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莊溝雖屬祁縣的後山地區,但電力的發展,比周圍縣還是較快的。從祁縣境內鄉村通電的1958年起至1986年3月祁縣最後一個村莊下凹村通電(也是上莊溝最後一個村莊通電),僅僅用了27年時間,這可以說是歷史上的又一大喜事。人們盼來了光明,看到了希望。溝內的人民高興地說,這是繼1949年全國解放後的又一次解放。

人們不會忘記那無電的歷史,點油燈的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上莊溝經濟十分落後,農民的生活水平很低,生活條件也十分艱苦。在沒有煤油的年代,人們一般用素油燈照明。家家有一個或幾個生鐵鑄的油盞盞,把油盞盞放在燈臺上,裡面倒上素油(一般人們用的都是麻油),油盞盞裡放一根麻紙或縫衣線搓成的捻子,外面露出一點兒,用火柴點著,燈就亮了。燈的亮度可按外露的長短調節,這就是人們用的素油燈。一般供桌上用的是燈盞盞,直徑一寸大小,是燒製的瓷品。平底兒,圓盤兒,中間還有穿捻的孔兒,穿上捻子,倒上素油,點著放在供桌上。有時也用於老年人夜間上廁所挑的燈籠,也用於為軍烈屬掛的燈籠。有了煤油以後,因素油燈代價較高,逐步淘汰。煤油燈有兩種燈豎兒,一種是木石燈豎兒,這種燈豎兒,底座是石頭的,燈杆兒是木頭的;另一種是鐵燈豎兒,底盤兒和杆兒都是鐵的。這種燈亮度的大小也同樣可以隨便調節。

在這小小的油燈下,不知有多少莘莘學子,刻苦求學,自學成才,走出大山,奉獻於祖國建設的各行各業。不知有多少世世代代的農家婦女,為撫養兒女,起五更睡半夜,在油燈下做鞋、做襪、縫補衣物。這樣的日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熬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哺有了不知多少個為國家、為人民做出重大貢獻的大山兒女。

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後,溝內各村的秧歌劇團用上了氣燈照明。1960年以後,農業社的飼養員用上了圍燈,這種燈也用於打場。機關、學校也開始點起了美壺燈,直到通電後才停用。

在未通電以前,人們也不知道是在什麼年代,山裡人加工糧食用得是碓白搗米。白是春米的器具,用石頭或木頭製成,中部凹下。碓,是春米用具,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槓,槓的一端裝有一塊圓形的石頭(石頭叫碓),用腳連續踏另一端,碓便連續起落,去掉下面石白中的糙米的皮。簡單的碓只是一個石白,用杵搗米。聽老年人說,在很久以前,人們還用碾槽碾米。現在,上莊、東杜家莊、綿嶺、洞頂山還有碾槽存在。後來改用成石碾、石磨,這是人類的一大進步。在漫長的舊社會,石碾、石磨一直是人們加工糧食的重要工具。一直沿用到鄉村通電才停用,現已成為歷史。

今天,也許誰也不會知道,碓臼、碾槽、石碾、石磨是誰的發明與創造,也不知道它伴隨山裡人渡過了多少個寒來暑往,但人們不會忘記它對人類的貢獻,也不會忘記那磨鍊大山人民意志的艱苦歲月。

解放戰爭時的1948年,八路軍醫院三百多人駐紮上莊村。上莊人民就是靠石碾、石磨,人推、驢拉來解決醫院人員的米麵問題。上莊人民的吃苦精神,醫院領導十分感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960年至1961年,溝內的侯家莊、杜家莊、田家莊與下莊村利用伏西河水建了三個小型水力發電站,解決了村裡人的碾米、磨面的問題,開創了溝內邁向電氣化的先例。1971年,在縣委副書記牛晉山的大力支援下,侯家莊、杜家莊、嶺北莊、田家莊通電。同年下莊村在龐嘉貴的努力下,送上了低壓線。1970年前,溝內各村大部分用過柴油機帶動電碾、電磨的,通電後才停用。1977年,上莊、東杜家莊在晉中地區電業局供應科科長劉生蕾的幫助下通了電。1980年,下莊、溫家貝在晉中地區電業局龐祥盛的努力下通了電。1981年,羊尖寨、香莊、深莊、綿嶺也在龐祥盛的幫助下通了電。1986年,上莊溝的下凹村,在祁縣電業局、峪口鄉政府的關懷下,經上莊村黨支部書記劉敬勇的幫助通了電。

從此,溝內人民走出了黑暗見到了光明,結束了無電的歷史,實現了點燈不用油的夢想,真正邁向了電氣化時代。

從1971年到1986年之間,溝內各村在陸續通電的同時,先後購置了脫粒機,取代了碌碡滾壓打場的歷史。大大解放了勞動力,使農村的勞動力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婦女們走出了舊家庭的小圈子,好多農民踏上了經商之路。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在進一步提高,農村與城市的距離也在逐步拉近。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孤兒青蛙的新書

孤兒青蛙

謎夢之愛恨交織的情劫

沐汐之戀

兩歲的我,調皮搗蛋最在行!

胖老闆

丞相之志l的新書

丞相之志l

末世:囤貨萬億,高冷校花跪舔

小雨www

臨淵為你瑾望君安

倉鼠愛上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