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樹的傳說“

桑樹,落葉喬木,樹皮有淺裂,葉子卵形,花單性,花被黃綠色。葉子是蠶的飼料,果穗可以吃。孰不知桑樹原來不叫桑樹,而叫傷心樹。這裡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故事。

相傳,光武帝劉秀打天下時,歷盡艱難,東打西殺走遍

了大半個中華大地。有一年夏天,劉秀從太行山下來經高峰順山樑走到現今的田家莊村時(那時這個村子還沒有人居住),發現這裡在高山之上,地勢開闊,樹木成林,便跟隨行人員說:“咱們在這裡休息一下再走吧。”實際上,他們一行人馬從太行山一路下來,到處是荒山野嶺,很少見到村子,已兩、三天沒有吃到東西了。他們到了一顆枝葉茂盛的樹下(那時他們也不知道叫什麼樹),只見樹枝上結滿了紫紅色的果穗。劉秀便順手採下果穗一嘗,哎呀,甜甜的,頓覺渾身輕鬆,於是就在這顆樹下飽餐了一頓,解了劉秀幾天來的乾渴與飢餓。臨走時,對這顆樹許願“我劉秀得天下後,親自來這裡還願,封你為木王。”

劉秀是個有心之人,他得天下後,對幫助過他的人,一一進行了拜謝,就是曾為他解飢餓的那顆桑樹,也千里迢迢來為之還願。

十月的一天,劉秀來到田家莊找樹。找來找去,發現一顆樹上結著果穗,心想:“一定是它。”他沒有想到當年路過這裡是夏天,採摘的是桑樹的果穗,現已到了冬天,只有臭椿樹上才有果穗(籽),當時他把臭椿樹誤認為桑樹。於是,跪倒樹下便拜,並說:“我劉秀並非忘恩負義之人,今天吾已坐天下,特來拜謝,正式封你為木王。”這下可不得了啦,這顆臭椿樹聽到皇上的賜封,嚇壞了,扭身就跑,就連周圍的一些小臭椿樹也跟著老臭椿樹跳崖的跳崖、跳地的跳地堰。劉秀站起身來時,已不見了臭椿樹的蹤影,只見旁邊有一棵樹已氣破了肚子,正往外淌水。劉秀見狀,明白了。“哎,封錯了。”但已玉言出口,駟馬難追,怎麼辦呢?他想來想去,便跪到傷心樹(桑樹)下,說:“我在這裡為你蓋座廟吧,以表朕心。”後來,劉秀差人在傷心樹後面蓋了一座廟,以慰傷心樹的英靈。

現在,這顆古樹(傷心樹)尚在,肚子上開著口子,流著淚水,還在傷心呢。人們見到的臭椿樹仍都長在石崖邊、地堰邊。

上莊村“四足”及“鑽八洞”由來

上莊村的“四足”,即:村東的簸只足、村南的盧只足、村西的梁四啊(ǎ)足、村北的老婆足,這“四足”都是石山頂著黃土層。這為農業、種植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居住在那裡的上莊村人世代繁衍,生生不息。據說,這還得感謝“八洞神仙”中的張果老。

相傳張果老就住在洞頂山上。他養著一頭骨瘦如柴的小毛驢兒,他拴驢的地方是祁縣第一高峰的“四縣堖”。此山山勢孤突,四周群山低伏,視野開闊。若登臨其頂,祁縣、太谷、榆社、武鄉四座縣城盡收眼底。他餵驢割得是峪口鄉天池凹村西凹地池塘邊的紅姜草。溜驢在位於來遠鎮石佛窯村西南1公里處的麓台山頂,人稱跑馬坪。張果老的這頭小毛驢,雖看上去不起眼,但顯得十分精神。他常常倒騎著小毛驢雲遊天下,小毛驢一天要隨張果老走幾百裡的路程。如路遇不平之事或百姓受苦受難之事,張果老都要出手相助,深受人們敬仰。

有一年,魯班師傅受上莊村劉氏家族的委託,在村北小麻裡下面建了一座橋。整橋為石木結構,橋基用石匠細鑿的塊石砌起,橋面為木結構,十分堅固。人們都知道魯班是當時最出名的匠人,他做得活計可以說是永久不壞。所以,人們便把這座橋取名為“永遠橋”。現在,這座橋雖在1958年重修,仍叫“永遠橋”。

