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上莊溝人民就很重視畜牧業的發展。主要飼養有:牛、羊、騾馬、驢、豬、狗··其中,牛、騾馬、驢是農業生產必需的畜種。經濟條件好的人家,餵養騾馬,經濟差點的人家餵養牛、驢,經濟極差的人家,合夥飼養一頭牛或驢。據人們傳說,上莊村在北京做買賣的劉氏家族曾養有龍駒和駱駝。在交通不便的年代,牛、騾馬、驢除用於耕地外,還用於幫助農家馱東西搞運輸。春天,把一冬漚制的農家肥料人擔、驢馱送到地裡;秋天,再把成熟的莊稼運回來。家家備有冷得兒、鞍子、鞍架子,為馱運東西使用。農閒時間,有的人還用驢搞些販運買賣。舊時,有錢人家的女子出嫁坐轎子,可是,在山區沒有轎子或坐不起轎子的人家,讓女兒騎個小毛驢也就出嫁了。所以,人們把牛、騾馬、驢視為命根子。

在舊社會,祁縣最高峰的“四縣堖”下,是一個比較大的騾馬交易市場。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太谷、祁縣、武鄉、榆社買賣、調換牲口的人們都去那裡趕會。在買賣的過程中,有牙行(中間人)說合,習慣用“捏碼只”成交。成交後,牙行兩頭得利。由於歷史的變遷,這個交易市場已遷至榆社縣的雲竹鎮,時間仍是農曆七月十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養牛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現在,上莊、下凹、東杜家莊、綿嶺、鑽八洞、香莊等村已把養牛業作為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之一。這些村多數人家的飼養數都在二三十頭以上,已形成一定的規模。

上莊溝大牲畜的發展,溝內人民不會忘記上莊籍時任縣生產資料公司幹部的劉敬光,他為溝內各村的大牲畜發展提供資訊、選優良品種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羊的飼養,從古到今,人們也很重視。寬廣的山坡凹地,鮮雜茂盛的牧草為山區農民養羊造就了優越的天然牧場。在過去,農民種地全靠農家肥料。如:羊、豬、兔、狗、雞、牛、騾馬糞等。但是,在所有的家畜糞中,羊糞肥效較高,氮、磷、鉀三要素齊全,且含量豐富。

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發展農業需要大量的有機肥料。經考證,施用無機肥料(化肥),不但成本高,而且容易造成土壤板結;若多施用有機肥料,對改良土壤的團粒結構,積肥保墒,涵養土壤,降低成本,促進有機物的良性迴圈都有好處。據測定,一隻羊一年可產糞尿約500公斤,含氮公斤,磷公斤,鉀公斤,相當於硫酸銨公斤。羊糞尿又是一種長效、熱性肥料,它對提高農作物產量有顯著的作用。如用作基肥,肥效高,肥力長;經腐熟加水用作速效肥,作根外施用,更容易被農作物吸收。長期使用羊糞,既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機成分,又能改良土壤,減少或防止地上地下病蟲害,促進農作物生長,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由於羊糞肥效高又持久,因此,施用羊糞能壯“三熟”。人們透過比較,施用同樣量的羊糞比各種廄肥增產糧食35一60%,增產蔬菜2-3倍。所以,在民間有:“羊多,糞多,糧也多;農家有羊,產糧有望;要想多產糧,就得多養羊”等農諺。也有人稱:“一隻羊就是一個小小的肥料廠”。這些民間諺語,道出了養羊與增產、增收的辯證關係。因此,人們特別重視養羊業的發展,特別重視羊糞的集存與充分的利用。

過去各家養羊,一般是僱傭羊信單獨放牧或合群放牧。冬天,在避風的羊圈裡攢糞,有的下平川過冬;春天,出地裡撒網廄踏糞;夏天和秋天,與平川上山的羊合群臥地。世世代代的山裡人,把羊臥地作為提高土地肥力,增產糧食的最佳辦法。實踐證明,經羊臥地產的糧食比施用無機肥料的成色要好,質量也高,純屬綠色食品。這是今天上莊溝的小米在市場上走俏的主要原因,也是上莊溝的又一大特色。

“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上世紀40年代,鑽八洞村出了個能識別騾馬年齡、特性、體格好壞的李廣明。他常常為村裡人買賣牲口幫忙,深受眾人敬佩。上世紀六十年代又出了個13歲的放牛娃劉芳蓮(女)。經過幾年的實踐,總結出一套56字的放牛經驗。即:

山溝野凹絨草厚,輪番放牛不可變。

精心放牧講科學,夏溝秋背記心間。

遲出早歸預防露,口草慢後要喂鹽。

專一精神雖可貴,掌握習性最關鍵。

1966年,劉芳蓮光榮地被評為全縣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受到了當時峪口公社及縣領導的表揚。那時,大山深處的放牛娃成為全縣人民學習的榜樣。

在多年的養羊、牧羊過程中,上莊溝湧現出了好多牧羊專家。如:上莊村的何緒堂、東杜家莊村的程月貴、嶺北莊村的田生髮、田家莊村的田中道、溫家貝村的四羊夫等,眾所周知。這些人,從小愛羊,一生放羊,為上莊溝養羊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1987年,各村實行聯產承包以後,隨之集體的羊群也分到各家各戶,但人們還是把自家的羊交給這些有經驗的人放牧。現在,這些土專家年齡已高,有的已不能再趕羊上坡,但他們一年四季頂風冒雪,風裡來雨裡去的敬業精神,深得溝內人們的稱讚。他們多少年養羊、放羊的經驗,值得後人借鑑。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再見,海棠

是盈不是迎

這一抹花香

財子

行俠盜

雙鳥飛

因為懶所以全點了被動

脆皮玉米粒

沈總!您拋棄的奶寶月入百萬了!

一啊鴨

性格缺陷使我活的悲慘失敗

東方易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