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縣上莊溝羊尖寨村西有一大山。大山南北山體相連,東西陡壁峭立,大山頂上有兩個橢圓形的小石山並立,人稱石人壑。傳說,山頂上的這兩個小石山,是深埋在岩石下石鐘的兩個鍾耳。石鍾一響,勝似美妙動聽的音樂,再經兩個鍾耳的傳播,音樂一般的鐘聲便可傳到千里之外。

有一天,悅耳的鐘聲,竟然傳到京城皇帝的耳朵裡。從此、皇帝終日無心處理國家大事,每天就是靜靜地欣賞著這美妙的音樂。善於察言觀色的左右大臣,早猜透了皇帝的心思,其中一位大臣上前獻計:“萬歲,據說這音樂聲,源於山西省祁縣上莊溝羊尖寨村西大山裡。如果您喜歡的話,乾脆派人把它挖回京城算了。您的開心,您的長壽,就是庶民的鳳願。”

皇帝聽了,龍顏大悅,連口稱讚:“正合吾意!此計妙妙妙,高高高。”

一天,一班能工巧匠,奉旨來到羊尖寨。經勘測獲知,這座大山頂上的兩個小石山,其形狀與人耳太惟妙惟肖了。如果挖它只能從南鍾耳的左側挖起,才能準確地挖出石鍾。於是,這些匠人便循著南鍾耳的底部撬巨石,大錘搗小石,子鑿耳側。結果,除發出琴聲般的聲音外,石頭上最多留下幾個點點印印。匠人們幹得汗流浹背,頑石卻屹然不動,石挖鍾談何容易?眾匠們面面相覷。

無奈之下,眾匠們只好下山,回去向皇上稟報。剛走到半山腰,一匠人突然想起自已裝工具的包包還在山上。於是,他隻身一人返回工地。還未走到石人壑跟前,隱隱聽見有竊竊私語聲。

“好險哪!那些匠人真厲害,一錘下去差點砸破我的耳皮。”

“胡說什麼呀!我們穿的是銅牆鐵壁服,砸幾下無所謂,有驚無險,就怕他們不停地鑿。”

兩個鍾耳的對話,匠人聽了個一清二楚。他決心留下,繼續挖。他從包包裡取出鑿子登上石人壑頂峰,叮叮噹噹敲了起來。困了睡,醒了幹,日復一日,不停地幹。有一天,鍾耳的外側被鑿破了,嘟嘟地往外冒血。匠人害怕了,左手堵,堵不住;右手止,止不住。不一會兒,血流成河,鮮紅的血河流經寺西莊村下的山溝裡直奔沙河灘。時人見狀,驚叫“血河灘”。血河順勢而下,流至北面的丁字口時,手忙腳亂的匠人才把血河止住,時人叫“止紅”。後經滄桑鉅變,“血河灘”改成了現在的“左家灘”;“止紅”改成了現在的“子洪”。從此這兩個村人才輩出,興旺發達。兩村的人民過著豐衣足食、安詳康樂的生活。

現在,“石人壑”的傳說仍在民間流傳著。

硃砂的傳說“

很久以前,祁縣峪口鄉上莊溝羊尖寨村有一羊倌,每天趕著一群羊在村南的山上放牧。

有一天,他意外地發現,羊群中一隻公羊,上山後就不見了。於是,羊信東找西找,也沒找著,心裡非常著急。傍晚下山時,公羊回來了。一連幾天,都是這樣,他覺得很奇怪。於是,就開始注意這隻羊的行蹤。

一天,他趕著羊上山後,就直眼眼地盯著這隻公羊。大約一袋煙的工夫,只見這隻羊,抬起頭來,朝羊倌望了一眼,意思可能是看看主人是否在注意自已。只見這隻羊往旁邊的草叢裡一閃,急匆匆地往一個小山溝裡跑去,羊倌看得真真切切,緊追不捨。可羊跑到小溝深處時,不見了。他跑過去一看,原來,在小溝的深處,有一個小山洞。洞口的四周長著茂盛的雜草,十分隱蔽,一般人不易發現。他出於好奇,便彎著腰鑽進洞裡。剛進洞時,覺得黑洞洞的什麼也看不見,有點害怕。可定了定神後,真也奇怪,看見公羊在離洞口丈餘深的地方,蹄刨、角挑一種紅色的東西,見這隻羊挑下來便吃幾口。公羊的一舉一動,更增加了羊信的好奇。他想:“這紅色的東西到底是什麼?”便抓了一把,拿回村裡。村裡人一看:“啊,這不是硃砂嘛!”羊倌早就聽人說過,硃砂是一種天然的汞礦硫化物,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是稀有珍品,非常值錢。羊信高興極了,覺得這是仙人在指點,自已要發財了。他沒有把發現硃砂的地點告訴別人,他想:“羊每天用角去挖,太慢了,如果自已用羊角去挖不就能多挖點兒嗎?”晚上,他便把那隻公羊殺死,取下了羊角。

次日,他帶著羊角,去了山洞口。剛準備進洞,洞頂上突然往下掉土塊、石塊,嚇得他倒退了幾步。等土塊、石塊不掉了,他又準備進洞時,土塊、石塊又往下掉開了,反覆幾次,都是同樣的結果。羊信膽小,沒敢再進洞。

從那以後,硃砂的神奇傳說就這樣世世代代流傳下來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魔都神話風雲

別抱夢殤

若夢傳

塵世緣起

我真不是犯罪天才

白鳶尾花

火影降臨地球,一切從頭開始

龍城倒灌

枕夢千秋

灼楓

我曾在時光裡見過你

喝茶的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