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的發展史上,從原始社會末就開始了各部落之間交換商品(物品)、買賣商品的物質交流活動。隨著社會的進步,這種交流逐步演變為一種以貨幣為媒體的商品交換行業(商業)。

在歷史的長河中,好多人成為商人(經商者)。上莊溝也不例外,也有著悠久的經商史,曾有好多外出經商者。據傳,上莊村劉氏家族早在明初就有人在北京經營糧油生意。他們在經營過程中,十分注重誠信、買賣公平、社會交往,憑藉自已的智慧與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奮力拼搏的毅力,把糧油生意越做越大,店鋪擴充套件到百餘家,經商者達到500多人。特別是到了明末清初生意更加興旺,成為北京居民及朝廷的糧油供應商。因當時對朝廷和百姓的貢獻大,劉氏被提升為當朝財糧官。劉氏把多年積累的財富帶回祖籍上莊村建民宅、建廟宇、修橋、修路、建祖墳,造就了世人贊仰的“小北京”村落。就現在遺留的古民宅建築及祖墳的氣魄,不難看出劉氏經商的久遠歷史以及商業對上莊村帶來的輝煌。

明末清初時,上莊溝除上莊劉氏家族在外經商外,還有好多村的人也在外經商。據嶺北莊村上年紀的人說,很早以前,嶺北莊村就有人在南方做買賣,有過一段輝煌歷史,光騾子就有300多匹。到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時,才使南方的買賣倒閉;1920年,尚忠英到太谷曹家三多堂藥店當賬房先生,1946年才告老還鄉;1816年,年近17歲的尚忠耀,因生活所迫,走出大山,到太谷城永民隆(太谷縣城糧行)字號學做生意。由於他忠厚老實,腿腳輕快,贏得顧客好評,掌櫃的信任。幾年後在糧行內頂上了股份,當上了二掌櫃。他注重誠信第一的經商理念,經全店人員的共同努力,使糧行很快發展成集油坊、磨房、門市部銷售一條龍格局。他主管全盤(採購、調撥、銷售、外聯),門面佔到太谷縣城東門外多半條街,成為太谷縣很有名氣的大糧行。

1941年,因日軍侵略,糧行不能順利營業,他才棄職回家。他的經商之路雖中途停歇,但經商才華沒有丟棄。1946年解放戰爭時,曾擔任過嶺北莊財糧主任(負責軍糧的儲存、運送及調撥)。1948年祁縣解放後,上級派他擔任了生茂鄉財糧主任,直到農業社成立。他是上莊溝近代晉商史上的名人之一。還有侯家莊村的白玉山曾在吉林開醬醋房,掌櫃;劉秉昌、劉秉武、馬玉乾、馬玉珍、馬步賢、馬步林、馬玉璞、馬步英、馬步鑾、馬步閣、劉秉斌、劉秉袒、劉秉文、杜玉文、杜玉儉、劉生華、張俊生、白登英、範生寬、杜懷林、杜瑞武等也在吉林開糧油店;劉明星、武永太在包頭開糧油店;劉秉倫、裴巨亮在太谷開百貨店;裴玉罔在黑龍江開糧油店。在祁縣來說,一個小小的山村有如此龐大的在外經商者,難怪近代史上有侯家莊村的輝煌與文明。還有上莊村的馮培喜曾在太谷城開當鋪,任三個當鋪掌櫃。杜家莊的閻殿富、閻殿貴、閻殿昌兄弟三人在包頭開糧油、日雜店鋪,老二當掌櫃;原五侯在慶州開糧油店;閻希孟在祁縣賈令收羊毛開有氈房。下凹村的何甲雲在太谷城開有磨房。解放前,上莊溝內的下凹、上莊、田家莊、杜家莊、侯家莊都有人在村裡開有百貨日雜店鋪。

日軍侵華之初,在外地的商鋪大都遭到了洗劫,致使大部分商號關門。

全國解放以後,祁縣供銷聯社由社員入股成立了峪口供銷合作總社(總店)。在總店的統一安排下,有計劃地在上莊溝的侯家莊、田家莊、上莊村設立了分銷店,下凹、杜家莊設立了代銷點。這些商店的商品應有盡有,基本上能滿足人民生活需求,形成了農村商品供銷的完整體系。

改革開放後,上莊溝內的供銷社被個體商戶所代替,這樣更活躍了山村商品的交流。

現在,上莊溝內的好多人看準了商業致富之路,走出了小農經濟的圈子,踏上了各種方式的經商路。有的賣菜、有的賣水果、有的在城裡租賃櫃檯賣衣賣布、有的開副食店、糧油店,有的投資鉅款開化工廠,還有的開了汽車修理廠等。商業的繁榮給上莊溝人民帶來了空前的富足。

總之,上莊溝在外經商者已達到100多家,200多人。他們繼承了上莊溝先祖晉商的理念,堅持“誠信為本,質量第一”的原則,為社會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如:劉春星辦的“星宇化工廠”、趙桂生負責的“大華玻璃廠一分廠”、退休老幹部尚仁杰和他的兒女們開的“東昇糧行”、趙桂平開的“氧氣廠”、程瑋開的“精藝汽車修理廠”、劉學剛辦的祥塑膠管廠等,已在昭餘大地上佔到了重要位置。其中“東昇糧行”得到了縣、市的認可,並被命名為“雙信先進單位”,現已成為祁縣糧油行業中實力雄厚、經營額大、流量大的私營企業,成為祁縣的糧油品牌。上莊村劉萬金走出大山擔任祁縣六曲香酒廠採購,多年的銷售員,為祁縣名酒拓寬了市場,深受上級領導的表彰與獎勵,曾出席晉中市第一屆人大代表。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昭昭雲天

望完

匹配的異種老公奇奇怪怪可可愛愛

葡萄西柚子

母親說我當他的兒子很失敗

顧殤

重來一世,帝君只餘神性

疏雨木兮

網遊天龍八部之逆天傳奇

醉臥聽雨

山窩明月的新書

山窩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