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將耿炳文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堅守長興十餘年,以寡敵眾,多次擊退張士誠的進攻。

耿炳文的特長在於防守,而非進攻。

朱棣最擅長的恰恰是野外作戰。

若要擊敗耿炳文,需設法誘他出城。

駙馬都尉李堅乃功臣之後,他的父親李英積功至驍騎右衛指揮僉事,在烏撒戰死,被追贈為指揮使。

李堅素稱才勇,曾任職於前軍都督府。

雖然比不上名將,但也絕非庸才。

耿炳文領兵出征的同時,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耿瓛,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也接到命令,分道並進。

妙錦把這些將領的履歷全都看了一遍,無法判斷其歸降的可能。

老將顧成比耿炳文大四歲,曾為先帝帳前親兵,奉命鎮守貴州十餘年,威名在外。

自從朱棣就藩北平,與顧城再無交集。

朱棣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演兵紀律嚴明,對農戶、商販等普通百姓秋毫不犯。

在征戰過程中,他始終嚴於約束部下,告誡將士“毋嗜殺”,“毋貪財”,“民心失,則大本虧矣。”

同時,對於德高望重的將領,他也儘可能爭取,比如顧成。

朱棣多次翻閱顧成的資料,有意謀取他的認同和支援。

其實,面對耿炳文、郭英這樣的宿將,朱棣何嘗不想拉攏示好,但是爭取過來的可能性太低,朱棣只能一戰。

他對天下江山、社稷民生有著深深的感情,那是他願為之終身奮鬥的理想。

他自信能比朱允炆做得更好。

遼王朱植的封地在廣寧,寧王朱權的封地在大寧,均與北平相距不遠。

朱允炆建文帝擔心他們成為燕王的同盟,於是下旨,令朱植、朱權返回京師。

朱植很聽話,沒有片刻猶豫,拿起行李就走,只不過中原戰事已起,與京師陸路不通,朱植只得走海路回京。

而朱權則遲遲沒有動身,他以多謀善斷著稱,或許,他想靜觀形勢發展,相機而動。

不遵旨,視為不忠,建文帝下旨削去寧王三護衛。

然而,由於戰端已開,朝廷無法派人執行這道聖旨,因此只能流於形式。

八月十二,老將耿炳文率領朝廷的問罪之師到達真定。

朱棣已經掃除北平的後顧之憂,現在可以專心應戰了。

都指揮徐凱帶兵駐紮在河間,潘忠、楊松在白洋淀與五官澱之間的莫州屯駐,九千先鋒已到達雄縣。

訊息傳來,張玉自動請纓前去觀察敵情。

張玉回北平後,對諸將說:“軍無紀律,不足慮也。”

他向朱棣提議:“若徑趨,彼雖眾新集,我軍乘其未備,一鼓可破也。”

朱棣欣然採納,當即定下攻取雄縣的計策。

為了防止妙錦尾隨而至,朱棣特意叮囑採琪把人看緊,否則嚴懲不貸。

採琪不敢大意,直接下了讓人昏睡的藥。

妙錦一聽說朱棣已經帶兵出發,就明白是採琪搞的鬼。

不由得哀嘆連連,她只是名義上的女衛頭領,實際上,女衛唯朱棣之命是從。

採琪、卉心整天像防賊一樣看著她,搞得妙錦幾乎失去了行動自由。

萬般無奈之下,妙錦猛然想起,自已是有師父的人。

徒弟沒招兒,不見得聰明絕頂的道衍師父也束手無策。

道衍為人就是爽快,開口便問:“你想讓我怎麼幫你?”

被人一眼看出心事,感覺很不好意思,妙錦瞪大眼睛,“師父,你怎麼知道我有事求你?”

“妙錦大小姐無事不登三寶殿,沒事你能想起為師?”聽這語氣,道衍心中頗多怨氣。

妙錦很是難為情,“師父,我也沒那麼勢力”。

“那你是來幫為師製藥?”道衍的語氣咄咄逼人。

妙錦結結巴巴地詞不達意:“師父,那個……是這樣的,……嗯,王爺帶兵前去,……總得有人跟在身邊”。

“張玉、朱能、朱高煦他們都在”,道衍的口氣依舊冷淡。

看樣子,師父那顆被冷落已久的心一時半會兒是捂不熱了。

妙錦眉尖微蹙,得想個快速見效的法子才是。

道衍讓人抬出一大堆草藥,招呼妙錦道:“來,徒兒,邊幹活邊想”。

師父太不夠意思了,不僅不幫忙,還亂抓壯丁。

妙錦不情願地拿起草藥。

“得快點兒啊,王爺回城要用”。

妙錦委屈地撇撇嘴,小聲嘟囔道:“我是幹大事的人”。

道衍耳力極佳,一聽就樂了,“妙錦想幹什麼大事?”

“跟著王爺一起衝鋒陷陣”,妙錦不假思索地答道。

“老衲可不敢放你出去,王爺若是知道了,還不得跟我急眼”,道衍擺出一副愛莫能助的表情。

“我不說,他怎麼會知道?”妙錦見杆就爬,雙眸閃亮。

“王爺一看到你,不就知道了?”

道衍無奈地搖搖頭,這個徒弟是不是智力欠佳?

“那我總不能幹等在這兒啊”,妙錦滿面愁容,她總覺得自已施展才華的地方在北平城外。

“我們都在這兒,你怎麼就不能等?”道衍反問道。

妙錦答不上來,世上能辯得過道衍的沒有幾個。

雖然不甘心,妙錦幹活的速度並不慢,道衍看在眼裡,終於露出些喜色。

這個徒弟,也並非一無是處,總不至於太丟面。

“師父,怎麼能知道王爺的最新訊息”,妙錦聰明的大腦突然靈光一閃。

“一戰結束,暗衛會把訊息及時傳回”,道衍答道。

“傳給誰?”妙錦覺得,不是世子,便是王妃。

“王妃”,道衍深深地看向妙錦。

妙錦被盯得有些不自在,“怎麼了,師父?”

道衍微微嘆氣,“你整天和王爺在一起,可曾想過王妃的感受?”

自責、內疚不是沒有,而是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只要朱棣在,妙錦根本想不起旁人。

“你來北平之前,王爺和王妃無話不談,現在幾乎無話可說,王爺把所有的心事都跟你說了”,道衍只是在陳述一個事實,沒有傾向性。

他只是覺得,王爺目前的家庭關係不太穩固,而妙錦就是最大的風險因素。

王爺太過在乎妙錦,而忽略了別人的感受,這不是好事。

或許,妙錦在某些事上有些小聰明,但畢竟太年輕,和飽讀詩書的王妃怎能相提並論,甚至取而代之。

王妃對於王爺而言,是一個家,是世子,是嫡長孫,是王爺所有的子女,而妙錦只是王爺一時縱情,根本不長久。

縱使夫妻感情到了疲倦期,但家還在,血脈至親,是王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道衍希望,妙錦能懂得維持平衡,讓王爺的後院永遠穩固,不起紛爭。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劇中人難知劇中意

這個荔枝不太甜

我的繼母

以歡沐

惡毒親媽帶著反派崽崽在娃綜擺爛

陳茶柚子

時空織錦

退休程式設計師

天地山河

霧小白

詭異玉佩

危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