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聖察覺到唐儉的心思,嘆息道:“老唐,難怪你只能屈居戶部小仙吏之位。假使我戶部仙令使在場,必能領會我的意圖。”

唐儉心中暗罵,恨不得給他一巴掌。

什麼老夫不明你之意,分明是你話中之意雲山霧罩。

“不過,陛下確實高明,表面上征伐朔方,實則是要覆滅突厥。”

“妙哉!實在妙哉!”

“果真是開創貞觀仙紀的張寂……咳咳咳……”

張家聖太過興奮,險些失言,將張寂郎三個字說了出來。

私下談論倒也罷了,萬一讓眼前這位朝廷仙吏聽到,傳至朝廷討好邀功,把自已給賣了也不無可能。

雖然史書中並未記載張寂因言語獲罪之事,但他這位張寂陛下的忠實走狗龍屁侍衛要是坑了自已,那可是防不勝防啊。

唐儉額頭冷汗涔涔。

自家父竟然被稱為張寂郎,此人確有過人之處!

不對!

唐儉此時才恍然大悟。

原來陛下的目標並非朔方,而是突厥!

天哪!

這陛下未免過於急躁了吧!

再者,這黃公子竟敢恭維陛下開創貞觀仙紀的偉業。

如今不過是貞觀初期,你怎麼就能斷定貞觀年間能成為仙紀之年呢?

簡直是誇大其詞,獻媚拍馬!

原來你是這樣的黃公子,重新整理了老夫的三觀。

“老唐,你還在那兒傻站著幹什麼?”

張家聖見狀,不悅地催促道……

唐儉聽見這話,臉上籠罩上一層黑氣形成的玄紋。

先前還稱呼他為唐大人,即便口中時不時流露出對他身為戶部小官的輕蔑,但也尚存一絲敬意。

如今,卻直呼其為“老唐”。

老夫跟你究竟有何淵源,竟敢這般隨意稱呼?

啐!簡直恬不知恥!

張家聖再度開口:“如今朝廷將揮師北上,征討朔方,爾等戶部之人需爭分奪秒籌備靈石和仙糧。還是儘早離開此處,處理緊要之事罷。”

說著,他又遞過一份書寫完畢的有關天衍國債的卷軸。

唐儉接過卷軸,便拂袖而去。

老夫豈會在你面前滯留片刻?

剛至殿門之際,張家聖又在其身後喊道:“老唐,你能否請戶部尚書唐儉代為詢問陛下,我此舉乃是為朝廷排憂解難,又開創了跨越時代的天衍國債,是否能提升一下我的仙爵呢?”

唐儉險些被門檻絆倒。

豈有此理!竟然還想讓我幫你謀取功勞!

不料,張家聖仍未罷休,竟一路跟出,一把拽住唐儉,又言:“另外,若我之仙爵晉升至家父之上,又讓他老人家顏面何存?不如朝廷連同提升我父親的仙爵才是。”

唐儉費勁掙脫出來,疾步逃離現場。

哼,你爹可是陛下了,還需要在乎什麼區區仙爵麼?

太極宮內,長孫無忌與其他一眾重臣齊聚。

唐儉步入殿中,面色黝黑如鐵。

長孫無忌見狀,連忙詢問:“唐大人,可是遇到了何事?”

唐儉差點沒忍住破口大罵,但他並未忘卻正事。

“陛下,這是萬年縣男為戶部獻上的計策。”

張寂陛下示意身邊的仙侍接過那捲軸。

展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天衍國債”,不由得讚歎不已:“妙哉!妙哉!此國債之事,確乃趣事一件。朕兒尚未提及此事,再細看下去——”

張寂陛下雙掌微顫,繼續閱讀,心中暗歎:“好一個天衍國債!如若推行,朝廷日後還會缺少修煉資源嗎?”

“諸位卿家,都來看看。”

張寂陛下瀏覽完畢,將國債論述傳閱於朝臣之間。

甘露殿內一時陷入了沉默般的寂靜。

怎地無人發聲呢?

張寂陛下有些不滿,於是直接問道:“眾卿以為,這國債如何?”

