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程的大巴車上,齊東海梳理這個時空中“自已”記憶中關於“趙振邦”這個名字的所有內容。

趙振邦比自已大幾歲。從小就是學霸,是家長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但他並不是那種一心只會讀書的書呆子。

事實上在左鄰右舍的孩子當中他也是最受歡迎的核心人物。

他博聞強記,腦子也靈活,在“玩”這件事上總能搞出新花樣。

無論是他的同齡人,還是小上幾歲的齊東海。都喜歡聚攏在他周圍。

幾年前透過高考,趙振邦考入了交通大學。畢業分配時卻沒有得到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

“我這地方最大的好處就是清閒。”

黃浦江畔一所中學的新教學樓裡。趙振邦帶著齊東海參觀自已的辦公場所。

這是學校翻新時建立的微機室。

教室內整齊的,擺放著幾十臺電腦。

這些裝置屬於國內組裝的蘋果2規格的相容機。從技術上來說已經是七十年代水平的落後裝置。

但在九十年代初,能擁有這樣計算機教室的學校還是鳳毛麟角。

“每年我就是開學的時候給新生上幾堂微機課。basic語言什麼的。反正他們聽完也就忘了。考試也不考……”

從語氣上聽得出來,趙振邦對現在這份工作毫無熱情。

他是交通大學自動化專業。按道理說就更有用武之地的場合是去一家現代化的工業企業。

可現在國內的工業自動化程度還不高。沒有那麼多對口的崗位可去。

現在能在市中心的重點中學得到一份工作已經是不錯的結果。

趙振邦搬來兩把椅子,和齊東海兩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天。

話題總是圍著齊東海並不熟悉的那個“童年”兜兜轉轉。

齊東海腦子裡還記得離家時父親說過的話。

“你趙叔打聽好了,有地方在招人去日本打工,只要重點大學畢業的。計算機或者自動化專業。說是一個月能賺一萬多。可是振邦不樂意去,他想讓你去勸勸,又不好開口說……”

按照自已父親的說法,趙振邦的父親看到齊東海從國外回來風風光光的,也想鼓動自已兒子出國打工。

趙振邦有名校文憑,去日本可不是做“研修生”而是可以直接拿到工作簽證。

不過齊東海對這種工作心裡有數。十有八九是派遣制的it外包企業。收入並不穩定,還要被層層盤剝好幾道。

九十年代初期這行業剛剛起步。這些中介公司甚至還有條件挑肥揀瘦。非名校畢業生不要。

畢竟現在兩國間收入差距非常巨大。

趙振邦在學校的工資只有幾百塊。唯一的好處是有編制的鐵飯碗。

但在九十年代這個變革的年代,體制內的工作吸引力遠不如一個月上萬人民幣到海外打工。

他父親希望兒子出國的心理完全能理解。

但對於齊東海來說,他不確定自已是否要勸趙振邦去日本上班。

他不想幹涉別人的人生。更何況日本已經步入失去的三十年。而這三十年間國內可是高速發展。

趙振邦在這個千萬人口的大都市已經有了一席之地,將來能夠充分享受發展紅利的話,未來也是一片光明。

不過答應了長輩的事,還是要走個過場。

“這是我從日本給你帶的。”

齊東海從隨身的揹包裡拿出一支電子錶。不過這不是一隻普通的手錶,是卡西歐推出的datebank電子記事本手錶。

這款八十年代中期推出的產品體現了日本高速發展時期瘋狂的一面。

這款手錶上整合了各種有用的或者沒用的功能。從電話號碼簿到膠片相機曝光引數指南。

錶盤碩大,帶有一個很多按鍵的鍵盤。戴在手上格外顯眼。彷彿的科幻遊戲《輻射》裡的嗶嗶小子一般。

《輻射》遊戲在一九九三年當然還不存在。所以和這個年代的人談起嗶嗶小子也不會引起共鳴。

這款手錶如果戴在普通人手上看起來多少有些奇怪。

但齊東海覺得它與趙振邦的氣質格外相稱。

“這玩意不便宜吧…”

