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幾個人伸長脖子期待著。

“爺爺,您每次回家都太匆忙了,要不是四叔出門時順便獵到了一隻野雞,我們真不知道該拿什麼來款待您了。”

朱壽把最後一道菜擺上桌,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香氣撲鼻。

“不必特意張羅,平常怎麼吃,現在就怎麼吃。”

朱元璋已經按捺不住,一把抓起一隻雞腿。離開京城幾天,他對烤鴨的滋味也甚是想念。

一口咬下,滾燙雞肉所釋放的香味讓朱元璋瞬間陶醉。

“先生,四叔,嚐嚐我做的雞吧。”

朱壽笑著說。

“侄兒,你的手藝真不錯。”朱棣顯得沉穩許多,還不忘誇讚朱壽一番。

“四叔過獎了,只要有足夠的香料,燒鞋底都能變得美味。”

朱壽謙遜地回應。

“你太謙虛了,燕王府的廚子都不如你。”

朱棣脫口而出的讚美。

“四叔,您去過燕王府啊!那您之前為什麼否認呢?您見過燕王朱棣嗎?聽說他長得英姿勃發、氣宇軒昂……”

“朱壽!”朱元璋打斷了朱壽的一連串追問。

“四叔,對不起,是我失態了。”

朱壽這時才意識到失言,連忙道歉。

“沒關係,燕王體恤部下,勤於政務,愛護百姓,禮遇賢士,所以我才有機會去燕王府。”

朱棣誇耀自己,面不改色心不跳。

“咳咳~”朱元璋故意咳嗽了一聲。

差不多就行了,還真開始自賣自誇了。

“朱壽,我瞧見你拿泥巴把雞包起來,這是什麼新鮮招數?咱們應天府的烤鴨,那可是實打實地在爐子裡烤出來的。”朱元璋疑惑地問。

“哎,這法子叫做叫花雞,是從常州那邊傳過來的。傳說是由個叫花子偷了只雞,醃好後用荷葉、泥巴厚厚裹住,燒熟後就有了這個名字。”朱壽解釋道。

“聽說這叫花雞還跟當今皇上有些關聯呢。”有人插嘴道。

“哦?此話怎講?”老朱笑眯眯地追問著。連李善長也來了興趣,皇上本人就在這裡,倒要看看這小子能編出個啥故事來。

朱壽先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這才不緊不慢地說開來:

“想當年,洪武皇帝起義後,打仗哪有那麼順風順水。有一次遇險,隊伍都打散了,洪武皇帝自己也被追殺,困在荒郊野外三天三夜。

就在餓得前胸貼後背,愁眉不展的時候,他瞧見路邊有個老叫花正在烤一塊泥巴。那老叫花好像早知道皇上會路過,他敲破泥殼,取出一隻香氣撲鼻的雞,說是獻給大王的。

後來,洪武皇帝登基做了皇上,為了紀念這段經歷,就把這道菜賜名為‘富貴雞’。”

……

三個人立刻都安靜下來。

朱棣斜著眼睛,悄悄瞥向自己的父親,眼神裡滿是困惑,似乎在問:這事兒是真的嗎?

李善長則直接用手捂住了額頭,心想:這故事真是又俗套又缺乏新意。

雖然他沒親身經歷過老朱早年起義的事蹟,但在那些淮西將領們閒聊吹牛時,多少也聽過一些。

哪有老朱被追殺七天七夜的說法?最艱難的時刻,應該是老朱帶著二十四位騎兵去攻打定遠吧。

再往後,老朱已經是獨當一面的大將,怎麼可能讓隊伍走散,更別說餓上三天三夜了。

再說,都叫花子了,還能悠哉遊哉地烤雞吃,那顯然不是真正的叫花子啊。

“簡直是胡說八道!”朱元璋不滿地嚷了一句。

“只是傳聞而已,爺爺不必動怒。”朱壽笑嘻嘻地回應。

自從得知自家竟然能和皇帝攀上親戚關係,朱壽對大明朝的態度就不那麼牴觸了。

或許咱家這朱姓,還是朱元璋賞賜的呢,那至少也算得上是國姓爺了。

至於歷史記載中為何沒有爺爺的名字,可能是因為朱元璋義子的名字並未全部流傳下來。

“我跟這破故事較什麼勁。”朱元璋嘴上這樣說,臉上卻明顯寫著不悅。

在他看來,皇帝就該永遠高高在上,這種水平低下的傳言非但不能提升皇家威嚴,反而徒增笑柄。

“爺爺,要不咱們把叫花雞獻給皇上?”朱壽腦中靈光一閃,趕緊提議。

“怎麼?你想進宮當御廚?”朱元璋上下打量著朱壽,嘴角撇了撇。

“不去不去,現下進宮那不是自己找罪受嗎?我的意思是,連同這道菜和相關的傳說,一同呈給皇上。”

朱壽急忙擺手,儘管此刻他內心對女色並無需求,但深知一旦踏入宮門,恐怕就再無回頭之路。

“你到底想搞什麼鬼?”

朱元璋雙目微眯,顯然已察覺到這個傢伙又在盤算什麼歪主意。

“先別急,爺爺您久居朝堂,您說說看,當今皇上眼下最缺的是什麼?”

朱壽故意賣了個關子。

朱元璋的笑容逐漸僵住,一時竟答不上這個問題。他身為一國之君,開國帝王,坐擁四海財富,統御八荒之地,世間萬物似乎盡在他手中。

然而,馬皇后的離世,令他覺得整個世界彷彿缺失了一大片。有時獨處宮中,內心總會感到空蕩蕩的。他竟不知自己究竟缺少什麼。

“老四,憑你對皇上的瞭解,你覺得他最欠缺什麼?”朱元璋把問題拋給了朱棣。

朱棣滿臉不悅,這個問題簡直是送命題。

“照我看,應該是時間。假若皇上仍有足夠的時間,必定能消滅北元,打通西域,平定南疆,將大明推向超越漢唐的盛世。”

朱棣正氣凜然說完,偷瞄了眼父親臉色,見還算正常,才稍稍鬆了口氣。

“時間?皇上又不是英年早逝,缺什麼時間!相反,要是皇上早兩年駕崩,反倒能在後世留下個好名聲。”

朱壽反駁了一句。朱棣見朱元璋臉色有變,趕緊向朱壽使眼色。

“那你認為皇上缺什麼呢?”李善長這時開口問。

“缺名聲,缺能讓全天下的人都記住的聲望。”

“皇上從平民崛起,驅逐異族,重塑江山,這樣的名聲還不夠響亮?”

朱元璋也忍不住自誇起來。

“夠是夠了,但我給你舉個例子就明白了。

這裡是壽州的八公山,有一種非常有名的美食——八公山豆腐。

所以在壽州隨便哪個地方吃豆腐,無論是讀書人還是普通百姓,都能給你講上兩句淮南王劉安的故事,這就是影響力。”

朱壽這話一出,三人幾乎都明白了。

“對,流傳千秋萬代的名聲,才是我們要贈予洪武大帝的禮物。

一個皇帝要想名垂青史,不僅要自身實力超群,還要在民間具有廣泛的知名度。”

“比如評書裡的三國故事,單論皇帝的才能,他們加在一起也不及皇上,但百姓對他們卻比對皇上了解得多,這就是宣傳推廣的作用。”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大秦當方士

愛吃魚的翡翠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