據說,這座橋剛剛建好,魯班師傅正準備離開時,忽見從溝外進來一人和一頭瘦小的小毛驢,驢背上還不知道馱著些什麼東西。走近大橋時,趕驢人發話了:“請問師傅,我這小毛驢能從你這橋上過嗎?”魯班心想:“笑話,一頭小毛驢兒,馱著些爛七八糟一般的東西,就是馱兩座山,我這橋也不會有問題。”於是,魯班很自信地說:“能!大驟大馬過橋都不在話下。”意思是,你的一個小毛驢兒有啥了不起。張果老聽後,沒有言語。便“篤”的一聲吆喝,小毛驢兒便咯噔咯噔上了橋。這時,魯班忽見大橋被壓得往下沉心想:“不好!”急轉身躍到橋下,兩手托住橋面,才勉強讓小毛驢過了橋。此時的魯班已渾身是汗,像剛從水裡撈出來似的,背上的汗水已流到了腳跟。魯班知道遇到了仙人,怎麼一點兒也沒有看出來,心裡很不是滋味兒。他從橋下上來後,忙與張果老說:“咳,慚愧啊,我魯班有眼不識泰山,空長兩隻眼睛有何用?”說著,順手摳瞎了一隻左眼。又要摳右眼時,幸虧張果老阻擋及時,沒有摳成。從此,魯班師傅在做木活掉線時,就用一隻右眼。後來,魯班的徒弟們也學著師傅的方法,只用一隻右眼掉線,流傳至今。

原來,因張果老住在洞頂山,他常下山到上莊溝外。路過上莊村時,見上莊村人丁興旺,就是土地太少。所以,為了上莊村百姓的生活,他在溝外辦事回來,路過現今的北梁村時,見村南邊到處是土山,順便讓他的小毛驢為上莊村馱回四座土山。

張果老趕著毛驢過剛建成的“永遠橋”時,魯班競沒有覺察出小毛驢馱得是“四座”大山。可也是魯班建得橋,若換了別人,這座橋那能承受四座大山的壓力。

據說,張果老的小毛驢馱得四座土山,根據山勢,放在上莊村的四個方向。一座放在了村東,一座放在了村南,一座放在了村西,一座放在了村北,每個“足”為上莊村人提供了幾十畝好地。地名是人們根據地形叫的。張果老把四座大山放下準備回洞頂山時,天色已晚,大霧漫天,還漸漸瀝下著小雨。當走到現今的鑽八洞村(那時不叫鑽八洞)時,由於人困驢乏,實在走不動了,便在那裡的山座下山宿了一夜。後來,人們為了感謝張果老的恩德,把他山宿過的地方叫成“鑽八洞”,並修了座石條塊石砌成的“山神廟”,以備仙人體息之用。現在,這座廟還儲存完好。見證著當年人們的心願。

久經歷史滄變,但上莊村“四足”,“鑽八洞”還是流傳了下來。

酸溜溜與蘆只草上的牙印

在上莊溝長大的人,都認得酸溜溜(沙棘)與蘆只草酸溜溜是醋柳圪針上結得果實。醋柳圪針,是一種帶木質性的柴草,長在山坡上、山凹間。它的枝杆上長有刺,人們難以靠近。這種柴草在新中國成立以前上莊溝的後山區就有,但不太多。據說,上世紀60年代,國家林業部門為綠化荒山、綠化祖國,利用飛機在太行山區撒播過醋柳種子。沒過幾年,上莊溝的後山區大片光禿禿的荒山、荒坡、山溝裡都長起了鬱鬱蔥蔥的醋柳,越長越旺。它不但對山區的水土保持、氣候的調節、空氣的淨化、防洪、防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醋柳還是後山區人民取暖、做飯最主要的柴源。它稠密深綠的葉子,又是牛羊愛吃的綠食。所以,醋柳的光顧,也為上莊溝的養殖業造就了天然牧場。