趙振邦接過手錶,愛不釋手的樣子。

一塊datebank最便宜的款式也要幾百人民幣,上千的款式也不少。

若是以此時國內收入衡量,相當於是大城市有體面工作人群一兩個月的工資。

“我淘的二手貨,不值錢。”

這塊手錶確實是二手貨。不過他的第一任主人就是齊東海自已。

由於沒有特意準備給對方的禮物,齊東海不得不把自已隨手戴的手錶送給了趙振邦。自已則臨時買了一塊國貨的海鷗手錶戴上。

在這個手機沒有普及的年代,想要隨時看時間還是必須有塊手錶才行。

“在日本那邊打工,賺的不少吧。”

“馬馬虎虎吧。”

齊東海不願意正面回答。

但既然對方主動把話題引了過來,齊東海也不會放過。

“聽說你家裡給你聯絡了去日本工作的事?”

“你也聽說了?我不想去。”

“捨不得這邊的清閒工作?”

趙振邦現在工資雖然不高,也沒分上房子。但誰都看的出來空閒時間很多。

如果樂意大可以從現在就躺平混日子。過得也挺輕鬆。

“我還沒和家裡說,你也別回去到處講。我……”

趙振邦的話還沒說完,一陣下課鈴聲響起。

一位年輕女性象徵性的敲了敲教室的門,然後輕車熟路的走了進來。

“介紹一下,齊東海。我們小時候一起玩大的,最近從日本回來探親。”

“呦,你還有國外的朋友吶。”

“這是我們學校教英語的林老師。”

趙振邦向齊東海介紹了對方。

“你就和他實話實說唄。”

林老師朝著齊東海微笑著繼續說道。

“我是他女朋友。”

齊東海看著眼前這位女性。

二十出頭的樣子,身穿紅色的呢絨大衣。還畫著妝,前發吹得和一扇屏風一樣,還留著空氣劉海。

雖然按照齊東海的審美會覺得過分“妖豔”了一些,但這就是九十年代的時尚。

“振邦哥,你可沒和我說過這事。”

“我這不是剛想說嘛……”

林老師只在電腦教室待了一會,隨便聊了兩句就匆忙的去準備下一節課。

齊東海把話題拉回來。

“因為交了女朋友捨不得出國了是吧。”

“我們商量好了,明年就結婚。到時候以夫妻名義申請分房也機會大一些。不然……”

趙振邦走到窗邊,指著校園裡一棟紅磚建築的二層小樓。

“學校把暫時分不到房子的年輕教師都安排到舊教學樓的教室裡住。面積也比我現在的單身宿舍要寬敞。”

“那既然這樣,我也就不勸你了。”

齊東海覺得趙振邦對自已的人生有規劃。就想這麼走下去也不是壞事。

“可是這錢吶,也是真不夠花。”

九十年代,市場經濟日漸發達。尤其是在大城市。物質上的誘惑越來越多。

戀愛中的男女平時總要逛個街吃個飯。

一個月下來工資所剩無幾。

要是將來還要組織自已的小家庭,購置各種大件,那開銷就更大了。

在這種背景下,九十年代毅然下海創業搏一把的人也大有人在。

這種輕易捨棄體制內工作的行為在三十年後是讓人難以想象的。

“要是這樣的話,你想不想賺點外快?”

“你有門路?”

齊東海點了點頭。

話題終於來到他感興趣的地方。

或者說兩人下面要談的內容才是齊東海這次回國的本來目的。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行命人

張家小優

我不能沒有秘密

知名的幕後玩家

現代鬼差

耳東子辰

夢裡壁咚校花百次後,被校花反撩

無心煮酒

傳說從九十年代開始

青銅釣師

群穿:那些妃子竟然是我同學

時光吹老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