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是本書,讀不完,讀不透;

父愛是長城,連綿不斷;父愛是勁竹,飽經風霜;

父愛是雪花,晶瑩透亮.....

文之很小的時候是感受過父愛的,外婆說那時候父親還是很疼愛她的,也不會打罵母親,更不會隨隨便便就丟下文之,但是好日子太短暫,文之大概5歲的時候,父親因為偷盜工廠的鋼管被勞改了一年,出來以後就開始整日喝的醉醺醺的,剛開始的時候還只是對母親和自已罵咧咧的,很快日子拮据,父親不但不去賺錢還對母親跟文之動手,經常大半夜的母親抱著文之跑到母親的朋友家,那些阿姨經常勸母親,要不就這樣散了吧,散了日子或許能好過一點,但是母親每次都說再想想,再想想,母親後來說是不想文之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可能母親心裡還是對父親存了幻想的,覺得日子好起來一點他也會好起來,畢竟在那個媒妁之言的年代,父親跟母親是自由戀愛的,母親怎麼樣也不相信是自已看錯了人。

那陰暗的幾年裡,母親最開始一個人出去上班,給別人打雜工,養活文之和不成器的父親,父親從一開始的母親往家裡交錢的時候笑臉相迎,也會做一桌子飯菜,到後來變成了理所應當,母親曾不止一次的耐心的勸解父親,希望他出去找個工作,哪怕是隻能夠付得起電費的工資都可以,可是父親每次都答應下來就是不出去,母親如果說的多了一點父親就會拳腳相加,好像那個家裡賺錢的是卑微的,不賺錢吃白飯的是至高無上的。

這樣的日子母親堅持了好幾年,抱著那一點點的希望堅持了很久,直到文之生病,就是被父母忽略的那幾年裡,文之飢一頓飽一頓的,最困難的時候,文之依稀記得,母親去遠的的地方工作了,每次差不多一個星期才回來一次,那時候父親每天還是喝的醉醺醺的,常常就把文之鎖在門外,自已在屋裡喝了酒就呼呼大睡,還好是夏天文之就在小偏房睡覺,餓了就在院子裡蜂窩煤路上自已煮點清水面條,有好幾次,父親買的捲心菜,炒了一次之後,剩下的捲心菜的菜根就用水倒點油讓文之連吃一個星期,到最後那菜根都已經煮沒了,就是那樣的環境文之都沒有抱怨過父母親,每天還是努力的自已去上學,沒得吃就是餓著,直到文之長了才知道父親那些不負責任的行為是很過分的。

文之生病的時候,經常間接性暈倒,學校的老師害怕了,就去家裡找文之的父親,結果喝醉酒的父親把文之的老師給趕了出來,嘴裡還是罵罵咧咧的,氣的老師奪門而出,聯絡文之的母親的時候,母親還在外地打工一時半會回不來,還好老師很善良經常中午的時候帶文之回家吃飯,也就是那段時間文之每天能吃飽一頓飯,後來母親擔心文之,工作沒做完就結了工資回來了,帶著瘦小的文之去看醫生,醫生說這就是營養不良造成的,開了好多藥,就讓母女倆回去了。回到家看到病例父親氣急了,是因為文之看病花了不少錢,所以又跟母親大鬧起來。母親沒有辦法,只給文之吃了一個療程的藥就停了,那時候也不能怪母親,因為一家人的生活,文之的學雜費都是母親一個人在努力,所以文之也從不埋怨母親。再後來外婆就跟著文之一家一起生活了,母親是讓外婆來照顧文之的,至少能讓文之吃飽飯,不至於捱餓,外婆來了之後文之的確好了很多,每天跟著外婆一起幹點雜活賺點零花錢,父親每次都趁著外婆不注意威脅恐嚇文之,讓文之去偷外婆的錢,文之不去就要捱打,好幾次外婆看見都會跟父親撕扯起來,父親也不會什麼尊老愛幼,直接就是動手,這也是母親最後忍受不了的原因之一。

父母親最後的分開也不是很好看,幾乎就是決裂的地步,父親也是威脅母親拿了好多的錢才同意母親帶走文之的,當然了他只是威脅母親,因為他根本也不會要文之的撫養權,他連自已都養不起更何況一個這麼大的孩子,但是他知道文之是母親的軟肋,是母親不能割捨的一部分,所以他才能用文之來當籌碼,母親甚至把所有的錢都拿出來了,就為了文之的撫養權。父親在離婚協議書上簽字的時候,文之在一邊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她看見母親看自已的眼神裡都是激動的情緒,文之看得出來那是希望,是對生活重新燃起的希望。