立冬後,醋柳枝杆上掛滿了成熟的酸溜溜。那一堆堆、串串小豆大小的酸溜兒顆粒,有紅色的,也有黃色的,滿放都是路人見後,儘管醋柳上長有刺人的針,但總要小心翼翼地採摘幾枝,明知道酸也要嘗幾粒。因為它酸裡帶著甜,甜裡透著酸,酸裡溢著香,有一種使人無法形容的感受。山裡人如進城看望親戚朋友,帶上點山貨酸溜溜,城裡人會覺得比給他們買點什麼好吃的東西都新鮮。冬閒時,有好多的山裡人採剪一些酸溜溜到城裡去賣,或送親戚朋友。據專家鑑測,酸溜溜中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元素,營養價值很高。酸溜溜做成的沙棘飲料,在國內及國際市場上都是搶手貨。據有關人士報道,在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的飛行員潛水員才能喝到沙棘飲料。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是農村或城市裡,誰家辦事宴,凡可能的話,總要弄點酸溜溜湯,以調劑客人的口味。

生活在上莊溝的人,都知道醋柳的每瓣葉片上都有一點紅褐色的斑點。蘆只草的每片葉子上都有三個整齊的牙印。孰不知,這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的一天,天宮的南天門大開,駕祥雲出來一位雍容華貴的女仙,徑直向凡間飄下。她不是別人,是上管諸神,下管百姓的王母娘娘。她覺得在天宮中煩悶無聊,便想到出宮下界。一方面散散心;另一方面巡視民情也是她多年的心願。王母娘娘下界後,變成了一個穿著平凡的民間婦人,手提竹籃,遊走在太行山間,走鄉串戶。一路上,見人間百花鬥豔、百鳥爭鳴、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如此人間勝景,她深有感觸,難怪七仙女下界後,不想回天庭。

走著、走著,她忽覺小肚子憋脹,急需小解。不巧她所在的地方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咋辦呢?堂堂王母娘娘竟要在野地裡露醜?她雖不願在野外小解,可現在憋得慌,只好看看前後無人,便急忙閃進路邊的雜草叢中蹲了下來。忽然“哎呀!”從地上長出一株蘆只草尖像針一樣扎進了王母娘娘的大腿根部。她急忙把草尖拽出,幾滴股紅的血液滴在了酸溜兒草葉上。當時的王母娘娘十分氣惱。順手抓起一把蘆只草使勁咬了一口,三個整齊的牙印留在了葉子上。

從那以後,醋柳的葉子上都有了一點紅斑點,蘆只草的葉子上都有三個牙印。據說,先前的酸溜溜並不太酸,自從滴上王母娘娘的血後,才變成現在的味道。

假如你不信,請到上莊溝的後山裡走一走、看一看、品一品到底是真是假?

下凹寺的變遷

下凹寺,位於祁縣東南高峰壑西面。東靠高峰壑,南面是高峰壑到蓮花石巖山樑,西面是一個高大的山坡,北面是一條深溝,整體看像簸箕形狀。從高峰壑東北角山底的石縫裡生出一股清清的泉水,走近那裡就會聽到丁丁冬冬的響聲。溝的北面又是一條山樑,擋住了刺骨的西北風。就是這個簸箕凹,沒有懸崖峭壁,沒有岩石裸露,只有東、南、西三面緩緩的山坡和中間的一塊平地。在這足有一千多畝的山坡和平地上,沒有樹木,只有鮮花和牧草,是自然造就的一個天然牧場。

