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見諸葛亮眼神爍爍,道:“諸葛司空肯定已有韜略,勞煩您給大夥說一說。”

諸葛亮聞言,收回心思,道:

“洛陽平原方圓百里,周邊山河環繞,山河之間雖然有不少縫隙,但被周圍的函谷關、孟津關、虎牢關等填補,已然成了一個巨大的山嶺城牆。”

阿斗聞言眉毛一抬,靜等下文。

諸葛亮話鋒一轉,道:

“但是,洛陽雖有伊水、洛水、黃河之險,也有邙山、嵩山、伏牛山等山勢依靠,但整個平原太小,沒有縱深。城池雖然還算堅固,但輔城太少,難以成勢。

不是個能長期據守的地方。

而且,黃河看上去是天險,但黃河上游的風陵渡一旦失守,洛陽北側的孟津、小平津等要塞便很容易被人奪取,黃河立刻失去防守功能。

而陸地的眾關塞,我們只需要攻取西側的關卡即可抵達洛陽城下。

在失去了潼關後,洛陽西側只有一個函谷關可守,且城關小,山勢也不險要,防守難度很大。

如今我們拿下了潼關,攻取函谷關可謂輕而易舉!”

阿斗聞言頻頻點頭,前世他不怎麼明白黃河、長江為什麼是天險,如此長的河道,似乎處處可以渡江進攻。

其實,古代河流兩岸有很多灘塗溼地,屬於沼澤地形,難以開發利用,船隻也難以渡大軍過河。

軍隊若是要大規模過河作戰,必然需要大批船隊運送人員和物資,只能在有限的幾個天然河港渡河。

孟津、小平津因此成為要塞。

但是,現在潼關已經在手,潼關以北的風陵渡口是囊中之物,自己隨時可以順流而下進攻小平津二地,想必,等曹丕知道了曹休、文聘慘敗,第一時間便會想法遷都吧!

諸葛亮笑了笑,繼續道:

“當曹休等人逃回函谷關的當日,文長就能趕到攻城,子龍隨後就會趕到,相信,函谷關唾手可得,我們很快就能兵圍洛陽!”

阿斗聞言,心道:“等佔領了洛陽,周圍的郡縣八成不敢抵抗。到時候,河內、潁川、潁陽、平陽都會望風而降!”

一想到潁陽,他立刻想到了唐代皇甫冉在《山中五詠·春早》,中寫的:草遍潁陽山,花開武陵水。

“草遍!啊!不知道潁陽的美人多不多……”

*******************

*******************

潼關中的眾人軍議時。

魏延率軍一路東進,徑直奔到湖縣,本要繞城而去,誰知湖縣城門大開,世家富戶的車隊皆湧出城池,向東奔走。

看那深深的車轍痕,誰都知道世家在轉運財產!

魏延罵道:“媽的,我大軍趕來,這些人不思恭迎大漢天兵,竟然棄城而逃!簡直是亂臣賊子!”

“當誅!”

他看了看夕陽,心道:“天色已晚,前途地勢越來越險要,文聘、曹休等人少不得佈下伏兵阻擊我,還是不要連夜追擊的好。

潼關都拿下了,函谷關應該不怎麼難打,今夜暫且在湖縣屯兵吧。”

想到這,他大聲下令:

“全軍壓上去,把這些出逃的人都抓了,財物都沒收!但有反抗的,格殺無論!”

漢軍得令,一擁而上,將妄圖東逃的湖縣世家族人一網打盡,金銀器械、糧食布匹所獲頗豐。

城中人見了心膽俱裂,連忙去關城門,防止漢軍入內行兇。

此時,湖縣城中最大的富戶是弘農楊氏的一個支系,領頭人名為楊空,與楊彪楊修父子血緣關係不算遠。

他站在城中大喊:“劉賊素來喜歡打劫富戶,快關門!快關門!”

又有人喊:“劉賊已經開始打劫城外的富戶了,各家族人速速出人,包圍湖縣!”

湖縣的訊息很快報給魏延,當他得知湖縣世家族人意圖據城而守後,大怒:

“攻城!將城中叛漢之賊,盡數抄家!”

魏延部將士如同餓狼,衝擊湖縣。

此時城中已經沒有守軍,些許世族家丁和隨機抓的壯丁哪是魏延軍的對手,不到半個時辰,漢軍便攻上城頭,並很快衝了下來,斬殺了守護城門的人,搬走頂住城門的木板和巨石,將城門開啟,放後軍入城。

不過,城中世家提前挖掘的溝坑,在街道上放了障礙物,放緩了漢軍前行的速度,一時間無法快速控制全城。

有人大喊:“漢軍衝進來了我們必死,財產必被抄沒,兄弟們,殺!今日魚死網破!”

楊空見了,驚恐萬分,提著刀大喝:“頂住!誰也不許退,漢軍會屠城的!”

漢軍中有將領聞言,大吼道:

“我們是仁義之師,從不屠城,我們將查抄世家財產,平均分給全城的人!”

此話一出,由家丁和百姓為主的“守軍”開始潰散,甚至有些機靈的,開始給漢軍帶路。

楊空大驚,提著刀,紅著眼珠子,往自己府邸逃去。

半個時辰後,湖縣各處都已經被控制。

除了楊府!

楊空帶人持刀拒守府門,對著漢軍大喝:“我楊家願意投降,但是,你們得保證不查抄我的家產。”

這時,魏延大步而來,喝道:“老子要的就是你的家產!上!”

“殺!”

漢軍開始進攻,但依舊心懷仁慈,不願大肆屠殺楊府家丁,攻擊的極為剋制。

即便如此,楊府家丁也難以抵抗,被迫撤到了中院和後院,在楊空的帶領下,依靠各處院牆和障礙物,和漢軍展開一寸一地的爭奪

魏延見麾下士卒打的如此垃垮,大怒道:“殺進去,不留人命!”

漢軍得令,再無顧忌,從中院殺進去,前面盾牌,後方長槍,如洪水一般席捲楊府,人擋殺人,畜生擋殺畜生。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是穿唐的無賴

逍少

帶著美團橫穿古代

月無恙

重生後,陳阿嬌逐漸黑化

淺墨畫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