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兄弟、妻子,多半是因為意而到一起的。因天意而到一—起的,是人所不能分離的。只有朋友,是因為人而到一起的。因為人而到一起的,自已喜歡就與他交往,自已討厭就離開他,所以香草和臭草不能在同一個容器裡收藏,荼菜和薺菜不能在同一塊田地種植。根據人所交往的物件的不同而加以分類,是觀察人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據人的朋友來觀察人,如《大戴禮·文王官人篇》的“省視他的出入,觀察他的交友”,《論語》的“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孟子》的“觀察近處的臣子,要根據他怎樣事奉君主;觀察遠處的臣子,要看他怎樣自已做主”,都是理所當然的。《韓詩外傳》則透過觀察人的朋友來測度他的家庭和國家的情況,是所有論述中最有普遍意義的。

《韓詩外傳》記載:

楚國有一位善於看相的人,所說沒有不應驗的,美名傳遍了全國。楚莊王召見他,問他關於看相的事,那人回答說:“臣不是能相人,只是注意觀察人的朋友。觀察一個普通人,他的朋友都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誠實謹慎,遵守法紀,這樣的人,家庭必定日益興盛,而自身也日益安康,這就是所說的吉祥之人。觀察一個事奉君主的人,他的朋友都誠實守信,品行端正,好做善事,這樣的臣子,辦事能力日益提高。官職日益上升,這就是所說的吉祥之臣。君主的朝臣多賢人,身邊多忠臣,君主有了過失都爭著正面勸諫,這樣的君主,國家日益安定,君主日益尊崇,名聲日益顯揚,這就是所說的吉祥之主。臣不是能相人,只是觀察他的朋友。”楚莊王說:“說得好。”

透過交友可以觀察人的才能和性情,其中的得失值得討論的,如《論語》記載:

“子夏的學生問子張交友的事。子張說:‘子夏是怎麼說的?’回答說:‘先生說:可以交往的就交往,不可交往的就拒絕他們。’子張說:和我聽說的不一樣。君子尊重賢能的人,寬容普通的人,讚揚別人的優點,同情別人的缺點。我是個大賢人嗎?是的話,對人有什麼不能包容的?我不是個賢人,別人甚至會拒絕我,憑什麼拒絕別人呢?”

蔡邕議論這件事說:“子張和子夏分別聽到過孔子的話,大概孔子用交友之道教誨過他們。子夏這個人為人寬厚,所以教導他拒絕別人;子張為人偏狹,所以教導他寬容眾人。這是根據性格的不同而分別矯正他們。”

又如《說苑》記載孔子的話說:“我死以後,子夏會日益進步,子貢會日益退步。子夏好與賢於自已的人相處,子貢喜歡接觸不如自已的人。”

總的看來,交友廣泛的人性格寬厚,交友圈子太小的人性格偏狹,喜歡與賢於自已的人相處,所以能進步,喜歡接觸不如自已的人必然退步。

子夏、子張論交友以後,還有子順關於不交無德之人的論述(見《孔叢子》)、朱穆關於絕交的論述(見《後漢書》)、趙壹關於刺世嫉邪的論述(見《後漢書》)、劉關於刺知合的論述(見嚴可均所輯《全三國文》)、劉峻關於五交三釁的論述(見《文選》)。現在概括它們的主要意思,作為觀察世人者的借鑑。

一、關於不交不道德的人。東里閭腹中空空,沒有才德,但是自以為賢能,想要和子順交朋友。子順認為東閭子外貌頑劣笨拙,好像粗疏直爽,但是內心卻懷有諂媚討好之意,不是大丈夫的氣節,對自已的品德修養沒有好處,所以不想接觸他。

二、關於絕交。朱穆認為世人的交友,往往不注重家業,不忌諱君王,違犯禮法,背離公義,而互相追隨。品位較高的像孩子一樣互相喜愛,品位低的則掩蓋過錯,竊取榮譽,背義求利,損公肥私。所以不如絕交,還可以行人子之道,做臣子之事,思考從前的言談,彌補以往的過失。總的意思是說,沒有放棄就沒有振興。

三、關於刺世嫉邪。趙壹痛恨當時世上人情弊病萬端,奸佞諂媚風氣日益熾烈,以剛正處世的風氣日益消亡。在朋友交往方面,對喜歡的人,恨不得鑽破面板讓他長出羽毛;對討厭的人,恨不得洗去塵垢尋找瘢痕。所以,寧可飢寒交迫、遵循義理而死,也不願吃飽穿暖、違背道義而活著。

四、關於刺合。劉廙認為,交友本來是為了得到賢能的人,而世人在交往當中,卻不審慎地選擇人,務必糾合眾多的同黨,華而不實,攪亂世事,沽名釣譽,所以告誡他的弟弟劉偉,不要再與這類人交往。

五、論五交三釁。劉峻憐憫任昉的子女被流放到海南,痛恨任昉的朋友到溉等人不設法救助,所以作《廣絕交論》,論述五交三釁。五交,即勢力之交、財物之交、談論之交、患難之交、志願之交。三釁,一是敗壞道德,滅絕道義,像禽獸一樣;二是難以深交,輕易背棄,彼此仇恨,互相爭訟;三是名聲陷於貪婪,為正直善良的人所不齒。

合觀各種說法,可知交友之道從雜已經很久了。 現在世人的交友,軌跡尤其紛紜。彎腰如磬地假意表示恭敬,言語好聽得如同甜酒,像商賈那樣炫耀於世,拼命追求財利,各自得到想要的東西,交易完畢就彼此分手,這叫做買賣之交。往來匆匆,言談誇耀,聳人聽聞,爾虞我詐,互相刺探,稍一得志就自我放縱,拆去橋樑,從此斷交,這叫做鬼魅之交。由紅裙美女把對方灌醉,山珍海味擺滿了桌子,一邊擲骰子一邊談笑怪叫,在鐘聲告訴人已經是半夜的時候,忽然聚攏忽然散去,這叫做豬狗之交。言辭剽竊佛道兩家,談論文章詩詞,終日擺弄文雅的器物,嬉戲放浪在山水之間,雕飾繁瑣而缺少內涵,道德教化沒有著落,這叫做虛浮之交。這四種交往,每個人都屬於其中的一類,如果瞭解這個人,就看他所交往的朋友。我們所知道的,就是這些罷了。

《檀幾叢書·古觀人法》,也載有透過交往來判斷君子小人的方法:初見面時顯得平淡,日子久了卻情味更深;在道旁相遇,很有閒情逸致;舉止穩重,卻耐人尋味,這是在上位的君子。風骨稜稜,使人覺得孤傲難合;胸懷淳樸,看似平淡無奇,但是仔細探究,卻是以正直誠信與人交往,而且終始不渝;關係厚薄親疏,處理得不失分寸,這是在下位的君子。暫時的相會,情誼疏遠而外貌親近,往來的時間長了,卻表面上順從而內心詆譭;突然遇見尊貴的人,態度極為親密,像狂風暴雨一樣,而遠遠地看到了舊時的親友,卻像驚鴻和逃跑的兔子一樣,這是在上位的小人。對待親疏不同的人一反常態,把厚薄弄反了;甘美的食物不供養父母,把齋飯和衣物供養尼姑和僧人;用酒肉來結交豪俠狂放的人,用干戈來傷害兄弟姐妹,這是在下位的小人。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罪者時空

旺財旺財

雙面遺蹟

抽紙社恐

收屍就變強,開局天降假死女魔頭

藍瞳星眸

未名的使徒與虛無的王座

aalm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