早在清代乾隆(1741)年時,上莊村的人們在這裡蓋了一座寺院。因這個地方在高峰壑下的凹地,所以人們就把這裡叫下凹寺,這個寺名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寺廟建在凹地中間的平地上,寺院內有正殿、東殿、南殿、西殿,西北角是寺門。寺院為土木石結構,窗臺下面全是石條、塊石砌成。殿房是一出水瓦房,殿頂上還有五顏六色的脊嶺,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正殿內,中間是一個一米高的石底座佛臺,上面坐著一個兩米高的觀音菩薩泥像,兩手合一,閉目做法。神氣十足的兩個童子站立兩旁,兩隻眼睛炯炯有神。周圍還站著二十多個兩米高的空心鐵鑄重像,像似跟著主人唸佛。殿壁上南海畫面栩栩如生,海鷗飛來飛去,活靈活現。東殿正中,不足一米高的佛臺上坐個米高的彌勒佛主像,看他那高興的樣子,誰看了也會心花怒放。周圍還有二十多個一米高的空心鐵鑄童像,他們個個笑逐顏開,看他們那樂呵呵勁兒,像似跟彌勒佛主嬉戲一般。南殿是靈童殿,殿內也有二十多個不足一米高的空心鐵鑄童像,一個個活潑機靈,活像玉皇大帝的孩子,正在玩耍。西殿房是和尚住的地方。在寺門的上方掛有一匾,“下凹寺”三個鎦金大字,光彩奪目。

寺廟建成後,住有一個方丈,十來個小和尚,每天唸經拜佛,修心養道。清脆的木魚聲與叮叮咚咚的泉水聲交織一起,在山谷中迴響,猶如一首美妙的樂曲。

下凹寺周圍及幾十裡的人們,經常去那裡上香、拜佛,求觀音菩薩保佑一家老小四季平安。一年四季,人來人往,香火十分興旺。上莊村的人們還在村南去下凹寺的半路上修了一個石拱門,人們叫“南天門”,意思是進了南天門就可以找到觀音菩薩了。

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光緒十三年(1888)仲夏的一天早晨,有人見下凹寺的全體和尚順高峰壑山上的山路向東南方向走了,覺得十分奇怪。到了中午時,果真出事了。因半個多月的陰雨,造成了高峰壑山體滑坡,整個下凹寺被泥沙吞沒。從此“下凹寺”就這樣永遠地消失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二年(1950),下凹寺周圍各村的人們,因生活貧困,好多人就去下凹寺舊址的泥土裡尋挖鐵鑄佛像,砸破賣鐵,整整挖了兩年多。現在可能在淹沒的泥土裡還有佛像。

1970年,時任祁縣峪口公社的黨委書記韓天慶,看準了下凹寺這個天然牧場,從內蒙買回來50匹良馬,在下凹寺建起了馬場。兩年後,祁縣國營林場與峪口公社打官司,把下凹寺規劃為國家林區。從此,馬場退出了下凹寺。林場在那裡開始植樹造林,現已是滿山鬱郁蒼蒼的松柏,成為祁縣著名的森林公園。

如今下凹寺這個名字,逐漸地在人們的記憶中淡忘或成為傳說

摔死的陰陽先生

相傳,很久以前,祁縣峪口鄉香莊村有一位道行極深的陰陽先生。他能給生人卜吉兇,測生死,打卦算命非常準,遠近聞名。更為奇的是還能讓陰間小鬼給自已抬轎。此人有個賭錢的嗜好,常常在夜間讓小鬼抬著自已的轎子,從香莊到上莊村和有錢的人賭錢。

生在上莊溝的人都知道,香莊離上莊村足有十多里的山間小道,其中要過一段十八盤崖的石圪疊路,十分難走。

一日,他又來到上莊村賭錢。兩個時辰過後,手氣很順,贏了好多錢。由於心裡高興,便忘了回家。深夜過後,與他賭錢的人便對他說:“時間不早了,天都快亮了,你還不回去?”他說:“再玩一會兒。“又是一個時辰過去了,這時的陰陽先生不經意地一抬頭,看見窗外天色即將發亮,這才著了急,便跑出門外叫來兩個小鬼,抬起轎子匆匆忙忙往回趕路。當他的轎子上了十八盤崖頂時,天色已濛濛發亮,村裡的雄雞“嘎嘎嗚”的叫了起來,倆小鬼聽到雞叫,心裡一驚,一鬆手扔下轎子回陰間報到去了。

第二天,過路的人發現,香莊村出了名的陰陽先生摔死在十八盤崖的山崖下面。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養老

呆咕咕

夏日秋風

一隻破曉的豬

電競大神的小甜心

軼棲

TA不會知道

臨昔

快穿:上班太累去小說度假

被榴蓮砸暈

瓊花演義

李皓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