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極演練完了楊家槍法,又是贏得一片的嘖嘖稱奇。

農家漢子都樸實,沒想過一身書生打扮的趙無極,竟然功夫也很俊。

一個文武雙全的形象立馬就豐滿了。

原本教的東西,簡體字,算術,狩獵捕魚這些有點偏門的東西。

現在看來,確實是大賢有大才,大才有大才的教學方法。

完全不像老私塾先生那嘴裡說的,歪門邪道。

他們柯家莊算不上是武林世家那種狀態。

但大部分人以他們自已說起來都是有些莊家把式的。

學那些,族人大部分都學,並非是別的原因。

其實就是生存環境逼得。

沒這些功夫底子,跟其他宗族群毆起來,那是要吃虧的。

大部分同姓的村子習武的。

幾乎都是這個路數起來的。

有一個出門拜師學藝回來了,在老家安家了。

那用不了幾年,就大把的後生跟著一起學一起練。

這都是吃虧吃出來的經驗。

群居的宗族足夠抱團還是不夠的,還需要相當的武力值作為保證,才能在一個區域,常年月累的紮根。

要不然,可是站不住腳的。

村子與村子之間,宗族與宗族之間,起來了鬥爭,那都是往死裡打的。

被打死的,有運氣不好的,更多的是弱者。

也算是一種自然的淘汰。

有時候,窮山惡水刁民是這裡,純樸厚道也是這裡。

群居的農村,也是有兩面性的。

不能一概而論之。

趙無極是一個有心教,底下的是一群有心學。

無論是教的,還是學的,那都是自得其樂。

整理好學槍術的隊伍,趙無極打贏了女孩子也教她們,只能是在分開一波了。

思來想去,確實應該教一些近身功夫傳授下去,要不然還真不好交代。

嘰嘰喳喳的都要把他給吵死。

正好在鐵掌幫的藏書當中,有那麼幾本是屬於是近身的功夫的。

也算是江湖當中,軍中的大陸貨色。

分筋錯骨手和沾衣十八貼。

都算是小巧靈活的身法功夫,打的都是關節,借力打力的方式更多。

最適合女孩子們學習。

遠端的學個暗器的手法,拋石繩,近身了,沒辦法了,來這兩樣借力打力的話,更加靈巧。

哪怕是一個成年壯漢碰上滑不留手的沾衣十八貼,外加分筋錯骨手,女子尋找好了身位,借用腰力也可克敵制勝。

對付一般人綽綽有餘了。

對付真正的江湖老手,那就差點意思了。

不過既然是廣譜的教學,教這兩種功夫,回頭在教教輕功差不多了。

畢竟,當年農婦三拳,有一把子力氣的話,打對了地方,也一樣讓人吐血。

女童們在學寫字,算數的時候,手裡可也沒閒著,還有不少在順帶著編繩的。

趙無極在那邊槍術隊,選了一個領隊之後。

弄了一些竹片,打孔穿繩,弄了一個人偶的造型。

要學分筋錯骨手,外加沾衣十八貼,不講清楚人體關節的結構是不行的。

只有更加形象的教學,這兩門功夫才能更好的領悟。

借力打力,借身法身位來打擊對手才是目的,並非是硬碰硬的功夫。

“你們大點的女童都過來,小的那些,繼續學別的。回頭等你們這些姐姐在教你們。”

趙無極一提繩頭,一個簡易的竹片木偶人,展示在這些女童面前。

開始講解那些是關節,那些關節可以反過來讓木偶人沒辦法用力。

講述完一統之後,開始演練分筋錯骨手,怎麼分筋錯骨,怎麼抓重點。

“別亂在自已身上試驗哈,那玩意挺疼的,你們可以互相默摸我講到的那些關節,不要用力。”

“是,先生。”

“哎喲,還真是有點疼啊。”

“先生都說了,不要用力嘛,你看你,抓疼我了。”

“對不起,對不起哈,我不知道你那麼不受力。”

一時之間這樣的對話有不少。

聽得趙無極都有點蛋疼,這些小傢伙還真互相使手去抓了,還敢用力。

反關節用力,弄不好都要斷的。

“別胡來哈,熟悉熟悉就好了,回頭互相演練,練習也不許用力,練練招式就好了。”

“先生,光練招式,不用力,回頭能行嗎。”

“能行,能行。”

趙無極胡亂的點頭迎合,回頭教出來一群母夜叉,那可真就造孽了。

動不動抓住夫君的關節,重點部位什麼的,一堆錘,可就要鬧笑話了。

還是讓她們儘量熟悉招數,熟悉套路得了,大不了當表演式武術那麼練習。

趙無極順勢又演練了一遍分筋錯骨手一整套完整動作,外加沾衣十八貼的步伐打法。

看得女孩子們眼睛裡都放光了。

再一步步讓她們練習拆解動作。

這類武學講究身法步伐配合,要一下子學會那是不可能的。

只能算是慢慢教了,只求回頭少出幾個母夜叉,不要敗壞了他趙無極的名聲。

大宋女性地位其實還不錯的,民風並不保守,反而是到了明清之時更加保守。

大宋的女子也是經常拋頭露面,參加一些集體活動的,玩起來也比較瘋。

要不然也不會出現李清照那樣的千古第一詩人兼職的賭神了。

這一頓忙活下來,其實也把日後的訓練內容教學內容,確定下來了。

先教大的,大點的再教小的。

男女搭配一起教學,還容易互相促進,互相比拼。

不同的身型適合不同的武學內容,不僅僅是識文斷字,還要有個強健的體魄。

當然還要保證不耽誤他們各自在家裡需要承擔的一些家務。

農村的孩子在家庭當中承擔的雜務其實是不少的。

他們的父母輪班狩獵捕魚之後,還要幹農活,不能耽誤了農時。

老人們在曬穀場旁邊乾點編織,搭建的棚子的活,家裡也不能都空著,天天聚這裡來。

等學舍的棚子搭建的差不多,更小的孩子,還得是在家裡讓老人照看。

基本能算是七八歲的孩童,來趙無極這學舍學習,有基本的自理能力才更加方便教學。

當然,這不是硬性的年齡規定,大宋那時候,出了名的神童多。

很多孩子年齡不大,智商就很高,超前發育了,自理方面壓根沒什麼問題,來了也能跟得上進度。

趙無極也是樂意教導這樣的孩子的,不會刻意退掉。

要是天分好,都要讓他們父母送到私塾那去啟蒙,畢竟繁體字才是主流。

他趙無極弄來的這種簡體字的教學模式,還是掃盲為主的,夠用就行。

總不能太耽誤天分高的孩子,上完了私塾有空了,還是可以到他這邊來當做課外活動學習的。

那樣也不會耽誤孩子的前程。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是個瘋子!不!我是神!

愛吃飯的尹雲

未封

枇澈

燕青回憶錄

武小十

人生記事本

老誠

夢裡繁花相遇

zi梓辰

酆都城篆

神鬼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