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礎知識部分

1.資訊和資料:資訊是物質和事物的屬性,資料是資訊的表現形式,是資訊的載體,對資料加工得到的結果也是資訊,但稱為有用的資訊。

2.資訊科技:人們獲取、儲存、傳遞、處理、開發和利用資訊資源的相關技術;以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為主體。

3.計算機文化:以計算機為核心,集網路文化、資訊文化、多媒體文化為一體,對社會生活和人類行為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的文化。人類文化發展的四個里程碑:語言的產生,文字的使用,印刷術的發明。文化具有的基本屬性:廣泛性,傳遞性,教育性 ,深刻性。

4.埃尼克ENIAC: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數位電子計算機。

5.計算機的發展:知道年代,元件,語言,應用。第一代1946~1957電子管:機器語言、組合語言、科學計算第二代1958~1964電晶體:高階程式、設計語言、資料處理第三代1965~1970中小規模積體電路、高階程式設計語言、應用到各個領域第四代1971年~現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物件導向的高階語言、網路時代第五代未來計算機:光子、量子、DNA等,世界各地研究人員正在加緊開發以量子計算機、分子計算機、生物計算機和光計算機為代表的未來計算機。

6.模擬訊號:訊號是連續的,例如聲音、電壓、溫度、速度等;數字訊號:訊號是不連續的,例如高電位和低電位。

7.計算機的應用:

(1)科學計算,如航天工程,氣象、地震等領域。

(2)資訊管理:如辦公自動化,事務處理等領域。

(3)過程控制:也稱實時控制,是對時間要求比較嚴格的計算機的應用。具有實時性的作業系統稱為實時作業系統。

(4)計算機輔助系統:CAD ,計算機輔助設計;CAM,計算機輔助製造;CBE,計算機輔助教育;,計算機輔助教學;CMI,計算機管理教學;CAT,計算機輔助測試;CIMS,計算機整合製造系統。

(5)人工智慧:是一種研究如何讓計算機做一些通常認為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做的事情,也稱機器智慧。

8.計算機的發展趨勢:巨型化,微型化,網格化和智慧化。

巨型化指研製速度更快的、儲存量更大的和功能更強大的巨型計算機。智慧化的研究包括模擬識別、物形分析、自然語言的生成和理解、博弈、定理自動證明、自動程式設計、專家系統、學習系統和智慧機器人等等。

9.進位制:表示符號:二進位制:B;八進位制:O,十六進位制:H,十進位制:D(或者省略),轉換可以透過計算器來完成,選擇計算器的科學型。計算器只能轉換整數。(考試的時候基本看整數部分就知道答案了。)

10.計算機中資料的單位:

(1)位(bit)簡記為b,也稱為位元,是計算機儲存資料的最小單位。一個二進位制位只能表示0或1。

(2)位元組(Byte) 位元組來自英文Byte,簡記為B。規定1B=8bit。 1 KB = 1024 B,1 MB = 1024KB,1GB =1024MB,

(3)字(Word) 一個字通常由一個位元組或若干個位元組組成。字長是計算機的運算部件能同時處理的二進位制資料的位數。字長是衡量計算效能的一個重要指標。

11.文字資訊的表示:

(1)字元編碼:一般指ASCII碼(美國標準資訊交換程式碼),有7位ASCII碼和8位ASCII碼兩種,7位ASCII碼稱為標準ASCII碼,8位ASCII碼稱為擴充套件ASCII碼。A:65,a:97 0:48.(2)漢字編碼:(1)漢字交換碼:GB2312-80稱為國標碼,收錄了6763個漢字,以及682符號,共7445個字元。GBK18030編碼完全相容GB2312-80標準,是在GB2312-80標準基礎上的內碼擴充套件規範,收錄了27848個漢字。

(2)漢字機內碼:是計算機內部處理漢字的漢字程式碼;GB2312碼+8080H=漢字機內碼。

(3)漢字字型碼:分為點陣法和向量法,點陣碼縮放困難且容易失真,向量碼很容易放大或縮小且不會出現鋸齒狀邊緣。

(4)漢字輸入碼:分為流水碼、音碼、形碼、音形結合碼。

12.計算機硬體系統:

