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壽正在廚房忙活著,朱元璋坐在八仙桌前,隨意地放下酒杯,看似不經意地問道:“這些都是你教他的?”

李善長面上泛起一絲微笑,輕輕搖頭:“那是他欠收拾了。”

朱元璋則悠然自得地喝了一口酒。“你捨不得。”李善長一句話就點破了朱元璋此刻的心思。

朱元璋的疑心病又犯了,開始懷疑自己的孫子與李善長這位老臣有勾結。

他並未反駁,確實捨不得動朱壽,甚至想將其捧在手心裡呵護。他低聲說:“雄英跟他不同。”

作為朱元璋最疼愛的皇孫,他對朱雄英的瞭解遠超過其父朱標。

那件事過後,朱雄英的變化瞞不過朱元璋。因此,他沒有立刻將朱雄英帶回京城,而是封鎖了其死而復生的訊息。

李善長聽聞此言,目光深邃地看向朱壽,原來朱元璋懷疑的是朱壽的身份。“罷了,罷了。”

朱元璋不願在此事上過多糾結。畢竟,朱壽獻上燧發槍和土豆,是為了他朱元璋,而非因其帝王身份。或許正因如此,雙方才能坦誠相待。

李善長為朱壽說好話:“少爺的確與眾不同。”

他又感慨道:“只是老夫年事已高,無緣親見少爺口中所述的盛世景象。”

朱元璋眉毛微挑,淡然一笑:“看來你很篤定朕會讓他坐上那個位子。”

李善長急忙否認:“我從未說過這樣的話。”立儲之事他絕不會插手,如今他身為戴罪之身,已無立場可言。

朱元璋意味深長地看著李善長,叮囑道:“既然貢鹽銷售漸趨穩定,就別再讓朱壽親自去了,有空多教他一些律法、政務。”

朱壽在遷都問題上的見解令朱元璋頗為滿意,但遷都並非易事,首要解決的就是如何處置燕王朱棣,是轉移封地還是直接撤銷其封號,都需要深思熟慮。

此外,朱壽提到的南北差異問題,若非朱元璋英明決斷,如今北方恐怕還在沿用蒙古習俗。

“爹,這燧發槍真是厲害。”

人未到,聲音先至。

朱棣風風火火地闖進來,一手舉著燧發槍,一手提著剛獵到的野雞。“百步之外的野雞,一槍就倒了,只是這東西明明像火銃,為何叫槍呢?”

朱壽聽見動靜,擦了擦手,從廚房走出來解釋:“因為燧發槍前端可加刺刀,近戰時也能當作短槍使用,避免淪為燒火棍。”

朱棣仔細觀察燧發槍側邊那些看似無用的結構,朱壽取來刺刀,裝在槍上固定好,解釋道:“這樣一來,即使火藥和彈丸耗盡,士兵仍有一定的戰鬥力。”

他將槍還給朱棣。“侄兒,讓開點兒,四叔怕傷到你。”

朱棣興奮起來,找了個空地,將加了刺刀的燧發槍當作長槍演練一番。一套動作下來,朱棣頗為歡喜。雖比不上精心打造的精鐵長矛,但對普通士兵而言已足夠實用。

“四叔,這燧發槍應該足以打動燕王了吧?”

朱壽問。朱棣點頭:“確實夠了,但這對燕王來說只是錦上添花;他最缺的還是糧草,我聽爹說你手中有一種寶物叫土豆,能解他燃眉之急。”

朱棣雖對槍垂涎,但深知短時間內無法大量製造,不如趁機爭取到土豆。

朱壽麵露難色,他手中的土豆已所剩不多,恐怕難以支撐到下一季收穫。然而,這是與燕王交好的良機,土豆雖珍貴,但錯過實在可惜。

畢竟,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四叔,我這裡也就不到百斤,如果你需要,就拿去吧。”朱壽滿臉心疼,今後自家餐桌上怕是要少一道菜了。

朱棣滿心歡喜地拍了拍朱壽的頭:“好侄兒,下次四叔回北平府,一定給你帶份大禮。”

拋開燕王可能謀反的傳言,朱棣其實挺喜歡這個侄子,對待自家人十分慷慨。

“四叔你先去休息,我把野雞處理一下,給你們做頓好吃的。”朱壽心中納悶,怎麼感覺四叔眼神中帶著一絲埋怨?

朱棣回到朱元璋身邊,悄聲道:“爹,那土豆……”

朱元璋打斷他:“別想,這點土豆能種幾分地?劉三吾掌管著上百畝地,將來不愁沒你的份。”

朱元璋沒想到朱壽竟肯拿出壓箱底的寶貝。當初抱著自己大腿哭訴沒土豆活不下去的朱壽,怎會如此大方?

朱棣爭辯道:“可這是侄兒送給我的,您這是明搶。”

面對朱元璋,他底氣明顯不足。若是等父皇賞賜,那麼多藩王、功臣分一分,能有百來斤就算不錯了。

朱元璋瞪了朱棣一眼:“你想都別想,五十斤,最多五十斤!”

見朱棣還想開口,他又補了一句:“不想回封地,可以不回去。”

朱棣無奈,五十斤就五十斤吧,總比沒有強。他自我安慰:等明年收穫了,至少比別人多一季的糧種。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風起A

哈哈哈哈哈紅紅火火

逆唐神謀

九更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