長孫無忌思索片刻,方才激動地道:“陛下,這國債之事實可行矣。如此一來,進軍朔方,自不會再有靈石與仙糧短缺之憂。”

“朔方逆賊屢次侵犯我大唐疆域,更派出妖邪散播瘟疫毒瘴,罪不可赦。若能透過天衍國債籌措修煉資源,此刻便是蕩平朔方逆賊的大好時機!”

房玄齡亦連連點頭贊同:“這國債之物,果真神異非凡!能構思出天衍國債之人,必是曠世奇才無疑。”

隨後,他走出佇列,向張寂陛下進言:“陛下,如此奇才,若僅屈居於小小的戶部,怕是有失偏頗,浪費了他的天賦啊。”

唐儉輕咳一聲,插話道:“房大人,這國債並非出自我們戶部的構想。”

房玄齡聞此,頓時一愣,疑惑地道:“唐大人,你不會是在隱瞞吧。如此曠世奇才,理應給予足夠的舞臺讓他一展才華。”

“留在戶部,確實有些委屈他了。唐大人,你可不要太過於捨不得啊。”

乖乖!

爭奪人才也就罷了!

竟然還貶低我們戶部!

戶部怎麼了,難道還不入您法眼不成?

唐儉身為財政司司主,怒氣勃發,面紅耳赤地質問:“殿主,您可要主持公道,房喬此言何意?豈不是輕視我財政司嗎?”

“朝廷上下所需的錢糧,皆向我財政司索取。財政司承受委屈尚且忍耐,只為國家排憂解難。”

“現今竟有卸磨殺驢之舉,實乃太過分了!”

房玄齡悶聲說道:“唐大人,房某並無奪權之意,只是惜才而已。”

唐儉怒瞪了他一眼,“惜才?哼,老夫可不信你這套鬼話!”

魏徵忽然插話:“此舉不宜!”

眾人頓時驚愕。

何意如此?

居然連魏諍這號人物都反對發行國債,簡直是與殿主北伐朔方的決策唱起了反調。

唱反調倒也罷了,此事拖延不得。

自從長安民眾得知朔方叛賊的惡行以來,要求朝廷出兵朔方的聲音日益高漲。

因此,北伐朔方,乃是民心所向,天命難違!

然而,滿朝文武對於此刻出兵朔方的弊端並非毫不知情。

譬如唐儉,他對發行國債之事也並不全然贊同。

況且,國債若出現問題,所有指責都將落到他一人身上。

稍有不慎,便會遺臭萬世。

但為了平息大唐的危機,避免滋生更多禍端,維持朝廷的威儀。

這份黑鍋,他必須得背。

無疑是一位真正的背鍋大俠。

張家聖看似輕鬆地提出了發行國債的計策,並藉此謀求晉升。

不論其是否為殿主之子,在國債利弊尚未明朗之時,殿主為保此子安然無恙,自然也不會將其身份公之於眾。

國債雖能暫時緩解朝廷的燃眉之急,但卻潛藏著不小的隱患。

對此,張寂並未直接反駁魏徵,而是問道:“魏錚兄,你為何這麼說?”

魏徵回答:“殿主,國債是以朝廷信譽作擔保,一旦出現任何閃失,恐怕將會動搖大唐根基。”

在座諸位大佬皆是一震,脊背生寒。

長孫無忌悔恨不已,自已過於草率,忽視了國債可能帶來的弊端,就這樣輕易地下了結論。

作為貞觀年間的第一輔臣,自已的顏面何存?

杜如晦則皺眉道:“殿主,世事難以兩全其美,如今出兵朔方已是勢在必行,即便要承擔一定的風險,然而朝廷的每一個決策,又有哪一個是沒有風險的呢?”

張寂深以為然。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兒童睡前小故事原創

北省的元陽丹

80年代,我帶著姐姐當富婆

七點沖喜

美人老矣:樂千秋身份變成了毒醫

沐青雅

小師叔她又犯病啦?

桃小悸

雙星輝映:穿越重生的無限舞臺

文韻織夢者

漫步諸天的社恐

楓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