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哲的堂妹納蘭淳然與十五阿哥玄清是在顯慶六年十月成婚的,大婚第二日是需要進宮請安的,十五阿哥封了固山貝子。

爵位不高,婚禮卻是按親王成婚禮制辦的,一是十五阿哥是太后撫養大的,二是十五福晉是皇后的堂妹,也是為了安撫和啟一支,給足了太后和皇后面子。現在要稱納蘭淳然為十五貝子福晉了。

“兒臣(兒媳)給皇額娘請安,給皇嫂請安。”慈寧宮內,太后端坐於正位,哲哲坐在下首,王氏位分低,小十五出生便抱給了太后撫養。

“快起來,快起來,賜坐。”

“真快啊,兒媳第一次見小十五的時候他才一丁點,還在襁褓之中。那時候被皇額娘抱著,現在都娶妻了,從前都是臣妾叫別人皇嫂,如今也有人叫臣妾一聲皇嫂了。”玄清比玄寧小了十二歲,哲哲嫁給玄寧十年,才聽到弟妹叫她一句皇嫂,雖然是她最不喜歡的堂妹。

這和啟和德啟一支不和,還是因為當年葉赫那拉氏家裡一等公的爵位先落到了長子和啟身上,後來哲哲的外祖簡親王濟度在平三藩時有功,哲哲的額娘覺羅氏又加封了和碩公主,德啟成了和碩額駙,官至領侍衛內大臣,而和啟只是二品總督,被弟弟壓了一頭。後又在孝懿顯皇后的喪儀上,當眾汙衊德啟和弟媳赫舍里氏私通,聖祖爺查清後,革了他的爵位給了德啟承襲,至此這兩支的仇就算是結上了。

“皇嫂說笑了,以後臣弟多帶著福晉進宮看您,讓您聽個夠,您到時候別嫌煩就行。”玄清神采奕奕的說。

“瞧瞧,這孩子跟小時候一樣油嘴滑舌。”太后接過話來。

“弟媳給皇嫂請安。”出了慈寧宮,淳然便和哲哲一起來長春宮,她們姐妹許久未見,自是要敘敘舊的。哲哲並未理她,倒是品了口茶。淳然只好拘禮跪著,誰讓人家是皇后呢。

“洞庭碧螺春?”

“回娘娘,這是乾清宮剛賞下來的,奴才想著您總是喝普洱,偶爾也換換口味嚐嚐。”綠雲站在一旁回道。

“就數你滑嘴。”

“瞧我,倒是忘了弟妹還跪著了,你也不提醒我,快起來,賜坐。”

“你倒是知禮。”哲哲正色道。

“謝皇嫂誇讚。”納蘭淳然低眉順眼的說,她知道姐姐必然會看她不順。

“十五阿哥對你可好?若是有人欺負你,大可來找本宮。”淳然到底才是個十六歲的孩子,待聽清哲哲的話之後,她騰的臉色迅速躥紅。

“十五爺對弟媳極好。”哲哲看到淳然的反應,心下了然。

“那就好,也沒什麼事,你快回府吧,別讓小十五等急了。”

“娘娘怎麼不仔細敲打敲打十五福晉?”

“敲打?你看淳然那樣,人家新婚急什麼?往後有的是日子。”

“啟稟皇上,奴才已查明,四阿哥與八阿哥在府中議事,意圖謀反。”來人的是玄寧的心腹,他四個哈哈珠子其一,九門提督費揚武長子,領班軍機大臣、理藩院尚書烏拉那拉達春,二十七歲官居一品,前途不可限量,也是聖祖爺第七女和碩饒安公主的額駙。

五日前,鎮國公景熙上書彈劾四阿哥與八阿哥在府中與大臣議事,意圖謀反,此事牽連甚廣,朝中多位重臣參與其中,包括刑部尚書佟佳齊十武,皇上的親表弟,兵部尚書董鄂噶禮,八福晉的哥哥,以及都統富察華泰。玄寧下令徹查,若為屬實,一個不留。

“齊十武,噶禮,華泰凌遲處死。四阿哥與八阿哥革爵,圈禁於景山壽皇殿,其妻遣回本家。”

哲哲正立在一旁磨墨,她十月末便又查出了身孕,沒到三個月,還未聲張。

玄寧知道,還是到這一步了,手足相殘。如果四哥和八哥安分守已,他不會下重手的。

此時已是顯慶六年寒冬,風雪連綿不斷,雪花像鵝毛像柳絮像蒲公英的種子,飄飄悠悠地落下來。玄寧想到自已七歲那年,也是這樣的大雪,那時自已貪玩忘記帶額娘給的手爐,到了書房練字的時候,手冷到連筆都握不住,是八哥把他的手爐給了自已。那時他們還是兄弟,手足之情還沒有為了皇位而分崩離析。

那時他還是那個有皇阿瑪和額娘疼愛的小兒子,他還有視為榜樣的三哥。

天潢貴胄,安能屈於臣階?

成王敗寇,這天下終是他愛新覺羅玄寧說了算了。

他看著一旁磨墨的哲哲,她今天穿了一身紫色牡丹紋夾襖,襯的哲哲美豔絕倫,絲毫看不出是生了兩個孩子的額娘。突然想到求娶哲哲時皇阿瑪問他的話。

“兒臣是要做大將軍的人,怎能困於兒女情長。”他說了謊話,他是成了威震一方的大將軍王,卻也奪了這皇位,身邊亦有哲哲在側。

哲哲自然注意到了玄寧在看他,放下手中的墨塊。

“皇上?”

“嗯?怎麼了?”

“您一直看著臣妾幹什麼?”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玄寧懶洋洋的說,隨後站起來把哲哲抱入懷中。

“皇阿瑪臨終前說過,不能殘害手足。”哲哲沒說話。

“怎麼不說話?”

“臣妾不知道說什麼,臣妾的哥哥姐姐對臣妾都是很好的。”嗯?別嚇到哲哲了,玄寧心裡想著。

“皇上,太后說讓您有時間去慈寧宮一趟。”陳富海來報。

呵,他前腳處置了七十武,後腳額娘就知道了。他倒是要看看到底是他這個親兒子更重要,還是佟家更重要。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北風中的邂逅

糕首小施

清風撫我意難平

登山看雲霞

流霧

江中白鳥

九尾神狐:八位夫君

吃掉提燈魚

顧爺,你的夫人重生回來寵你了

布丁加奶茶

小說世界:綠茶師妹忽覺醒

澍又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