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核心在於“靜學”。向內守靜,從靜中得到一切的正明。這是中華文化的開始。也是其精華中的核心所在。之後的幾千年,都是以這個核心發展出不同形式。

道家以老子為首。.

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老子的這段話,就囊括了道家的核心-----“以靜至學”。老子先入靜,入靜是人迴歸本來面貌的大路。從靜的狀態中,才能引發所有人體的潛能。進入一種微妙的體驗中,把這個體驗,運用於瞭解自然萬物的規律中,形成了道家的自然無為的形態。這是從靜學發展而來的狀態。

跟老子的自然而為不同,孔子把靜學運用於人身,發展出了處事人際關係的學問。也是入世之學。

儒家,以孔子為尊。孔子問道老子幾回。孔子學問在於運用在人事上。儒家以前沒有靜學的習慣,是後來看到道家靜學有神奇的效果,才開始納入靜學。在其弟子曾參的文章中才可以找到最基礎卻最核心的傳承。

《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儒家雖然講人際關係,做人原則,但是靜學的作用貫通在其中,發揚靜學到每一個人身上。形成了以靜學為核心的社會形態。而君子,就是其典型,仁義是發自內心的一種表現。

後人把靜學漏掉,只看孔子寫的文章,從文章中只能得其形,因為沒有靜學的鍛鍊基礎,根本不可能明白親身做到的君子是什麼狀態的。所以,現代學問,都變的浮躁和沒有實踐性。因為實踐的靜學被遺忘了。

之後,以宋王陽明承接這一傳承。王陽明沒有學廣成子那樣直接,也沒有學老子出家自然無礙。也沒有學孔子人際社會交往。王陽明可以說是第一位真正的心理學家。

王陽明把靜學,迴歸人體內部。以心理的專業角度,解釋清楚。曰:“聖人之所以為聖,只是其心純乎天理而無人慾之雜。:“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脫灑,何等簡易!”

到了王陽明這一代,才算真正的體現了心理專業的體系。

這是中國歷史的傳承。只是以文字裡的意思去看,只能看到關係,而看不到脈絡。只有學習【靜學】,達到了大腦清明的狀態,這些傳承的學問才會以真面貌呈現在我們面前。

一元心理秉承這個脈絡,遙相呼應著王陽明心學,用更直接、能讓每個人可以親身體驗的方式,讓每一位能自已進入心的世界裡。這不是宣傳,而是感嘆。感嘆傳承的不易。希望朋友們能真心的去體驗。在浮躁的社會里,真學難練。

一元心理如同幼兒園入門課程。沒有高深的道理,也沒有複雜的體系。適合每一位,也不侷限在宗教或科學。可以在基督禮拜的時候,跟禮拜一起使用。只要注意松腦的要領。在瑜伽中加入松腦的因素。在靜坐時,注意力放在松上。

在心理諮詢前,做的放鬆,只能當時緩解一下,無法改變大腦裡的思維習慣。也就無法談到治療的問題上。只有長期練習,讓大腦出現松腦清腦的習慣,才能根治心理疾病的問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網購功法,怎麼直接悟道了

卓卓我先溜了

馬甲大佬她終於被救贖了

白研兮

快穿:打工人上位,天選老闆娘

白桃加烏龍

夫人你馬甲又掉了作者顧軒宇

顧軒宇

無泯

辭夜無泯

劍聖模板

愛吃老燒豬肝的武聖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