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節

從前,在一條瀑布直瀉的溝裡,住著一家三口人,靠是

荒種地,過著清貧的日子。

老夫老妻雙鬢已白,漆下只有一個兒子,名叫寒露。他為人忠厚,進乎有點傻氣,二十多歲了,還未成親。二老合計著,兒子太老實,只有選一聰明伶俐的姑娘做媳婦,人家才能過得幸福

經多方打聽,知道了東杜家莊有個人見人愛,才貌出眾叫養麥的姑娘。

百聞不如一見,寒露的媽媽要親自前去偵察摸底。於是、拿了幾尺早已準備好的麻布,假託讓人幫做衣服,順腳來到姑娘家

寒露媽見蕎麥姑娘臉盤漂亮,身材苗條,形如一棵水靈靈的仙草。還未搭話,先喜上三分。忙笑著說:“姑娘啊,我聽人家說,你心靈手巧,又肯幫助人。今兒個,我要給你添點麻煩,拿來幾尺布,想求你給俺兒子做件衣裳。”養麥姑娘望著白髮蒼蒼的老人想;老人眼花手腳慢,穿針引線也不靈活了,挺可憐的。邊想邊接過布來,笑盈盈地說:“老媽媽,如不嫌俺手笨,俺願意幫這個忙。可不知道要做件什麼樣的衣裳。”

寒露的媽媽說:“家寒底薄,做衣裳想要多點用場,說出來你不要見怪。用這幾尺布,做一件長衫、一件短衫、一件床單。”

養麥姑娘明白了老人的來意,說:“好吧,三天後您來取吧。”

三天過後,寒露的媽媽來到蕎麥家,姑娘遞給她一件長衫,寒露的媽媽看到衣裳針腳細密、均勻,手藝不錯,卻裝出不高興的樣子說:“我讓你做三件,怎麼做了一件呢?”蕎麥姑娘把那件衣裳抖開,架在身上說:“你看,這不是長衫嗎?”然後又把長衫的底邊折起來說:“這是我給你做的第二件短衫。”說罷,又把那件衣裳鋪在床上說:“這是我給你做的第三件床單”。

寒露的媽媽又誇獎又感謝,笑哈哈地轉身回去了。

幾天後,寒露家備了一份聘禮,託人送到了蕎麥家。蕎麥姑娘收下了。這年臘月,姑娘小夥成親了。不久,兩位老人去世了。只剩下寒露和蕎麥,他們男耕女織,日子過得很美滿。

有一年鎮上起了集會,蕎麥讓丈夫把自已織的布匹拿到會上去賣。寒露背上布匹,騎上自家的毛驢去趕會。路上碰到一個秀才。

秀才見他老實,想戲弄他一番。“老弟,我有點急事,把你的毛驢借我騎騎吧?”“你姓甚名誰,家住哪裡?騎過了我好去牽啊。”

那秀才奪過韁繩,騎上毛驢,鞭子一揚說:“我姓你所贈,日月本是名;住在半空裡,月亮落村中。”說罷,一溜煙跑了。

寒露回到家裡,妻子忙問:“毛驢呢?”寒露:“說一個秀才借走了。”“他叫啥?家住哪裡?”寒露說:“不知道。”妻子急了,嘟囔著:“既不認識人家,又沒個執把,豈不是把毛驢白白送人了嗎?”寒露突然想起,借驢者臨走時念的一首打油詩,便給妻子唸了一遍,接著又後悔地說:“全怨我,太粗心了,太相信人了!”

妻子皺著眉頭回味借驢者的小詩,恍然大悟地說:“明天,你翻過大山,西坡半腰中有個村子,去找一個叫毛明的人要回毛驢。”

第二天早晨,寒露按著妻子的話,翻過大梁山,找到了剛起床的毛明。毛明疑惑地看著寒露,驚奇地問:“誰叫你到這裡來找我的?”寒露自豪地說:“俺媳婦。”毛明暗暗讚歎寒露妻子的聰明,但又覺得她配個傻瓜丈夫太委屈。現在。我再戲弄他一次。“把毛驢騎回去吧。再把我給你妻子的禮物帶回去。”毛明說。寒露回家後,把禮物遞給妻子。妻子開啟禮物,只見一朵花,一個大南瓜。

蕎麥看罷,滿臉羞紅。明白這是在譏笑她,“聰明伶俐一枝花,竟然配個大南瓜”。看著氣著,氣著想著,越想越氣,不覺心裡一陣發痛,竟然得了個氣節病。病一天天加重,蕎麥漸漸消瘦,不到半年就去世了。

蕎麥死後,寒露非常想念妻子。每想起妻子,便到墳上哭一場。今兒哭,明兒哭,慢慢地在他落淚的地方長出一棵紅杆綠葉的苗苗。眼淚像露珠似地落在苗苗上,杆粗了,葉大了,綻開了白花,結出了有稜有角的果實。寒露想念妻子,就把這種有稜有角的果實叫做蕎麥。憂愁成疾的寒露也死去了。

這年秋旱,莊稼不收,唯有寒露地裡的蕎麥豐收。人們利用蕎麥麵度過了災荒,人們非常感激,就把寒露死的那天稱“寒露節”。

人們知道了蕎麥的妙用,每逢秋旱便種起蕎麥。這蕎麥也怪,總在寒露節前成熟。百姓們說,這是蕎麥與寒露夫妻情重的緣故吧。

戒指的傳說

古時候,漢族姑娘出嫁,都要戴戒指,為什麼呢?

傳說有個皇帝,把一個剛選進宮的民家女子當晚就傳旨要她作伴。這個女子一不願為妃,二因“身子來了”,又不好意思明說,只得暗自流淚。

幸虧有個宮女獻計,給這個女子的左手指上戴了一隻白玉環。等皇帝駕到一看,忙問:“帶此何用?”這女子邊揩淚邊奏道:“這是戒指,因為奴家今日見紅,用它作為標誌,請皇上戒旨!戒旨!”

皇帝聽說戒旨,只好掃興地走了。

後來,為逃避皇帝挑選美女進宮為妃,家家戶戶給成人姑娘,特別是出嫁時都給戴戒指。

戴戒指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其實,結婚也挺好的

典典呀

攻擊起始點月背!

吳澤宇

穿成墮仙在凡界

更方

修仙偵探

夢想卑微

龍中梅

豺瀧

別說了,我只是想安穩的修仙

赤後伯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