手續辦完的那天下午,文之記得很清楚,父親拿著那些他賣女兒的錢回家換了一套新衣服,擦亮了新皮鞋,出門的時候還跟文之說“之之呀,以後你可就看不見我這個爹了,但是我永遠是你爹。”文之不能理解他的那句話,但是母親接下來做的事情文之就知道了發生了什麼。母親是在父親走後回來的,就跟外婆說了一句咱們走吧,就開始收拾家裡的東西,母親幾乎是什麼都沒有帶走,只是讓外婆收拾了一些文之的生活用品,然後母親跟外婆就帶著文之來到了現在外婆住的這個小山村,這裡是外婆出生長大的地方,所以親戚很多,外婆來了之後,家裡的桌子椅子甚至睡覺的小炕,都是外婆的侄子們給做好的,文之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親戚這個溫暖的詞語。於是,文之就在這裡陪著外婆落葉歸根了。母親開始了更努力的工作,因為母親的勤勞跟智慧,開了一家自已的小飯店,賺的錢也多了起來,每次母親回來的時候都會給文之買好多的好東西,吃的穿的,這都是文之小時候沒有過的,外婆常說不讓母親亂花錢,但是母親就是一直在給文之買買買,因為她覺得小時候文之跟著自已真的吃了太多太多的苦。

有句話叫禍福相依,文之大概就是這樣的吧,小時候的不幸雖然很艱難的熬過來了,但是也正是小時候的這些磨難養成了她長大後堅韌的性格,不服輸的脾氣連母親都覺得比其他同齡人成熟了太多,有時候母親還教著文之學的幼稚一點,但是顯然是沒什麼用的。

日子總是一天天的過,時間總會帶走很多不愉快的回憶,更會給那些血淋淋的傷疤附上一層厚厚的疤,雖然不會痊癒但是至少看起來不會那麼疼了,傷口結了疤就會繼續以後的路,時間就會去改變一個人的生活了,這是什麼效應呢,算是蝴蝶效應吧。

母親的傷疤是在離開父親之後的好幾年才慢慢好起來的,母親開始打扮自已的時候外婆是最開心的,開心的程度遠超過於母親嫁人的時候,所以那段時間外婆總是有意無意的詢問母親是不是有了新的生活,也時不時的暗示文之可不可以接受另外一個人走進母親的生活,走進她們的生活,文之其實是無感的,那時候她並不知道愛情是什麼,自然是理解不了外婆嘴裡的走進她們的生活是什麼概念,直到母親在那個熱情的夏天帶文之去了自已所在的城市,那是一座以山出名的城市,母親在那個城市裡有一家收益還不錯的飯店,當然了這也是母親為之驕傲的工作,雖然辛苦但是至少是自已的生意,自已說的算。

文之剛下車的時候,遠遠的就看著一個身材高大的身影微笑著向她們走來,這就是文之的繼父,一個一米八幾的高個子的男人,初見他的時候,媽媽緊張的介紹著,讓文之喊伯伯,文之看著繼父和善的面容,也沒有多想就叫了,這一聲伯伯叫了一年。繼父是一個不太喜歡說話的人,每次有什麼事情都是母親拿主意,連要帶著文之去哪裡玩都是母親說的算,母親總是抱怨他,讓他在文之面前好好變現,不然這孩子脾氣倔強是不會同意這緣分的,但是繼父每次都是笑笑不說話,只是一門心思的對文之好,那種好是一個父親對女兒的好,文之能真切的感受的到的。

