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正午時分,人員全都到齊,在李家後院的一處密室內,五個人圍著一張小桌子緊挨著坐成一個圈。

為首位置坐著的,並非李昊的父親李福,而是李昊本人。

左手邊,坐著的是胡宗林,胡縣丞。

在李昊右手邊,則是一個樣貌年輕,穿著華麗的青年男子,此人名為趙尚。

趙尚的身旁坐著孫亦才,而最後一人,則是李福。

眼看沒人說話,趙尚一手搖著摺扇率先開了口:“我說李大公子,小爺我這一大早還沒睡醒,就把我急匆匆的叫過來,你說這事要怎麼辦?”

此時的趙尚睡眼惺忪,彷彿永遠一副也睡不醒的樣子。

但只有李昊知道,這必然是趙尚昨晚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大戰的後遺症。

“行了趙哥,這次叫你過來是有要事商議,”李昊並未接他的話茬,而是說道,“想必李佑明走訪的事情你也聽說了,這李大人這次,可真是給我出了很多的難題啊。”

趙尚一挑眉:“哦?這世間還有能難倒咱李大公子的人?”

“嗯,他這次差點把我底褲都扒出來了,讓我實在難受,所以這也是我今日召開此次會議的原因。”

掃視一眼眾人,李昊的目光先放在了胡宗林身上:“胡縣丞,曹德旺的訊息想必你也知道了,不出意外的話,陽平縣下任知縣便會是你了,所以在朝廷方面,我還需要你多多支援。”

胡宗林也是一臉激動,自已當了七八年的縣丞,如今終於有了再上一步的機會,所以對李昊的話語也是連連應是。

直到此刻,李昊這才說道:“今日,我也不願意再過多廢話,李大人雖然已經離開了,但這件事情卻遠遠還沒有結束。”

隨後,李昊便對眾人道:“關於種田方面,化肥就不要再用了,以後就當這個東西沒有存在過,之前試種過幾畝一般化肥的地,收成也只低了二石左右。 ”

“原本和趙公子商量的事情,也暫時不要開展了,家族原本準備開展的販鹽、瓷器、茶葉、紡織、炊具、冶煉,就暫時不要做了。”

李福一聽都是一愣:“兒子,你這...停的也太多了吧?那銀子怎麼辦?”

李昊則是耐心解釋:“爹,咱們李家上下就不到二十口人,去年咱們掙了足足兩萬銀子,一年的開銷都不到四千兩。”

隨後他又拿出早已算好的賬目遞到李福眼前:“我已經算過,光是咱們這兩千畝的地,一年就能帶來接近一萬兩銀子的收益,所以錢的事不用擔心。”

“咱們現在太扎眼,但是自保能力又不夠,這才是我召開這次內部會議的主要目的。”

聽到這裡,胡宗林也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是說...你現在要招兵買馬?”

李昊擺了擺手:“招兵買馬倒算不上,我也沒有造反的心思,我只是希望讓儘可能多的事情掌握在自已手裡,而不是隨便一個李大人過來,就讓我沒有一點掙扎的餘地。”

李昊很清楚,他是直面李佑明的人,他深知昨日自已好幾趟都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很多問題回答不好,自已的腦袋可能就要搬家。

他很討厭很討厭這種感覺,這讓他有種命運不被自已掌握的無力感。

而這,才是希望透過這次內部會議達成的結果。

“趙公子,我準備開辦一個醫藥堂,連鎖的,不過這事需要你去辦。”

“多請些信得過的名醫專家,但是在治療一些疾病時需要用我給的丹藥治療,我相信醫館的生意肯定不用愁。”

“但也要注意影響,此事做細水長流之策,不能急功近利,一年半載再成氣候,和澹州那些醫藥行業都事先打好招呼,客氣的就按客氣的方式來,不客氣的就按不客氣的方式來。”

“記住我教給你的那些方法,先利用顯著療效廣做宣傳,拉低同類物品價格,隨後再吞併合圍,提高價格,打出名號,最後再穩做運營。”

這是李昊給趙尚的吩咐。

趙尚自然沒話說,以他和李昊的關係,那可真比一般人要鐵的多。

況且這一兩年跟著李昊自已可沒少掙錢。

隨後他又對胡宗林道:“打通澹州的官路,陽平只是一個小地方,咱們遲早要離開這裡往上走,銀子的事情你不用擔心,門路的事情你也不用擔心,有趙公子出面自然有人願意。”

“但同樣的道理,做事小心謹慎,切莫留下把柄,而且不要急功近利,急功近利等於自殺,會毀了一切,就按照正常速度正常運轉,穩定有效是前提。”

剛得了一個天大好處的胡宗林自然沒什麼異議,只是說自已保證做到。

隨後他又看向了自已的父親,李福。

“爹你也知道,我這人不喜歡幹這些拋頭露面的事情,但咱們家又沒有官場上的人支援,胡縣丞我另有打算,李大人留了一個好處,便是他答應過我,要向皇上討要賞賜。”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想讓爹從政,為咱們家遮風擋雨。”

李昊的母親死的很早,李福一直沒有再續,這麼多年來都是一人將李昊拉扯大,而面對如今這個世界上自已唯一的親人,李昊自然也是真心相待,所以他說的這話,並不是故意要坑他爹。

一個家族,既要有面子,也要有裡子。

面子光鮮亮麗,但裡子就不好見陽光了。

李昊的這般打算,正是想讓自已的父親做李家的面子。

李福對李昊提出的事情,從來沒有過異議:“一切都聽兒子的安排。”

隨後李昊又向眾人交代了一些具體的細節。

就這樣,一個半時辰的時間匆匆而過,眾人都按照李昊的吩咐和囑託前去行事了。

只不過在眾人離開後,李昊將孫亦才單獨留了下來。

“咱們的線人太少了。”

早在一年前,李昊便叮囑孫亦才在這陽平縣城裡安排了一些眼線,用來觀察著城中的一舉一動。

只是縣城太小,加之沒有多少大事發生,線人的數量也才十個不到。

當然,這其中也有李家那時候養不起那麼多線人的因素。

孫亦才拱著手:“少爺的意思是...”

“咱們李家內部要多招些人手,而且同時要多發展一些眼線,最好能覆蓋到周邊府城和縣城。”說到這裡,李昊豎起了一根手指,“還有,最重要的一件事,你要去招募一些兵卒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抗日之殺敵爆裝備

醉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