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五月二十五日,大明就正式收到了高麗新國王納貢稱臣的奉表。

一年前奉旨前往雙城總管府勘查地形、準備選址成立鐵嶺衛的劉顯等人也被高麗王禮送回國。

朝廷上下,自然是興高采烈。

自國戰以來,老朱本來被北伐戰事拖延、增調軍糧、夏糧欠收、江南民變、高麗進犯鴨綠江以及遼王擅自出兵等一系列事情搞得一頭包,這時也難得露出了笑容。

他見分化蒙元與高麗同盟、阻敵於鴨綠江以東的既定戰略目標已經達到,也欣然應允高麗所請,放還被扣留的高麗使臣,明確表示將高麗列為不徵之國。

沒想到兩天後,老朱收到了郭英從遼陽發出的戰報。又過了幾天,遼王從蓋州發出的戰報也到了應天。

老朱這才發現,遼東形勢逆轉如此之快,頓時覺得答應高麗所請過於輕率。事已至此,作為大國之君,他也不好反悔。

對於朱植對遼東的建設規劃建議,老朱還是極為重視,交由六部和左軍都督府好好議處。

六部衙門照例磨磨唧唧半天,也沒有商議出個章程。特別是對朱植等有功人員的表彰問題,不少人糾住遼王私自出兵這個問題不放,要求追究遼王擅自出兵的責任。

只有左軍都督府還算比較務實,認為遼王及其屬下功大於過,建議在遼東及時增設屯田衛所,獎勵有功將士,以免寒了軍心。

過了一天,六部還是沒有拿出明確的意見,老朱只好乾綱獨斷,命令兵部將朱植、郭英的戰報摘抄後以六百里加急傳至馮勝大營,要求北伐諸將好好學學、照此辦理,限令馮勝等人六月底之前必須結束戰事,否則軍法從事。

對朱植、郭英等一干人,老朱也及時予以獎勵表彰。

朱植加鎮北大將軍銜,加俸祿五千石,郭英加封為靖海大將軍,加俸祿五百石,吳高正式晉升為遼東都司都指揮使,吳傑和楊文加遼東都司指揮同知銜,葉望和馬雲加遼東都司指揮僉事銜,白忠擢升為安東衛指揮使,張石和朱大能破格提拔為廣寧中護衛和左護衛指揮同知,其他遼東將領都有不同賞賜。

老朱下令,白忠率安東衛從山東日照移駐鴨綠江口,劉顯繼續到圖們江籌建鐵嶺衛;同意遼王所請,在遼東增設十個屯衛,具體方案由中軍都督府派員到現場勘察後再定奪。

至於建立遼寧省,老朱認為條件還不夠成熟,畢竟人口總數擺在那裡。加上遼王從山上招撫的和尚、道士、土匪和剛生下來吃奶的娃娃,遼東登記在冊的民戶也不過十來萬人,成立個府都困難!

再說馮勝,當初離開京城時,是聽說過皇帝那個臭屁混血皇子回來了,但他並未在意。老朱優秀的皇子多了去了,自已的女婿周王還是嫡子哩。

不過在後來與蒙古大軍對陣時,他發現兵部配發的一窩蜂火箭屢屢擊退蒙古鐵騎的衝鋒。據說這玩意就是遼王發明的。

他心裡不免對遼王高看了一眼。

不過在一次戰鬥中,老朱專門撥給他的神機營被蒙古軍殺得大敗。據說那神機營的三眼花銃也是這遼王發明的,聲如霹靂,射程卻不過三十步,大將陳鏞因此敗亡。

馮勝又覺得這小王爺也只是會搞些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直到六月十四日,馮勝收到朝廷轉發的遼東戰報後,內心又是震驚又是羞愧。

納哈出派人襲擊遼東他是知道的。

他認為這是納哈出的圍魏救趙之計,即使遼東守不住,只要自已端了納哈出的老巢,然後再自北向南碾壓,收復遼東半島,易如反掌。

他的意見和老朱不謀而合,也得到老朱的批准。

但是,他和老朱同樣沒想到,之國沒幾天的小王爺竟然擅自出兵,以一萬兵力,不到兩個月就掃平了遼南,打殘舊遼王阿扎失裡和賴臘武聯軍,逼退了高麗。

現在遼王又竟然一路平定遼北,殺到西遼河,徹底收復了舊遼王阿扎失裡四萬之眾。

這還真是個少年天才的王爺!

馮勝的女婿常茂卻不以為然:“遼王不過是找了個會打仗的老丈人罷了,這個臭屁王爺會打什麼仗?”

馮勝則提醒道:“不要小看了這遼王。郭英一竿鐵槍出神入化,當個皇宮侍衛絕對不會放過一隻耗子進宮。如果是論起排兵佈陣來,他的水平還不如一個百戶。”

作為和郭英共事多年的紅巾軍宿將,他對常茂的推測卻是不信的。在鐵的事實面前,他不得不相信這個遼王年紀雖小,卻是有兩把刷子的,難怪當今陛下讓他“好好學學、照此辦理”。

遙想紅巾當年,少年英雄多了去了,他一手提拔的宋晟不就是十歲從軍嗎?現在已經是甘肅總兵官了,正接替自已為大明鎮守大西北哩。

但是如何向遼王學習、儘快結束北伐呢?

他不好自降身份到遼王那裡請教,而是派常茂把遼王請到他的中軍大帳裡來。

當然他邀請遼王還有一點私心。

如果按原計劃四個月平定金山,兩百萬石軍糧還會剩下不少,那時候自已還不是可以自由支配?

問題是,現在戰期一再拖延,糧食又因納哈出偷襲損失了不少,他只好又厚著臉皮找老朱請求增撥五十萬石。這不僅丟了面子,裡子也沒法保障了。

如果這小遼王能夠幫忙自已早日結束戰事,省點糧食,面子又值幾個錢……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隨緣鏡

冬至的印花

餘生有迴音

苦味

人在驚悚鬼見鬼愛

彼岸花間

身為掛哥的我,走的竟是反派路線

塵嶕

重逢山上沒有雪

梁瑰詞

最長的電影:心事

耳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