剛開始認識那會,繼父還是自已住的,因為長年跑長途運輸,所以父親也沒有房子,沒認識母親之前,他不是在送貨的長途中,就是在配貨的路上,很少停下來,繼父跟母親認識還是母親的小飯店早餐都比別人的早,所以那個天還沒亮透的清晨繼父走進了母親的早餐店,順便走進了母親的心裡,那時候都是母親一個人,小飯店裡有什麼重活也都是她一個人扛著,成袋的土豆扛不動母親就在門口分的一小點一小點的再挪進屋裡,繼父那天看見了二話沒說就給母親搬進去了,母親本想著給繼父免了早餐的錢,繼父死活不同意,吃了飯繼父就走了,剛好那段時間繼父沒有跑長途,一直在貨車上住著,每天幾乎三頓飯都來母親店裡吃,每次也不多點就兩碗米飯一個炒菜,母親有時候還會把自已做的小鹹菜給繼父道一點,繼父呢每次看到店裡有什麼活都主動幫忙,時間一長兩個人就熟悉了,母親知道繼父一直住在貨車上,還主動給他介紹了一家便宜又幹淨的小旅館,也是那次母親搬著搬東西,看見繼父成堆的沒洗的衣服就拿回家幫忙洗了,繼父感動不已,說什麼要給母親錢,母親也是不要的,就這樣,兩個人相互幫襯著走了很久,還是在母親店裡有人鬧事的時候,繼父第一個衝到母親面前護住了她,那一刻兩人也正式確立了關係,但是母親還是擔心文之不會接受,所以一直沒有跟繼父去領證,想著文之接受了外婆接受了,再進一步繼續下去。

文之去城裡的那段時間,繼父真的填補了她從小就缺失的父愛,好幾次文之差點就以為這就是自已的父親,應該說是文之多想這就是自已從小到大的那個父親該多好呢,但是文之知道這不是。文之跟著繼父跟母親去遊樂園,走累了繼父就揹著抱著,文之不知道多少次在繼父的背上睡著,那背好踏實,每次文之睡著繼父走路都特別的輕,生怕文之醒來,文之吃剩下的飯繼父也從來沒有嫌棄的意思,扒拉扒拉就倒在自已的碗裡,好幾次文之吃剩下的泡麵,繼父就端過來泡個饅頭就吃了,每次母親都說讓繼父自已重新泡一個好好吃,不要總是撿孩子剩下的,繼父總說他喜歡喝湯不喜歡吃麵,文之知道那是繼父節儉,不願意多花錢,他總是節儉著自已,對母親跟文之都很大方,從不會虧了文之,每次跑長腿回來也都會給文之帶好多當地的特產好多漂亮的衣服。

有一次繼父剛跑完長途回來準備休息的,但是文之隨口說了一句想去北京,繼父下午就來讓文之跟母親收拾東西,說是晚上有個活是去北京的,母親心疼他太辛苦,他一直說著沒事,說是文之都沒去過北京,那天夜裡,繼父就帶著文之跟母親去了真的大城市北京,在北京玩的那幾天裡,白天繼父帶著娘倆去遊山玩水,夜裡就自已在貨車上睡,母親說繼父是怕文之覺得有生人在彆扭,所以才沒住在一起。

假期結束的時候,繼父跟母親在文之真摯的祝福裡領了結婚證,一個新的家庭就誕生了,外婆聽了這個訊息也很是開心。繼父第一次跟著母親回了農村,進院子沒有一個小時就開始幫著外婆幹起活來,屋裡的電線後來繼父修好了,院子裡少了好多架子,繼父就單點用外婆撿來的木頭一根一根的削出來,給外婆插在菜園子裡,窗戶不亮堂,繼父一刻不閒的給擦乾淨,在繼父眼裡都是活,外婆看著這個新姑爺滿意的不得了。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樣子讓別人完全看不出來這是一個重組的家庭。

文之是在一頓午飯上自然的對著繼父說了一句話“爸,我吃不上了,你吃了吧!”

母親跟外婆還有繼父瞬間愣在那裡了,繼父更是熱淚盈眶,還是母親反應快,說是這孩子就知道欺負老實人,天天你爸跟著你撿狗剩的。文之笑了笑就下桌了。從那以後的日子文之打心眼裡接受了這個父親,後來有了弟弟,繼父對自已的寵愛一丁點都沒有少。在文之心裡這就是自已的父親,是老天爺看自已可憐饋贈給自已的父親,是懂事的孩子該有的父愛。

如果說父親這個詞曾經給文之留下了太多的殘忍,無情跟不負責任,那繼父的出現就是在文之父親這本書裡來做修改的,他的出現讓文之知道父親是萬能的,父親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無情,也依然純潔明淨。

感謝父親,感恩父愛,在如水的日子,在如花的年華,父親永遠是孩子們心中的大山......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NPC只想吃瓜

外婆的銀手鐲

快穿:福孕小嬌嬌駕到,通通閃開

黑鴉幾里

高考考王者?再現S18的故事!

玥玥喜

鹹魚縣令,朱棣驚呆了

鄭十歌

陽光附下

無莫香子

雄兔眼迷離

嗑南瓜子