生之天天寵

語仲怖瞳

太子殿下你真的看不見我嗎?

哇喇多

搖香亂

花木於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