(1)輸入裝置:常見的有滑鼠、鍵盤、掃描器等。

(2)運算器:可以進行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等。

(3)控制器:計算機系統的控制中心,運算器和控制器合稱中央處理器(CPU)。

(4)儲存器:是具有“記憶”功能的裝置。分為記憶體和外存;儲存單元:是儲存器中用於儲存二進位制資訊的基本單位,每個儲存單元對應一個編號,稱為儲存單元的地址。

記憶體:是CPU可以直接訪問的儲存器,也是計算機的工作儲存器;分為ROM、RAM和Cache;一般意義上的記憶體主要是指RAM。

ROM:只讀儲存器,常用於存放固定的程式和資料,所存資訊在斷電後能長期儲存。

RAM:隨機儲存器既可以讀出又可以寫入資訊,但斷電後所存資訊就會丟失。

Cache:高速緩衝儲存器,介於CPU和RAM之間,目的是為了協調二者速度上的不匹配;容量比較小,較為昂貴。

外存比記憶體存取速度慢得多,不能和CPU直接交換資料有顯示器、印表機、音箱等。磁碟驅動器和磁帶機既可以看作輸入裝置,又可以看作輸出裝置。

13.計算機軟體系統:

軟體是指使計算機執行所需的程式、資料和有關的文件的總和。輸入計算機的資訊一般有兩類,一類稱為資料,一類稱為程式 。

指令:指示計算機執行某種操作的命令,由二進位制陣列成,分為操作碼和地址碼兩部分;程式:由一系列指令組成,用於解決某一類問題而設計的。馮·諾伊曼提出的儲存程式工作原理。軟體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

系統軟體:是管理、監控和維護計算機資源(軟、硬),開發應用軟體的軟體,主要有作業系統、語言處理程式、系統支撐和服務程式和資料庫管理系統。

應用軟體:為解決計算機各類應用問題而編制的軟體。

作業系統:對計算機資源軟硬體資源進行控制和管理的程式的集合,是最重要的系統軟體;是第一層系統軟體;是直接執行在裸機上的最基本的系統軟體;是人機介面(使用者和計算機的互動的橋樑);是應用軟體和硬體互動的介面;OS :Operating System ,作業系統;NOS:Network OS,網路作業系統。

根據其執行的環境可分為實時作業系統、分時作業系統和批處理作業系統。

實時作業系統:在外來的請求和訊號,在限定時間範圍內做出響應,並控制所有實時裝置和實時任務協調執行的系統;有較強的實時性。

分時作業系統:一個主機(CPU)連線多個終端,CPU按照各種策略分配時間片給各個終端計算機,輪流為它們服務;互動性較好。

批處理系統:為了提高CPU的利用率,讓多個作業連續在計算機系統中執行;同使用者沒有互動性。作業系統按其管理使用者的數量可分為單使用者作業系統和多使用者作業系統;按同時管理的作業數可分為單使用者單任務作業系統、單使用者多工作業系統和多使用者多工作業系統。如DOS單使用者單任務作業系統,windows單使用者多工作業系統,Unix多使用者多工作業系統。

14.程式設計語言:

機器語言:計算機系統唯一識別,不需要翻譯就可以直接供機器使用的程式設計語言;機器相關;低階語言;執行速度快。例如:1000 0000 1111 1110,表示“停止程式執行”的指令。

組合語言:用助記符代的機器指令;必須經過“彙編”過程,將彙編程式翻譯為機器程式;機器相關;低階語言;執行速度快,但比機器語言慢。例如:SJMP HERE ,其含義為“停止程式執行”,彙編後,將得到1000 0000 1111 1110。(以上為MCS-51微控制器指令,MCS-51為Intel公司研製的一種8位CPU,主要用於工業及民用。)。

