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府監仍舊遞過賬簿,凌夏翻看了一番,覺得難以置信。

國庫左藏近一年來劃給瓊林庫以及宮中的小金庫大盈的銀錢明顯在減少,尤其是劃給瓊林庫的,到這個月居然不足五千兩。

雖說從前老皇帝不太愛花錢,但他經年累積,瓊林庫也是充盈的,即便左藏划過來的銀錢減少,老皇帝也不會太放在心上。

但現在形勢不一樣了啊,瓊林庫被洗劫的一窮二白,每個月這麼點銀錢怎麼夠凌夏花銷的,尤其是她還有很多計劃要花錢。

凌夏完全不能接受當了皇帝,一個月這麼點工資!

是可忍,孰不可忍!

當下馬上傳召負責管理國庫左藏的太府寺令,要求他漲工資。

太府寺令額頭直冒冷汗:“陛下,因近年益州旱災、閔杭水患、且連年征戰,致使左藏入不敷出,虧空已久,是以劃撥瓊林庫的銀錢逐漸減少。且此事尚書大人先前有上表先帝,先帝已准奏。”

太府寺令說是天災人禍不斷導致國庫連年虧空,凌夏將信將疑,便讓他把近兩年的國庫賬本都抬出來,和文姬他們查了整整一天賬。

查完,凌夏都懵了,這大寧王朝這樣下去,再過一年就要發不起官員的俸祿了,還不得直接破產倒閉。

凌夏再也發不起火來了,瓊林庫沒錢了,還能指望國庫發點錢過來,現在直接源頭被掐斷,以後不僅她的工資越降越低,其他官員的工資也要慢慢降了,到最後都可能發不出來。

真是有史以來最憋屈的皇帝了,一登基,國家便是積貧積弱,這老皇帝還真是治國能臣,給自已扔下這麼一個爛攤子,虧得那些兄弟爭得你死我活!

冷靜下來,凌夏思索著要怎麼賺錢了,不然一年過後,自已就要因為發不起下面人的工資被推翻了。

現在大寧王朝小農經濟,靠發展農業和工業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百姓轉換思維還要時間,人員培養也要時間,週期就會延長。

且突朔和西番兩國虎視眈眈,大寧腹背受敵,養軍隊打仗也要錢。

到處都要花錢,短時間怎麼樣才能賺到錢呢?

想到以前發展經濟,國家就會發行國債或者地方債券,然後一堆的人排隊去買,搶都不一定搶的到。

不過這個朝代沒經歷過這種事,大部分人甚至都不願把錢存到錢莊去,發行債券不一定行得通。

凌夏和文姬他們討論了一晚上,最後終於想出了一個賺錢好門路——捐官。

捐官,又叫捐納,允許百姓向朝廷捐納錢財,從而獲得爵位或者官職,其實也就是明碼標價買賣官職。

這個政策歷朝歷代都有頒佈過,很多都是藉此籌集銀錢來賑災、籌餉或者興辦大型工程。倒是可以借鑑,突然提出來也不會顯得突兀。

尤其是不久前經歷過八龍奪嫡事件,很多逆賊叛黨都被株連了,導致大寧王朝現在官職空缺比較大,既可以藉此籌錢,也可以填補人員空位,倒不失為一個一舉兩得的好法子。

不過這個政策涉及面比較廣,影響比較大,尤其是會對朝廷的公信力產生影響。

有錢就能做官,貴族子弟便會不思上進,寒門學子機會減少、出人頭地更難。貪腐將更加嚴重。

而且哪些官職和爵位可以捐納也是要細細考量,不然到時候招了一堆能力不足或者貪腐嚴重的人到重要的崗位上,那不是挖坑給自已跳嘛!

第二天下朝,凌夏便留了丞相、戶部尚書等老臣下來商議,不過她一開始沒說捐官的事,只提起了國庫虧空的問題,先看看這些大臣有什麼想法和建議。

幾個老臣早就知道國庫虧空的事了,之前給老皇帝提過幾次,老皇帝沒怎麼搭理,後面也就不提了。沒想到新帝一繼位,立馬就關注到了這個問題,也是意外之喜。

若是他們知道女帝是窮到討薪不成,這才知道國庫虧空的事,怕是要啼笑皆非。

戶部尚書梁銘憂心道:“陛下所慮甚是,目前各州府困難,無法按時足額繳納賦稅,我朝左藏一直入不敷出,若是繼續坐吃山空,怕是後續朝廷大小官員都要發不出俸祿來了。”

凌夏點點頭:“是以朕得知左藏虧空,夜不能寐,不知眾卿可有什麼好辦法解決?”

卻見幾個大臣都沉默了一會兒。

“臣以為可推行官商分利做法,引入富商資本,以此擴大鹽鐵廠規模,提升鹽鐵生產效率,定能收納更多賦稅。”

發言的是鹽鐵使,也就是鹽鐵司的負責人。

大寧設戶部、度支、鹽鐵三司,這三個部門都是管財政和稅收的,戶部主管賦役、度支統籌財政、鹽鐵主司鹽鐵稅收,所以凌夏才把他們都留下來商討。

鹽鐵使這建議也說的過去,長遠來看是切實可行的,所以凌夏當下點點頭,對他表示讚許。

鹽鐵使一看女帝採納了他的建議,心裡一樂。

另一邊的度支司負責人度支員郎中見狀,也馬上獻策:“啟奏陛下,臣以為這既要開源,便也應該節流。

當前朝廷各項開支巨大,非必要的專案申請鉅額資金。就拿去年恩科開考來說,朝廷便給來趕考的考生提供食宿,此舉無疑極度浪費。”

度支員外郎負責財政支出的,他這財政節流的建議也挺好。

凌夏記得去年蕭貴妃生辰宴,就舉辦的非常盛大,邀請了整個東都的貴婦千金前去參加,可是花了不少錢,浪費的要死。

雖然度支員外郎舉的是考試的例子,但也是很在理,非常時期,就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當下也點頭肯定了他的建議,對方也是心裡高興的不得了。

“老臣以為,幾位大人言之可行,且行之有效。只是目前國庫空虛,且外敵侵犯,需要緊急的物資支援,所以充盈國庫,刻不容緩。”

說話的是丞相秦淮,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的關鍵,也洞悉了凌夏此次召見他們的目的。

凌夏笑道:“丞相所言極是,未知丞相有何良策,朕洗耳恭聽。”

秦淮對女帝此時恭敬的態度也頗為滿意,當下反問道:“陛下可知太祖時有行捐納之策?”

凌夏聞言,心中一喜,魚兒終於上鉤。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倒黴王妃後,想要獨自美麗

如光似水

周不言

偷偷嘆一口氣

等待寒冬擁抱你

93號阿偉

穿成大可憐

風晚肆

致我們今生無緣的愛情

榮靜

我欲求仙

冰冷回憶結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