高階語言:為更方便的程式設計,必須遮蔽細節,用人們喜歡的語法形式編制程式;機器無關;執行速度比低階語言慢,需要經過編譯或解釋過程,變成機器語言。編譯:能得到目標程式,分為編譯和連線兩個過程;解釋:解釋一句,執行一句,不產生目標程式。

15.微型計算機系統:

(1)主要效能指標:

主頻:即時脈頻率,是指計算機CPU在單位時間內發出的脈衝數,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計算機的速度;主要單位是HZ(KHz、MHz、GHz等等)。例如:PIV\/,表示Intel公司出品的主頻為的CPU。

字長:計算機的運算部件能同時處理的二進位制資料的位數,它與計算機的功能和用途有很大關係。字長越長,計算機處理資訊效率越高。

運算速度:單位時間內執行的計算機指令數。單位有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每秒106條指令)和BIPS(B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每秒109條指令)。

(2)硬體裝置:微處理器:是將運算器、控制器、高速內部快取整合在一起的超大規模積體電路晶片,是計算機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

記憶體:微機中的記憶體一般指指隨機儲存器(RAM)。目前常用的記憶體有SDRAM(同步動態隨機儲存器)和DDR SDRAM(雙倍資料傳輸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儲存器。

外存:軟盤上的防寫處於保護狀態(即防寫口開啟)時,只能讀取盤中資訊,而不能寫入,用於防止擦除或重寫資料,也能防止病毒侵入。硬碟是目前存取速度最快的外存。目前用於計算機系統的光碟可分為只讀光碟(CD-ROM、DVD)、追記型光碟(CD-R、WORM)和可改寫型光碟(CD-RW、MO)等。

匯流排:計算機各功能部件之間傳送資訊的公共通訊幹線。微機中的匯流排一般分為資料匯流排、地址匯流排和控制匯流排,分別傳輸資料訊號、地址訊號和控制訊號。USB通用序列匯流排,是一種新型介面標準。目前廣泛地應用於計算機、攝像機、數碼相機和手機等多種數碼裝置上。

主機板:是微型計算機中最大的一塊電路板,有時稱為母板和系統板,上面帶有各種介面、控制匯流排和資料匯流排等;其最重要的部件是晶片組,是主機板的靈魂。

I\/O裝置:是計算機系統同外界進行資訊交流的工具;輸入裝置將輸入資訊轉化為二進位制資訊,輸入到計算機內部,例如鍵盤、滑鼠、掃描器、數碼相機、條形碼閱讀器、手寫輸入板等;輸出裝置是將計算機內部的資訊以人們易於接受的形式傳送出來的裝置,例如顯示器、印表機、繪圖儀和音箱等;

顯示系統:是微機的必備的輸出裝置,包括顯示器和顯示介面卡(顯示卡);顯示卡是顯示器和系統匯流排之間的介面,用於將資訊從計算機取出並顯示在顯示器上;顯示系統的主要效能指標:顯示解析度、顏色質量和重新整理速度;解析度數值越大,影象越清晰;畫素是顯示器顯示影象的最小單位。

LCD:液晶顯示器。

CRT:陰極射線管。印表機分為點陣印表機、噴墨印表機、鐳射印表機和熱昇華印表機等。

16.多媒體技術基礎:

媒體:資訊表示和傳播的載體;例如文字、聲音、圖形和影象等。多媒體是多種媒體的綜合。

Multimedia:多媒體;多媒體具有多樣性、實時性、互動性和整合性的特點。

JPEG:是一種靜態影象壓縮格式。

MPEG:是針對運動影象的壓縮標準。

多媒體技術研究的主要內容:影片和音訊資料的壓縮和解壓縮技術;專用晶片;大容量儲存器;多媒體資訊檢索技術。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小師妹身份不一般

綺良良www

快穿:白月光的恣意人生

雪蕉

看香頭

山東大白將

調教異世:我深淵主宰,多子多福

綿言細語

異界烽火路

眾橫天下的物理教師

這叫異能廢?

混亂的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